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简史张荣臣 著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史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内容。学习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史对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有重要基础性作用,对于各级党校开展原著、原理学习,不断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推荐的知识体系,特别是对于理解把握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有重要意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思想简史》一书的出版,有助于各级党校教学使用,有助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
迈向充分而平衡的新型城镇化袁方成 著本书以新型城镇化的均衡协调发展为研究目标,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研究方向,以要素关联性为立论基础,以搭建人地钱挂钩机制从而发挥土地和财政的支撑作用为研究重点,在深入探究人口、土地、财政单要素发展态势及要素耦合协调现状基础上,将三者置于整体性框架下进行研究。以新型城镇化的均衡和充分为实践目标,既对当前三者发展现状进行检视,又对如何搭建人地钱挂钩机制的制度创制和机制过程展开研究。本书的读者对象包括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者、相关政府部门官员和社会读者。
-
铁的新四军陈蓉,张立,李梅,吉颖晨 著本书紧扣新四军坚持在华中敌后,独立自主、英勇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辉煌战绩和新四军自身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实际,发动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积极参加全民抗战以及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伟大实践,真实反映了新四军组建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挺进华中,不畏艰难、坚持抗战、不断壮大和走向胜利的峥嵘岁月,对新四军的铁的精神特质作了深刻阐述,对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历史地位、伟大意义、丰富内涵、时代价值作了高度凝练。 本书为读者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四军在华中浴血抗战,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铁军雄风,不仅是一部关于铁军精神研究的理论专著,也是一部可信可读的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还是一部专题阐释新四军铁军特质的普及读本,对于今天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承和弘扬铁军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投身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中国彩陶 庙底沟文化图谱王仁湘 著本书是一本详尽讲述中国彩陶之庙底沟文化彩陶的著作。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彩陶的发现”,分地域讲述了庙底沟彩陶的分布范围、主要特征和纹饰代表,展现了庙底沟文化彩陶从中心到周边的传播范围和影响程度;第二部分“彩陶艺术特征”,详细分析了庙底沟文化彩陶的一般特征和艺术特征,如黑白红三色搭配、基本纹饰构成和展现方式,同时还详细讲解了如何绘制史前彩陶纹饰。本书为研究者、欣赏者整理展示了以往的发现,也为艺术爱好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史前艺术的窗口,它集中展示了以彩陶文化为代表的史前中国在艺术、文化上的成就,更重要的是它的传播不仅展现了艺术思潮的扩散,更是标志着华夏历史上的一次文化大融合。
-
马克思的财富现象批判及其当代意义程建家 著在经济思想史的学术链条上,前人认为,马克思反贫困的财富现象批判将贫困与富有的对立现象上升到劳动与资本的对立所必需的重要理论资源。《莱茵报》时期“苦恼的疑问”是促使马克思开启反贫困的财富现象批判的逻辑端点,其后历经了不同理论土壤的滋养和摆荡而最终落实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上。劳动与资本的矛盾关系是决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一种普照的光”,结果是劳动表现为绝对的贫困积累,资本则始终表现为现实性的财富扩张。这是导致诸如劳动者贫困、自然生态贫困、社会精神贫困等问题和社会贫富分化、对立现象的现代性根源。从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上看,这对于社会主义新时代“脱贫致富”的重要启示意义在于:一方面需要继续利用、驾驭和导控资本和资本市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升生产力、解决贫困问题提供社会物质财富;另一方面需要从唯物史观的原则高度上超越资本和扬弃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
-
中国古近代军制文职人员岗位研究马溯川本书以“按岗索人”为原则,确定古代文职岗位为“保障作战、一般不直接上战场、从事军队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岗位。全书以时间为纵向坐标轴线,分别按照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夏金元、明清的时间顺序,对各个阶段的文职岗位进行探寻、定位及描述,对这些岗位的产生与嬗变进行总结整理。总结出文职岗位发展的六大阶段:萌芽期(先秦)、发展期(秦汉)、融合期(魏晋南北朝)、繁荣期(隋唐)、再次融合期(辽宋夏金元)、深度融合发展期(明清),通过六个发展阶段的史料整理,探究文职岗位产生、发展、融合、繁荣的原因,以及文职岗位服务军队建设的各类功能和作用。
-
做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好干部章闻 著本书紧紧围绕“做新时代 好干部”这一重大课题,抓 住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记 “国之大者”、增强自信力和 自信心、做到“两个维护”、 增强党性修养、增强工作本 领提升工作质量、严于修身 律己等重要方面,全面系统 融会,梳理了重要论述;结 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 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 生的根本性变革,尤其是加 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 面从严治党的卓著成效,阐 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的巨大实践价值、强大 实践魅力。 本书语言简洁、文风朴 实,突出专题、夹叙夹议, 聚焦精准、体系严谨,对于 指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 导干部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 干部,做到既政治过硬、又 本领高强,具有较强的指导 作用,是新时代干部的“成 长手册”。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梁树发 编本卷着重论述列宁主义的形成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早期传播,普列汉诺夫对俄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贡献,马克思主义对民粹派和合法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列宁对俄国国情的分析,他的建立无产阶级新型政党的理论和实践,对俄国民主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在与经验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或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斗争中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列宁对帝国主义的经济政治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分析和科学帝国主义理论的创立以及对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以及在五四运动时期的传播。
-
积极表达与消极回应王凤青 著书稿以国民参政会历届历次大会中的提案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与抗战建国密切相关、比较有特点和价值且讨论相对集中的提案内容、国民参政会提案的办理情况及实际效果、影响国民参政会提案效能的深层次缘由及对当前政治建设的历史借鉴等内容。通过厘清国民参政会提案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国民政府施政方针之间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揭示国民参政会对国民政府方针政策的影响、作用及实际效果,剖析影响国民参政会提案效能的深层次原因,从中寻求对今天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
《政治经济学批判》英文版斯通译本考艾四林、杨金海、李惠斌 主编,孙建茵、罗楠 著《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丛书立足于21世纪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历史高度,通过收集、整理、考证17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文本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传播,厘清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传播的基本情况,反映马克思主义传播深刻改变世界的历史画卷和世界人民特别是各国共产党人以及进步人士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的时代潮流。丛书收录的文献涵盖了世界范围内20多种语言,涉及世界主要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西班牙语国家,及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部分国家、拉美语系国家语言,从一个较为广阔的视野梳理、考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对世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集中展示及对马克思主义所发挥作用的生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