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国际影响力丑则静 著本书以影响力外交为研究对象,在区分理解权力与影响力的基础上,明确影响力外交,以提升一国的国际影响力为核心目标,以硬、软权力资源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权力行使手段,旨在国家制度化博弈互动与观念建构过程中,获得其他国家的支持与认可,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外交模式。 如果说以权力为中心的传统外交模式属于静态概念,是一种客观存在,那么影响力外交则更多地具有动态概念特征,强调动态化的国际制度下互动博弈与基于观念分配基础上的主观建构,而这也使得推动国际制度创设与改革创新、参与引领国际议程设置、塑造观念认同与治理经验交流互鉴等成为一国开展影响力外交的主要实践途径。
-
共产主义王盛辉,高凤敏 著暂缺简介...
-
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创新形态研究方雷,孟燕 编《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创新形态研究》主要由四大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是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创新的背景叙事。从城市社区党建的现实背景与发展沿革两个方面剖析城市社区党建创新的现实必要性与历史承袭性,重点落脚于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创新的价值意蕴,即以党建创新激活社区治理的内源性生长动力、健全社区治理的统筹性组织结构、增强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服务功能。第二部分是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创新的规范溯源。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城市发展与基层党建理论为规范性依据,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城市社区党建思想的探索、新时期城市社区党建理论与政策的深化、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理论与政策创新的纵向梳理,探究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创新发展的学理来源。第三部分是新时代城市社区党建创新的现实审视,包括城市社区党建困境与根源,以及城市社区党建创新形态两个维度,通过体系设计、机制优化、资源支持与功能整合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不断提高城市社区党建质量,在自我调适与完善的同时逐步增强城市社区党建引领治理效能。第四部分是城市社区党建创新形态的经验提升,重点是构建“嵌合式党建”的创新愿景,实现城市社区党建在治理场域的“在场式嵌入”,增强城市社区党建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构式耦合”,为党全面领导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创新性路径。
-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及当代启示钟志凌“人”是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们较为关心的主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有大量关于人的独特研究。钟志凌所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及当代启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适应时代发展,挖掘其当代价值。本书在写作方面有三大特点:,通过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解读,探寻马克思、恩格斯的关于 “人”的理论;第二,探寻基于历史观转变发展历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第三,基于社会发展需要,探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理论的当代价值。此外,本书也吸收他家之长,不仅探寻了一些西方哲学家和思想家关于“人”的思想及对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人”的影响,还对当代学者的相关成果做了一些研究,由此在观点的争议中洞察研究空间,纠正对马克思主义的偏见。
-
朱舜水思想在日传播研究周逢年朱舜水是明末清初逃亡到日本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学者。他的实理实学思想在日本备受推崇,他被称为日本孔夫子。本书运用拉斯维尔的“5W”传播模式,围绕朱舜水核心思想,讨论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及影响。朱舜水思想之所以在日本有很大影响,是因为朱舜水提出的实理实学思想为日本当时社会所需,激励了日本民族革命的仁人志士;朱舜水高尚的德行和气节深受日本弟子及民众的崇敬;德川光国等高层精英对朱舜水的言行非常信任并极力推崇其思想。本书主要从朱舜水思想形成的背景、思想的传播者、思想的建构、思想传播的媒介以及受众诸方面详细讨论朱舜水思想的影响力,以及产生如此大影响力的原因,从而对当下如何促进中日文化交流进行思考,后得出结论:“德”和“技”的结合能够提升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
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创新形态研究方雷,张利涛 编暂缺简介...
-
政府传播研究刘小燕 著政府传播活动是在政府(主体)、公众(客体)、公众回应的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例如协调、对抗等)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发生变化?政府与公众间的距离是一种什么样的资源?政府传播如何借助这一资源?政府(对外)传播、政府形象传播、政府话语权力构建之路径、策略有什么样的创新?这都是书稿主要探讨与回答的问题。政治传播作为一种政治活动在西方竞选制国家获得了充分的关注与研究,而在中国,符合本国特色的政治传播研究仍处于摸索和自觉阶段。作者在书中主要探讨政府传播、政府对外传播、政府形象传播活动中政府与公众之关系,并构建了不同维度的关系模型。
-
马克思的精神观念研究徐海峰 著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历时性地呈现出具有内在逻辑演进的三种形态,即超验性精神观、先验性精神观和经验性精神观。建基于实践的唯物主义的马克思精神观,在对西方传统哲学精神观的历史反叛和现实扬弃之中,开启了重新理解精神的“实践”、“现实”、“人的解放”等新维度,进而具体展现出马克思精神观的多重性的阐释框架。时间性的渗透要求对精神进行历史性的理解和建构,时代精神的变化要求从马克思精神观视域建构当代精神形态,并关联核心价值观建设。当前,马克思精神观研究重在推动当代精神的实践建构,推进马克思精神观的中国化,确立新时代精神追求,促进马克思精神观的理论发展和对现实的实践价值。
-
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协信息中心 著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上指出:“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从科协系统、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推荐的234件作品中精选出100件,出版为“文字视频+”图书——《弘扬科学家精神:走近100位科技工作者》,其中包括钱学森、张钰哲、程开甲、吴自良、黄纬禄、钟南山等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也有优秀科技工作者团体,2019年、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如“与四川的不解情缘——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顶天立地的科学家——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技术发明人王选”“做一名快乐的科学家——天体力学家孙义燧”“我是一个会种庄稼的农民——植物病理学专家朱有勇” “携小菌物走出大天地——2020年 ‘最美科技工作者’李玉”……旨在弘扬热爱祖国、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甘于奉献、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科学家精神。本书分文字篇和视频篇两部分,语言生动、史料鲜活、事迹感人,具有深刻启发和教育意义,适合广大读者阅读,老少皆宜。
-
街镇书记谈基层党建中共海淀区委党校课题组 著街道是城市基层治理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是做好辖区内各项工作的龙头。近年来北京市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牢牢抓住党建引领这条红线,真正使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 本书是海淀区委党校策划组织的街镇书记的采访实录。海淀区委党校教研人员采取抽样+实证调研方式,对9个街道、6各乡镇,共15个街镇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内容主要围绕街镇书记对区域化党建的看法、有特色的具体案例和工作项目、下一步的工作思路等方面展开,真实全面反映出街镇书记始对党建的认识。他们不断打破行政壁垒和体制束缚,把党的力量和党的主张传递到“神经末梢”,真正使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本书立意新颖、内容鲜活,语言朴实,可读性强,具有深刻的学习和指导意义,值得广大领导领导干部阅读,对于街镇书记和基层治理有参考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