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20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日] 幸德秋水本书以作者《20世纪之怪物帝国主义》为主体,外加一编《倡言社会主义》,是相继刊行的两部著作的合集。这两部著作分别出版于1901年和1902年,内容方面具有思想理论上的结构对应关系——作为反题的帝国主义批判建立在作为正题的社会主义理念的基础之上。因此,本书的基本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参照欧美自由、平等、博爱原则和社会主义思想,并结合日本的现实境况,从正义、人道等社会伦理和文化心理等层面切入帝国主义问题,以批判民族帝国主义的“爱国心”为经,以批判军国主义的国家策略为纬,对19世纪末以来日本的“大帝国”迷思痛下针砭;二是讨论社会主义的“实质”“理想”“急需”“适用”和“大势”等基本方面,包括平等的理念、生产分配制度的变革、公有制的建立、社会主义取代帝国主义的愿景等。幸德秋水的几乎所有著作早在问世之时就受到中国人的密切关注,并不断有翻译介绍,甚至一书有多个译本。然而,1949年后,《帝国主义》和《倡言社会主义》却始终没有新译出版,而旧译是清末民初半文半白的文体,已不适合于今天的读者。因此,推出新译本,不仅对了解日本20世纪思想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有助于中国读者认识反帝反战和社会主义思想在东亚的传播过程。
-
非对称合作何以可能陈岚著根据沃马克(Brantly Womack)提出的非对称理论,非对称关系是一个描述国家间关系的二元简化结构,该结构由“强一弱”两个行为单元组成,强国虽然在国家军事规模、经济资源以及政治动员能力等要素上占压倒性优势,对于与弱国的关系方面有强大的影响力,但是强国很难拥有彻底解决与弱国之间冲突的能力,无法单方面、一意孤行地决定双边关系的“每一个具体条款”。弱国虽然没有直接挑战强国的能力,但是拥有空间表达本国的偏好和立场,与强国形成“承认自主性换取遵从”的不对称关系模式。由于强国和弱国之间的结构性错误知觉、利益偏好和差异使得“承认自主性换取遵从”来之不易,不对称合作面临巨大困境,因此应对非对称关系进行恰当管理。本书研究了美墨边境非传统安全合作中的三个案例——跨界水资源治理、非法移民治理以及打击贩毒合作,系统考察了长期稳定的互信磋商机制、强国的自我约束和对弱国的援助、弱国国内改革意愿和对强国权力的建构以及第三方协调这四个条件在管理强弱国家间非对称关系中的作用,回答“非对称合作何以可能”这个命题。
-
《资本论》中的正义思想研究王晶著本书紧紧围绕《资本论》中的正义思想这一理论主线,聚焦于如何破解《资本论》中的“正义悖论”问题,从“《资本论》与正义”问题的学术史前提、正义概念的历史嬗变、马克思的正义观的建构及其政治哲学革命、《资本论》中正义思想的逻辑结构与理论主题、《资本论》中正义思想的特质与旨趣、《资本论》中正义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这六个方面出发,解析了马克思关于正义问题的两条逻辑,界定了总体正义观的基本内涵,凸显了对《资本论》予以政治哲学解读的重要意义。
-
互联网+政务服务王栋等著本书系统梳理了关于“互联网+”政务服务的相关概念、理论;探讨了“互联网+”给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将媒体融合与政府舆情引导结合;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在政府管理的相关领域,如交通、养老、医保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区块链给政务服务带来的改变也进行了前瞻性探讨。
-
美国公民不服从理论研究郝炜暂缺简介...
-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研究庄梅兰 著本书以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公德建设为研究对象,把社会公德建设放置在城镇化的宏观社会背景下进行研究,深入揭示了城镇化与社会公德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提出城镇化进程中加强社会公德建设这一课题寻找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公德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主要原因,指出城镇化是我国推进社会公德建设的良好契机,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梳理了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公德建设的主要经验,挖掘其可供我国借鉴的有利资源;最后,明确社会公德建设的主要着力点,探索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路径,努力构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社会公德建设的良好机制。
-
唯物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刘同舫马克思创建的唯物史观,经历了从理论继承到突破创新再到革命建构的思想进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兼具批判性与建构性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认识和改造现实中国、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唯物史观的科学真理,在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主题的不断结合中焕发出蓬勃生机。进入新时代,唯物史观持续发挥理论效应,指引中国现代化实践实现自主创新,使中国在现实的世界历史进程中构建出现代化新道路的宏伟图景。中国式现代化立足新的历史高度和时代起点,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经验,开启了世界历史时代转变的新起点,构建了当代世界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新时代新征程,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以唯物史观的理论智慧审思和破解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与实践难题,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世界”的磅礴伟力。
-
乌托邦之后[美] 朱迪丝·N.施克莱 著;王籍慧 译;钱一栋 校《乌托邦之后:政治信仰的衰落》是施克莱出版的首 部作品,是以她的博士论文为基础,做了大量修改写就的。这本书属于思想史研究。施克莱站在“二战”结束后、西方对启蒙运动以来的历史,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历史感到灰心丧气的时候写了这样一本书。这本书的基本观点是,启蒙时代那种宏大、乐观的政治理论已经失败了,现在已经无法再提出这种类型的政治理论。事实上,不仅是启蒙主流失败了,启蒙运动的批判者——主要是浪漫主义思潮——同样处在一种非常沮丧衰颓的状态,无法对时代问题作出回应。这本书对启蒙思想、浪漫主义等重要的现代思潮作了极具洞见的诊断,奠定了施克莱对西方现代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理解。
-
政治的常识[英]安德鲁·海伍德(Andrew Heywood)《政治的常识》是英国著名政治学者安德鲁•海伍德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政治学领域里的一部成功之作,更是政治学专业人士的读物。作者在第四版中进行了全面修订和更新,紧密联系当代政治世界,考察了政治理论中最为核心的诸种思想传统。本书每一章都讨论一组相互关联的概念,并揭示出这些概念是如何被不同的思想家和思想流派所使用的。通过检视从古到今一系列主要思想家的思想,本书系统地建构起了古典和当代政治理论的话语体系。新版还扩充了有关政治思想中全球化维度的内容,包括增加一章专门探讨安全与战争等国际议题,同时也把围绕政治讨论和辩论的非西方视角纳入其中。本书系统介绍了政治学领域的主要概念和基本知识,尤其分析了盛行于现当代西方的各种政治理论,为读者提供了现代政治的入门指南。
-
社会契约论卢梭 钱虹红《社会契约论》是法国思想家卢梭于1762年创作一部政治哲学著作。在书中,卢梭宣称“人生而自由,却处处在枷锁之中”,但他并非激进革命的鼓吹者。卢梭致力于以社会契约来建构正义的共同体来取代奴役的锁链;倡导人民平等地参与到普遍意志的形成和主权的决定当中,成为自己的主人,获得公民自由。作为卢梭为深刻、成熟的政治理论著作,《社会契约论》被誉为“人类解放的个呼声,世界大革命的个煽动者”,鼓舞着世界上所有奋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