政治理论
-
数字政府与现代化转型研究吕承文,周国宝 著本书以数字政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现实中数字政府治理中产生的作用来深入思考数字政府治理的实际情况。数字政府是基于对数字经济的社会发展形势提出的政府现代化转型目标,也是将数字信息技术全方面应用于政府制度改革领域,不仅要重视大数据的“技”,也要关注政府制度本身的“治”,兼具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本书主要以江苏省数字政府建设为主要案例样本,并辅之以其他地区经验作出一定的比较分析。江苏印发《2021年全省大数据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提出要实施数据领航工程,着力推进“数字政府”规划建设。江苏省“多元智治、整体协同”的数字政府转型,意味着江苏省需要在尊重各地级市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进行协同治理,“协同而非相同,同行而非同等”,共同致力于江苏省的“指尖上的数字民生”建设,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主旨,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发展惠及民生”的精神,使数字政府建设真正做到工作效率极大提升,从而便民惠民,民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构建“掌上江苏、数字民生”的数字转型之路。本书将对已有理论成果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政治学、法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理论,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考察,研究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制度创新问题,并实现如下两个目标:第一,基于梳理当前数字政府建设的发展历程,剖析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制度现状,并在不同地方政府数字政府建设(比如,江苏和浙江)的比较基础上,试图研究数字政府建设状况及程度及其之间的适应关系;第二,基于对江苏省数字政府建设的成绩与困境的分析,着力揭示影响数字政府建设困境的原因,寻找突破江苏省数字政府建设“瓶颈”的创新路径。本书以江苏省数字政府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通过顶层设计思考与现实考察的结合研究来逆向探讨数字政府建设的制度构建路径,在实证研究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江苏省数字政府建设的创新路径。本书对江苏省数字政府建设的研究主要包括几个核心的问题:(1)数字政府建设的内涵设定;(2)数字政府建设的制度检验及论证;(3)数字政府建设的制度框架设计。“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数字中国”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动“数字中国”改革发展、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重要抓手和重要引擎。信息时代,政府采取网络途径来弥补实体途径的现实治理不足实质则意味着政府对当代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的重要适应。
-
政协新媒体发展观观察人民政协网 著本书聚焦政协新媒体宣传工作,以全国各省级、副省级、地市级政协2021年一年间的网络新媒体新闻报道相关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包含相关报道转载指数、央媒报道指数、影响力指数、微信传播力指数在内的4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体系,计算得出年度地方政协系统网络新媒体影响力。用典型案例解读各级政协积极适应新媒体时代传播趋势的创新与实践,从专家角度对政协系统网络声量、全年政协新闻传播趋势、传播平台、关注话题、热词等进行深入研讨,并提出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建议。
-
能力《能力(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13种能力详解)》编写组 编党员干部是治国理政在各级各部门的实施者,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要化解危机,直面挑战,就要求党员干部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己的高学习、决策、操作、创新等多项能力,练就过硬本领。《能力(新时代领导干部必备的13种能力详解)》紧紧围绕新时代领导干部推荐的13种能力,论述深入浅出,内容简朴生动,可读性强,有助于各级党员干部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的职责和使命,早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任务。
-
德性与功利的批判袁凌新著从德性伦理实践哲学到功利伦理实践哲学以致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绽现了实践哲学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的生动画卷。受益于古典思想史资源的熏陶,马克思实践哲学根基广博厚重,思想深邃。更重要的是,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范式,实现了实践哲学范式的科学变革。它克服了德性的思辨和功利的滥觞,以对资本主义现实进行深度的社会历史辩证法的批判,蕴含了哲学世界化和世界哲学化的理想。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彰显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真精神,书写新的时代篇章。
-
中国古近代军制文职人员岗位研究马溯川本书以“按岗索人”为原则,确定古代文职岗位为“保障作战、一般不直接上战场、从事军队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岗位。全书以时间为纵向坐标轴线,分别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的时间顺序,对各个阶段的文职岗位进行探寻、定位及描述,对这些岗位的产生与嬗变进行总结整理。总结出文职岗位发展的六大阶段:萌芽期(先秦)、发展期(秦汉)、融合期(魏晋南北朝)、繁荣期(隋唐)、再次融合期(辽宋夏金元)、深度融合发展期(明清),通过六个发展阶段的史料整理,探究文职岗位产生、发展、融合、繁荣的原因,以及文职岗位服务军队建设的各类功能和作用。
-
农村社区主导发展研究曲海燕 著推进农村有效治理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农村社区主导发展作为将决策权和资源控制权赋予社区成员及其组织的发展方式,为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农村社区主导发展研究(新时期基层治理“放权赋能”的新探索)》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社区主导发展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及效果评估,并结合新时期中国农村治理和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
-
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董扣艳 著“数字中国”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互联网作为社会基础设施贯穿社会生活各领域各环节,并在深层次上重塑着社会生活方式。在无处不网、无时不网、无人不网的全媒体时代,线上线下生活世界相互融合,社会生活呈现出数字化、移动化和在线化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一切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生命线”作用。受到全媒体时代数字智能技术的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正在向深度媒介化状态过渡。这既是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新的社会交往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效能提升的关键环节。全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影响非常深刻,不仅在实践层面构建了体现媒介化特征和互联网思维的新教育图景,还为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理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议题。《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从全媒体的“全程”“全员”“全息”“全效”等四个特性入手,围绕全媒体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运作机理、矛盾和规律等展开学理研究,试图呈现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新变化、新矛盾和新特质,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研究贡献绵薄之力。《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为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正如书中观点所说,世间万物都处于不断生成的发展状态,《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的成稿过程亦是如此。无论是文章框架建构,还是具体观点阐述,都是在反复推敲之后形成。尽管我一直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习与研究工作,但是从来没有像《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写作期间这般,系统而集中地思考过这么多基础理论问题。
-
《政治经济学批判》英文版斯通译本考艾四林、杨金海、李惠斌 主编,孙建茵、罗楠 著《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丛书立足于21世纪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高度,通过收集、整理、考证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文本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传播,厘清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传播的基本情况,反映马克思主义传播深刻改变世界的历史画卷和世界人民特别是各国共产党人以及进步人士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时代潮流。丛书收录的文献涵盖了世界范围内20多种语言,涉及世界主要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国家,及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部分国家、拉美语系国家语言,从一个较为广阔的视野梳理、考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集中展示及对马克思主义所发挥作用的生动阐释。
-
价值观认同研究李桂艳 著本书主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与思维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政治学等多学科理论观点,以“价值观认同研究”为主题,在深入分析价值观认同的概念与本质、功能等基础上,立足于主体——人的视角,以人的意识为起点、利益为基础、媒介为中介、制度为保障来系统探索价值观认同的基本运行机制,运用这一机制深刻分析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认同状况。既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化认同提供理论支持,也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认知交流与培育践行提供合理方案和方向借鉴。
-
新时代这十年 新时代的全面依法治国当代中国研究所 著,冀祥德 编《新时代的全面依法治国》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并充分体现法治思想,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主题,围绕新时代党领导人民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从道路理论的确立到宪法贯彻实施、法律体系完善、法治政府建设、推进公正司法、推进全民守法、涉外法治建设、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充分肯定并全面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历史性步伐、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