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
应用索引学黄恩祝著回顾国内外的索引史,介绍索引的类型和某些代表性文献索引的编纂方法等。
-
英美文学工具书指南钱青编著本书介绍近700种英美文学工具书,每种除注明作者姓名、书名、出版社、出版地点及年代外,简单介绍主要内容、范围、特点等。
-
文献信息系统自动化张晓林编著本书共十二章,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数据组织、记录、MARC记录、文件、数据库;文献信息自动化系统总体设计;文献采购管理自动化系统;文献编目自动化系统;文献流通管理自动化系统;文献检索自动化系统设计;连续出版物管理自动化系统等。
-
外国档案管理韩玉梅主编;国家档案局编档案专业干部培训系列教材。
-
中文工具书导论詹德优编著《中文工具书导论(修订本)》属于“工具书使用法”研究,但力图对工具书性质特点、产生与发展、鉴别与选择等理论问题,以及工具书组织结构、编排体例、综合利用的与要领、查找资料的基本方法与途径等实际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工具书。
-
林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王礼先主编冷杉主要分布于长江、黄河上游及其支流的源头,是构成我国亚高山暗针叶林的主体。冷杉林是我国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不仅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具有特殊的生态效益。本书在坚持历史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冷杉林培育、经营、保护和利用的基本理论、生产技术和实践经验,概述了冷杉开发利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了当前冷杉科研和生产的现状与水平。全书内容共分十三章,包括冷杉起源、冷杉分布、冷杉分类、冷杉与环境的关系、冷杉群落特征、冷杉的生长发育特性、冷杉林更新与演替规律、冷杉林生态效应、冷杉种苗生产、冷杉林培育、冷杉林保护、冷杉林采伐和冷杉林利用。本书参考资料丰富,构思新颖,内容充实,文图并茂,是一部集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冷杉研究专著,适合于从事林学、园林、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森林旅游、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等专业的科研、教学、管理人员和基层林业工作者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学生学习参考,尤其是在科学研究、历史考证和实际应用上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武汉市档案馆指南武汉市档案馆编一、《武汉市档案馆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全面介绍武汉市档案馆基本情况及馆藏档案、资料内容并指导利用者查阅利用档案、资料的工具书。出版本书的宗旨,在于为广大利用者提供查找档案、资料的线索与方法,充分发挥馆藏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作用。二、《指南》由正文与补充两部分构成。正文部分为第一章“武汉市档案馆概况”、第二章“馆藏民国时期档案介绍”、第三章“馆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档案介绍”、第四章“馆藏资料介绍”。正文部分的核心是两个时期档案的全宗介绍。补充部分有人名、机构、事件索引,馆藏档案全宗名册、档案形成单位系统表,档案资料出版等情况一览表以及本馆有关规章制度。正文部分的档案与资料介绍均采用分期、分类编排法。其类的设立与排列基本参照《中国档案分类法》的分类原则与体系。补充部分按先索引,后附录排列。三、《指南》是依据国家档案局颁发的行业标准《档案馆指南编制规范》的规定结合本馆实际编制的。编制工作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实事求是、客观、准确为原则,力求语言简练、表述清楚。
-
中国文献学新编洪湛侯著《中国文献学新编》对涉及文献学的诸如记录文献的载体,文献的体裁,文献的体例以及文献的版本类型,鉴别方法等等作了详细的阐述。书后还附有大量关于中国文献学研究成果的论文,全书内容丰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及知识性,从中读者可对中国文献学的研究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了解。综观我国文献学理论,大致有以下三个特点:(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比较迟,“术先学后”,本是符合我国古典理论发展规律的,我国封建社会注重经学,注重词章,理论一门从来就比较薄弱,文献学更其如此;(二)文献学中各个门类理论发展得不平衡,一些技术性、实践性比较强的门类,理论比较贫乏,而像校雠,目录、方志诸门,历史悠久,各界的理论也较丰赡。(三)理论与实践联系比较密切,中国文献学理论,都是从文献研究与文献整理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及其形成一种学说之后,又回过来推动和指导实践。这是中国文献理论的优秀传统和显著特色,是值得珍惜和发扬的。
-
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徐自强主编内容简介本书收录的是北京图书馆藏的现存于北京地区的石刻的拓片款目,共6,340条。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的内容十分丰富,从镌制整套的儒释道石经到简单的题名题字,从记录群体情况的庙碑会馆碑行会碑到反映个人状况的墓碑、墓志,从反映各历史时期的办学情况和教育体制的教育碑到各种类型的画像、造像,从反映世俗生活、修路、凿渠等方面的各种杂刻到涉及文学艺术的歌、赋、诗、词、楹联等艺文类石刻,所有这些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从先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本《目录》旨在向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哲学史、中国文化史、古文字学、书法篆刻等研究工作的专业人员和业余爱好者集中地揭示这批石刻拓片的内容。片断:德净灵塔幢京4428正书汉、梵文大定二十三年(1183)六面刻一面佛像下刻梵文余刻记首题:“大金中都报先寺尼德净灵塔记。”一张57×68房山区上方山接待庵。石残。妙敬塔幢京3711许珪撰觉恕正书汉、梵文圆周刻大定二十七年(1187)五月十八日八面刻先经后记首题:“中都显庆院故萧花严灵塔记。”一张86×126丰台区右安门外郑王府西北达圆寺政言塔铭京6949〔完彦〕祖敬撰正书王玉刻大定二十八年(1188)六月一日六面刻首题:“中都潭柘山龙泉禅寺言禅师塔铭。”额题:“故言公长老塔。”一张100×80门头沟区潭柘寺刘仙姑(洪静)塔幢京3830正书汉、梵文明昌五年(1194)四月八面刻首面造像二至七面梵文经及汉文记第八面铭及题名首题:“大金易州涞水县石龟里刘仙姑寿塔记。”一张68×130河北涞水县现藏首都博物馆善广塔幢京4037正书泰和二年(1202)十月二十二日八面刻额题:“广公禅师塔记。”一张68×28房山区云居寺相了塔铭京6909德顺撰柔弱叟正书吕景安篆额杨文昌刻泰和四年(1204)四月二十日六面刻首题:“第九代了公禅师塔铭。”额篆书题:“故了公长老塔。”一张134×244门头沟区潭柘寺史君庆基幢京4393正书汉、梵文大安四年(1212)二月二十八日八面刻先经后记首题:“奉先县怀玉乡史君之墓。”一张69×14房山区张坊庆清塔铭志3903张撰正书至宁元年(1213)七月十五日首题:“中都竹林禅寺第十六代清公和尚塔铭。”一张60×92元觉智塔记志3905正书太宗十二年(1240)三月四日首题:“兴圣寺开山智公大禅师行状记。”一张52×45昌平县秦城龙泉寺志宜塔铭京6935陈时可撰(僧)悟归行书德玉篆额定宗二年(1247)清明日六面刻首题:“浑源州永安禅寺第一代归云大禅师塔铭。”额篆书题:“归云大禅师塔。”二张95×78门头沟区潭柘寺海云禅师碑京1755王万庆撰并正书及篆额宪宗五年(1255)九月十五日首题:“大蒙古国燕京大庆寿寺西堂海云禅师碑。”额篆书题:“大庆寿寺西堂海云大禅师碑。”阴续刻碑文二张191×101十42×42西城区西长安街双塔寺首都博物馆藏定志塔铭京们40定圆撰并正书至元五年(1268)二月十六日首题:“大朝中都大崇国寺宣授诸路释教都总统兼立三学士经戒清慧寂照志公大师塔铭。”一张79×59石景山区八宝山下尔麻顿的尼墓碣京4593阿拉伯文至元十七年(1280)卒一张67×43宣武区牛街清真寺艾哈默德墓碣京4590阿拉伯文至元二十年(1283)卒一张65×38宣武区牛街清真寺同新塔铭京6785从伦撰居实正书至元二十八年(1291)四月二十八日八面刻首题:“大都鞍山慧聚禅寺月泉新公长老塔铭并序。”尾题名额篆书题:“故月泉新公禅师灵塔。”一张57×124门头沟区戒台寺贾德全墓碑京4327杨升撰汪希中正书并篆额贾壤正书宗谱杨甫进刻大德八年(1304)二月二十一日首题:“有元故医隐贾君阡表。”额篆书横题:“医隐贾君阡表。”阴首题:“大宛大都路涿州房山县西南怀王乡抱玉里医隐贾君宗派之图。”额题:“宗派之图。”二张172×79(通)房山区西白岱稍泐。定演寿塔记京2542西云撰崇万正书大德八年(1304)四月首题:“特赐佛性圆融崇教大师寿塔记。”尾捐资题名一张125×76海淀区大觉寺旁普照寺崇国寺禅师残幢京9924正书至大四年(1311)三月一张96×43西城区新街口豁口外城墙出土舍利塔记京347崇万撰并正书延祐二年(1315)三月首题:“通奉大夫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参政速安男中奉大夫曲迷失不花建塔记。”额横题:“舍利宝塔。”一张83×56西城区护国寺义信塔记京9945克复正书高兴、高玉刻至治三年(1323)首题:“大安山瑞云禅寺第十二代信公禅师塔记。”一张84×55房山区史家营曹家坊村康氏先茔碑京8484贾壤撰并篆额焦叔庸正书蔡琮刻泰定元年(1324)二月二十八日首题:“康氏先茔碑碣。”额横题篆书同首题一张150×84(通)房山区南尚乐本书前言前言《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主要收录了北京图书馆所藏有关北京的石刻资料。它既包括了在北京地区制作的石刻(勿论什么人)和保存在北京的石刻,也包括了在外地制作的(勿论什么人)现保存在北京的石刻。只要是为北京图书馆所入藏并经过编目整理者均将入录。未整理者留待以后作续编处理。如是,《目录》所收北京石刻数量,约在二万一千石以上。其中“房山石经”只收记载刻经情况和经文目录部分,仅刻经文者不予单独收录。《目录》所收石刻,以朝代区分,先秦2种,汉18种,晋2种,北魏3种,北齐5种,隋3种,唐67种,宋2种,辽70种,金39种,元89种,明1150种,清3542种,民国702种,中华人民共和国549种,无年月97种,共计6340种。关于北京石刻的内容,据《目录》统计,其类别有:墓碑(2182种),墓志(270种),庙宇(2097种),会馆行会(172种),教育(64种),题名碑(282种),释道经(107种),造像和画像(143种),艺文(387种),题名和题字(160种),杂刻(476种)等。从《目录》的分类和每类所收石刻拓片的数量看,本《目录》所收北京石刻拓片有以下两个特点:一、内容的多样性。从镌制整套的《十三经》到简单的题名,从记录群体情况的庙碑、会馆行会碑到反映个人状况的墓碑、墓志,从记录办、学情况的教育碑到记叙宗教材料的佛、道教刻石,从反映经济的修路、凿渠等方面的碑刻到涉及文化艺术的歌、赋、诗、词、楹联等刻石……。总之,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北京石刻中都有反映。二、墓碑、庙碑数量巨大,均在二千石以上,各占《目录》的三分之一,而且都集中在明清时期,这反映了明清时期宗教事业的兴盛和都城各类人才汇集的情况。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就开始系统地收集北京地区的石刻拓片,三十多年来,经过多方努力,所收集到的石刻拓片达到相当大的数量。为使这批资料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为学术界服务,六十年代前期,在曾毅公先生的组织领导下,开始了对资料的整理和《目录》的编辑工作。一九六四年完成了初稿(共三卷十册)。其中卷上(一册)颜曰《革命文献》,卷中(六册)颜曰《历史资料》,卷下(三册)颜曰《石经山石经》。后因“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定稿工作被迫停顿下来。七十年代后期,北京图书馆善本特藏部金石组恢复了金石资料的采访编目工作和资料的整理研究工作,编辑出版了《法源寺贞石录》、《房山石经题记汇编》、《北京图书馆藏石刻叙录》、《北京图书馆藏墓志拓片目录》等,并且开始重新编辑《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六十年代编辑的《目录》初稿,既按性质分卷,又按地域分卷,体例不统一。这次重新编辑的《目录》,按类分编,以求得体例上的统一。本次编辑工作,重新核对了原文,审核了款目,以确保《目录》的质量;同时,补充了新的资料,丰富了《目录》内容;还编制题名索引,以便于读者使用。经过两年的努力,现已完稿,奉献给读者。参加编辑《目录》工作的人员,有曾毅公、徐自强、王巽又、冀亚平、王敏、杜伟生、王丽燕、张松珍、赵海明、张聪贵、贾双喜、于秀卿、张广泉等同志。在编辑工作中还得到了北京市文物工作队于杰、吴梦麟、刘之光同志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徐自强1991年6月
-
辽宁省档案馆指南辽宁省档案馆编编写档案馆指南,既是档案馆的基础建设,又是向社会提供查档工具、交流档案信息的一项重要工作。本馆于1989年初,即结合馆的业务建设,着手《指南》的编写工作,历经四年,终告完成。编写《指南》的原则与体例,主要是依据国家档案局拟制的《档案馆指南编制规范》,结合本馆实际安排设计的。全书由档案馆概况、全宗介绍和附录三部分组成,其中以全宗介绍为核心。全宗介绍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各历史时期档案、东北局及辽宁地区党群系统档案和东北行政委员会及辽宁地区政府系统档案三篇。从方便利用、便于查找出发,篇内按时期、按系统、按全宗排列介绍,没有完全考虑原全宗编号序列。由于考虑到《指南》只是参考工具,不能代替查档,故全宗介绍在照顾面的同时,多数还是点到为止,写得比较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