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法国贫困问题与反贫困政策研究苑莉莉法国长期以来致力于维护社会团结、保持购买力和提升国家凝聚力,形成了一条法国特色的“多维”反贫困之路。但是社会保障方面的大量资金投入,导致了再分配的持续“刚性”膨胀,加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现任法国政府尝试从侧重再分配的反贫困政策向侧重投资和经济发展的引导型政策转型, 以期走出分配“陷阱”, 再造“法国梦”。
-
国家规模、政府和公共产品[德]费利克斯·J.比尔布劳尔,[德]马丁-黑尔维格, [英]西蒙·威克瑞,[美]詹姆斯·安德里尼 [英]威廉·H.比特 等著;欧阳峣 周利 周密 周游 译本书是国家规模与经济增长译丛系列的一本,由11篇论文构成。分别阐述了国家规模、政府和公共产品之间的关系,通过列表、公式演算和理论定义论述了经济体供给公共产品的影响因素。书中提及大经济体中自愿捐赠的模型、传统的捐赠模型、私人提供公共产品模型等多种模型,全面、系统地分析了公共产品与政府、私人的关系。并将公共产品具象化为环境保护,分析了个人是否愿意为环保做出相应贡献,可以加深读者对公共产品的认识。为今后公共产品的理论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
西方政治制度史李艳丽,陈鹏,罗干 编著《西方政治制度史》通过审慎辨析西方政治制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实现了“适宜”和“科学”的统一;结合新的资料,以历史为经、国别为纬,全面综合叙述了西方主要国家自古代至近现代和当代的历史演进及其发展规律,并对西方政治制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客观介绍,对读者全面审视西方政治制度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
政治世界的治理与秩序陈志敏,苏长和本书拟收录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及其前身(政治学系、国际政治系)不同时期代表性学者(陈其人、王邦佐、曹沛霖、孙关宏、王沪宁、倪世雄、朱明权、俞正樑、浦兴祖、林尚立、陈志敏、陈明明、臧志军、郭定平、刘建军、苏长和、陈周旺等)的代表性成果,充分展现复旦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脉络和特色,不仅旨在彰显政治学复旦学派的风采,更具有学术史、学科史的意义。通过对复旦政治学传统的发掘,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内在的思想资源。
-
中外交汇李长银 著“古史辨运动”的兴起,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一个标识性事件。本书主要将这场学术运动置于“中外交汇”的现代中国学术语境之中,追索西方汉学、目本"疑古"思潮、宋明文献辨伪学,清代乾嘉考据学、晚清今文经学、清末民初"新史学”以及民国“古史重建”派和民国唯物史观派等学术形态或学术流派与这场学术运动之间的学术因缘,从而多维度、全方位地揭示这场学术运动何以能够在现代中国学坛兴起的复杂面相。 李长银,男,1986年生,辽宁绥中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在《近代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哲学与文化》等海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后期资助项目等各类项目6项,获得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次。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研究肖慧著本书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问题为导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为基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过程研究为主线,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系统研究法等方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特点作用、形成条件、构成要素、方式进行研究,并借鉴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主要思想,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中常用评价方法的实施步骤和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凸显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的时代化和本土化特征。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从业人员参考。
-
南海的历史与主权[英]安东尼˙卡蒂 著; 王祥,武巍,拾壹 译自20世纪70年代起,围绕中国南海岛礁的主权归属及部分海域的管辖权形成了6国7方的争端局面,近年来,域外大国以南海争端为借口插手南海事务,以谋取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安东尼?卡蒂教授通过查阅法国、英国和美国自19世纪末以来对南海诸岛所有权的档案,理清了南海诸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档案表明南海诸岛的主权属于中国,并且西方国家及越南等争议相关方也认可这一事实。本书对于我国解决南海争端、稳定南海局势、共商“南海行为准则”具有重要意义。
-
积极行政人格的生发机制段鑫星,徐苏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党中央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中,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要实现政府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注重发挥行政人员的主体性作用,塑造积极行政人格。本书立足政府治理现代化建设需要,梳理中国社会演进中关于行政人格的理想和现实,结合已有研究提出积极行政人格的概念;调查研究当前积极行政人格的生发现状及群体差异,深入剖析积极行政人格生发的个性基础、生发过程,并提出培育积极行政人格的路径。
-
消费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研究张文富 著正如西方学者所言,消费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大的意识形态,它是资本统治世界的隐性文化工具。本书梳理了消费主义形成的历史轨迹和各种动因,分析了它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及生态等结构性问题带来的深刻影响,揭示了它与全球化、新自由主义相互联姻、共同为资本扩张服务的内在机理。本书认为,虽然资本充分利用了消费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功能为自己获得了新的增殖空间,但是资本主义的寿命并不能因此而延续多少,事实上消费主义这种后现代文化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体系越来越走向腐朽。本书还对当代西方社会闲暇消费问题、消费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民众日常生活中的消费主义现象进行了辩证分析和评论。
-
中国政治思想史吕思勉本书系吕思勉先生1935年在上海光华大学的演讲。全书共分十讲,虽是演讲的记录,但也融入作者多年的研究心得,其中的不少论断,新颖独特,富有启发性。作者以独到的眼光,首先对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了时期与派别的划分,进而对先秦至近代的政治思想予以梳理和辨析。吕思勉先生治史严谨,注重对社会的综合研究。这本《中国政治思想史》在今日读来,不仅可以令读者理清对纷繁的诸子思想和历代政治主张的头绪,更可对中国政治思想有一番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