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
-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陈成志 编本书以问题为导向,以深入调查研究和社会实践为基础,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为指针,内容涵盖价值观、幸福观、伦理观、清廉观、政治观、权力观、历史观、群众观、人格观等许多方面。它是一部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高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的著作,也是一本难得的人生教科书。
-
E路奔小康井然哲 著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强调电商的突出作用,“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正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城乡差别、乡村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实现“四化”即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信息化同步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和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是pian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创举,没有现成、可照抄照搬的经验。本书是作者十多年在电商扶贫领域的经验总结。对全国各地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参考。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强调电商的突出作用,“电商作为新兴业态,既可以推销农副产品、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又可以推动乡村振兴,是大有可为的。”本书作者井然哲以自己在电商扶贫领域深入践行者的亲身经历,切身体会到了这一点。 《E路奔小康》共分实践篇、遇见篇、调研篇、媒体篇、案例篇五个部分。其中,实践篇讲述作者在云南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通过互联网+,精准、科学扶贫,帮助当地实现经济、教育、文化、旅游、培训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的经历;遇见篇讲述作者相识相知的扶贫人物和故事;调研篇详细记录和复盘了作者带领学生深入甘肃陇南成县、云南褚橙基地等贫困地区实地调研的过程;媒体篇详细收录了近几年媒体对作者及作者所参与的电商扶贫项目的相关报道;案例篇选取电商精准扶贫典型案例进行总结与分析。
-
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指导手册欧黎明,于建荣 著本书以《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导向,立足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实际,坚持问题导向,阐述了加强和规范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大意义、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机关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设置、机关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责、机关党的政治建设、机关党员队伍建设、机关党内民主和监督、机关党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机关党的建设的领导和保障九个方面的问题,以期对机关基层党组织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做好“三个表率”,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有所帮助。
-
新时代自媒体语境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基础研究吴如涛,陶辉 著在当前研究的时代背景、传播技术发展背景后,通过文献梳理,进一步把握当前研究热点和前沿。从时间的脉络梳理自媒体语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基础的发现过程。在界定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法、深入访谈法、对比分析法,进一步归纳自媒体语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基础的构成要素,剖析自媒体语境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基础夯实的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破解当前的自媒体语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难题,提高自媒体语境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和针对性,从而实现对自媒体场域的占领,助推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新人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
社会正义认知基础与现状研究麻宝斌,杜平 著本书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麻宝斌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社会正义现状测评与改善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旨在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以社会正义认知为切入点,系统分析目前的社会需要状况,并且基于相关研究发现提一步围家治理现代化的政策建议。
-
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张一兵 著《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是关于日本新马克思主义著名思想家广松涉哲学研究的专著。作者从广松涉哲学思想中两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思考层面入手,深入探寻了马克思的物象化批判理论,以及交互主体的四肢结构论的生成背景和思想构境的具体机制。作者采用构境论的文本研读法,拟建了广松涉哲学中巨大的原创性思想空间。《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逻辑线索清晰,资料丰厚,理论复建构境的拟真度较高。理解广松涉,《物象化图景与事的世界观:广松涉哲学的构境论研究》是一条重要的学术认知通道。
-
联邦党人文集[美]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约翰·杰伊,詹姆斯·麦迪逊 著,程逢如,在汉,舒逊 译本书是汉密尔顿、杰伊和麦迪逊为争取新宪法的批准而在纽约报刊上以“普布利乌斯”为笔名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于1778年首次结集出版。作者认为必须建立中央相对集权的强大联邦政府,以保证政治统一,实现国内安定,促进经济繁荣,同时也不得过多侵犯各州和个人的权利。本书所阐述的主张被认为是对美国宪法和联邦政府所依据原则的精辟说明。
-
政治人类学评论陶庆 著书稿含4篇博士毕业论文的摘要版,几乎所有文章都从理论综述,到田野调查案例,再到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架构。第一篇文章《少数民族搬迁移民的时空重构与文化变迁》从一个典型的城市少数民族搬迁移民社区——YQ社区“两次城镇化”的实践来看,体现出人为建构的城镇化时空特征。为促进城市民族关系和谐,增强各民族文化自信,应当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提供政策上的有效引导和有力扶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强大精神动力。《文化调适与社会排斥的双向治理》描述了苗族自发迁入K县后与当地居民的互动关系,指出,苗族群众的自发迁入虽然增补了其区域发展所需的部分劳动力,但他们的到来也引发了很多环境治理与社会管理的问题。K县政府、非政府组织、苗族精英、苗族自发移民自组织这些多元主体的积极行动使得K县苗族自发移民问题并没有引起重大的社会后果。为了从更大程度上消弭国家的现代化与苗族自发移民的利益保障之间的矛盾与鸿沟,各方需要在基本的价值层面取得共识,也需要在制度建设上有所作为,同时,在治理机制上,也应该促进多元主体的合作共治,使得治理获得更加广泛的社会支撑与力量聚合。《救灾政治与合法性经营视角下的国家-社会关系》指出国家作为救灾政治中最重要行动主体,通过政治动员与政策供给,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进行抗震救灾,体现出积极的、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凸显了“举全国之力”进行抗震救灾的体制上的优越性。但在灾害危机中,基层政府仍然无法摆脱它在税费时期作为“资源汲取者”在乡村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在税费改革后由于能力的限制而不能很好地提供公共服务的“弱”的印象。基层政府在积累合法性资源的同时,又创造出了一些导致合法性资源流失的因素。灾区民众利用国家赋予的“灾民身份”及其附着的相关权益,以及根据直观感知与经验知识自我建构的“灾民”身份与基层政府展开互动,以尽可能多地索取救灾资源,从而获得权益合法性。《网络公共空间与乡土公共性重建》研究了当前流动性增强背景下“离散化”村庄借助网络公共空间实现社区整合的过程和机制问题。
-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沟通研究王伟 著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沟通研究》分析和研究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沟通存在的障碍,结合传播学、社会管理学、沟通学等相关学科理论,梳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概念、过程要素及其特征,系统地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特征和原则;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策略、机制和方法,特别是对网络沟通这一新时代的教育沟通渠道进行深刻分析,力图建立一个完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理论体系,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指导。
-
美德的生成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赵永刚,吴杉丽 著本书提出人类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的道德表现有差异的,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和根本原因是不同时空中人类的生存处境以及与之对应的具体的制度与观念的实践。本书探究社会制度对人的品质的干涉机制,在两种意义上来理解美德伦理:一是作为道德实践的环节,美德伦理是落实规则伦理的必然归宿;二是作为独立的伦理方法,美德伦理向我们提供的必须是可能实现的生活方式。本书认为,如果我们把美德的衰落视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共同问题,那么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框架内来思考应对的办法。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理论阐述和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