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
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瞿冕良编著作为一种版刻研究的参考资料,收录范围包括了四个部分: 1、版刻名词。包括各种版本名称(地区、时代、出版机构等)、印纸、款式、装帧以及一些习见的书业用语。 2、刻字工人。范围一般至清代乾隆前后为限,记录了他们的劳动成果(所雕刻的图书)。收录总数虽逾万条,不过限于见闻所及,当还有不少遗漏的,有待于今后的增订补充。由于他们所署姓名,很多使用简写字,按照著录原则,凡查明原体字,或虽未查清楚,但确证为某字简写而来的,则一概著录其原体字;其简写字或用括号,或在条前以“或署××”说明之;简写、原体并见者,一般以简写字作“见×条”,但个别如裘裕、金时亨、龚华、熊汝敬等,已习惯沿用了“求裕”、“时亨”、“弓华”、“汝敬”,本资料著录即以后者为主。刻工有名无姓、有姓无名者,考虑它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概不收录。 3、刻、抄书家。刻书家也就是旧时代的出版发行者,包括官刻、私刻和坊刻。时间方面,则着重于宋、元及明代(明代以嘉靖以前为主),也包括少数清代前期、中后期(抄书家的选条范围同)稀见的和有学术价值的书籍的刻印者,个别以刻书著称包括书坊刻书的代表者。他们热心整理和总结科学文化的经验,刻印、翻刻、影抄、传抄了许多前人、同时代人或本人的著作,在版本研究问题上,有必要记载下来。但由于所刻书有自刻、代刻、合刻之不同,所抄书也有自抄、家抄、影抄和佣书抄之别,情况复杂,故条中就一般不再按类别顺序排列。为了适合古籍著录的传统特点,词目有很大一部分都以室名(包括堂名、书房名、书坊名、书塾名)著录,人名另作参见条备查。无室名或室名不著称者,即以姓名著录之。 4、参考书。收录了部分版本方面的专著、书目、题跋(附部分类书、丛书),并简介其内容和使用价值。 过去有关版本方面的典籍很多提到古代著名的藏书家,考虑到这方面的材料较多,本辞典不予专门收录。但刻书家、抄书家如果同时以藏书著称者,在条目中亦附带述及之。 考虑到作为查考版本的需要,凡明嘉靖以上的刻本,尽可能查明其行款著录之。刻书家条下已注明,则刻工条下不再重复,只著录为“×××(刻书家或室名)本”。 为节省篇幅,刻工条目下只著录其所刻书名及版本,至于其著者、卷数、附录等,基本上一律省略。刻书家条目中涉及丛书,一般亦不再胪列子目。但抄书家条目则不在此限。
-
敦煌吐鲁番学论著目录初编敦煌吐鲁番学北京资料中心主编;李德范,方久忠编著前言《敦煌吐鲁番学论著目录初编(日文部分)》,是敦煌吐鲁番学北京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敦煌吐鲁番丛书》的一种,收集1886年—1992年期间日本发表的论文和专著题录8685条,是我国学者了解日本研究敦煌吐鲁番学情况,寻求有关资料的检索工具。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在我国敦煌、吐鲁番地区陆续发现和出土了大批文献和文物。各国学者对这些文献和文物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著作,使敦煌吐鲁番学成了一门国际顯学。日本学者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十分突出,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敦煌吐鲁番学内容广泛,涉及的边缘学科较多。本专题目录除选辑本学科群的题录外,还选辑了相邻学科的部分条目,如西域学、中亚学以及藏学等。本专题目录的资料来源有限,编辑工作的难度较大。国内能见到的日文原著较少,以致条目有相当一部分转选自日本及台湾地区出版的书目、书评和学术动能等。有的条目,由于未见原著正文,也许不属本专题收集范围,在分类上也可能存在差错。因编者水平有限,书名、篇名的译文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凡此种种,恳请专家学者见谅和指教。整个编译校審过程是在徐自强同志的关心指导下进行的,赵林等同志参加了前期工作,同时,本书的编辑、出版还得到了敦煌吐鲁番学会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在此一并致谢。编者1998年8月
-
建筑安装工程交工技术档案编制手册杨南方,尹辉主编《建筑安装工程交工技术档案编制手册》是一本关于痛苦心理的书,通过工程师的交往恐惧;寻找回家的感觉;成功男士:面对外企妻子和农村母亲等案例,讨论了对于痛苦的处理方法。
-
书评30家伍杰,王建辉选评本书所入选的是五十岁以下的在各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三十位,选他们的1979~1997年十八年间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入选作者考虑各个方面,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新闻出版机构的博士生导师、教授、研究员、编审、主任编辑、编辑、记者及较有名的其他学者。本书共计作品九十七篇,涉及各个门类、各种风格,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学术性、可读性。本书的传记、文章、简评三位一体,便于全面了解作者和作品。
-
来燕榭书跋黄裳著此本得之越中书估,盖自祁家卖出者。卷端有公子骏佳手题,当为夷度手稿无疑。又尝见两浙古今著述考十五册于杭肆,盖同出一源而分储异地者。此数书索直甚昂,仓卒竟无从措书直。然必欲得之,虽知此是最大贪障,一时亦无从祛之也。壬辰闰五月初六日,挥汗漫书。得此书后祁氏遗书更源源而出,余亦竭力收之。不论丛残,不计钞刻,所得遂多。亦有失收者,如明本柳枝、酹江二集,即为黠估所得,索高值,不能更出矣。壬辰立冬后一日,重检装讫诸书更题。
-
现代索引文摘法王知津主编暂缺简介...
-
张琪玉情报语言学文集张琪玉著片断:粗朴肫占?br>情报检索语言研究、创制、普及工作的重要性当前世界科学技术文献累积总量已上亿,每年还在以300400万篇的速度增长着,而且增长速度愈来愈快。要从这文献海洋中又全、又准、又快地找出对某项科研、生产、教学或管理工作最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实非易事。解决“找”的问题,即情报检索问题,乃是情报工作中的关键问题。为此,出版了数以千计的检索刊物,许多用大型先进的电子计算机装备起来并拥有大量远程终端的情报检索系统正在高速运行。美国的《化学文摘》收录文献累积量已接近1千万篇,DIALO)G系统文献数据库中可提供检索的文献记录已约4千万条。可是,一般认为,目前国外的情报检索系统,检全率约为69—70%左右,检准率仅在40—50%上下。至于国内的检索刊物,检索效率尚不能相比。由此可见,距离完满地解决情报检索问题,还有相当路程。情报检索语言是为了达到较佳的检索效果而创制的人工语言,它作为情报检索专用语言的主要功能是:(1)对文献的情报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加以标引;(2)对内容相同及相关的情报加以集中或揭示其相关性:(3)对大量情报加以系统化或组织化;(4)便于将标引用语和检索用语进行相符性比较(1)。事实上,情报检索语言在情报检索中既起着好的作用,也起着坏的作用。可以说,情报检索语言与情报检索效率有最密切的关系,漏检和误检的至少一半,是由于它的性能和质量不够完好而直接、间接导致的。所以,在解决情报检索问题中,情报检索语言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为了使情报检索语言在各种情报检索系统(卡片目录、检索刊物、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中能真正起到“语言保证”作用,我们必须在情报检索语言的理论研究方面开辟新路、争取有一个较大的进展;在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创制更多新型的、结构更完善、性能更好、质量更高的语言,另一方面改造现用的各种语言(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等),使之不断现代化,以提高其检索效率;同时,还要大力加强情报检索语言知识的普及工作,使标引人员和检索人员都能正确使用这类语言,使每一种高质量的情报检索语言都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使我们已经拥有的文献情报和文献信息在存贮一检索过程中的损失以及用于文献标引、检索的人力消耗缩减到最少的程度。总之,情报检索语言的研究、创制、普及工作应被视为情报工作、图书馆工作、档案工作中的一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必须切实加强和改进。
-
文献复制技术熊传荣编著本书以复制技术问题为中心,讲述和讲座了文献复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复制方法和制作技术,特别是缩微复制法和静电复印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复制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技术,复制品的保管和利用方法。力求使学习者获得有关文献复制技术的比较完整,系统的基本知识。
-
我国科技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等]编著本课题以调查数据为基础,以国际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大环境为背景,研究我国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阻碍我国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阐述在市场经济和网络环境下,我国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方针,提出我国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和建议,目的是为我国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决策、规划、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促进我国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发展。本课题采用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比较研究和实例研究三种研究方法开展研究。问卷调查对用户、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单位和信息服务中介进行调查。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图书馆、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发放印刷版《用户问卷调查表》,同时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Web主页上公布联机版《用户问卷调查表》;原国家科委科技信息司发文,对全国54家情报信息单位发放《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开发情况调查表》和《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利用情况调查表》,对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单位和信息服务中介进行调查,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对上述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研究是将我国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水平与国外科技电子信息服务业、与社会发展和用户需求进行比较分析。实例研究是以相似的模式,对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科技电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重点调查与分析。通过本课题的定性定量分析研究,很多数据和结论将会对信息产业界、科技界、教育界、企业界、政府决策层有重大启迪和参考价值,对我国信息化进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编学原论蒋广学著本书为《编辑通论》的修订本。全书以分析编辑出版劳动的性质为基础,以自然主义贯穿编辑六艺,阐发了编辑心灵学的理论体系。作者认为:编辑出版劳动是社会化的、扩大了的写作劳动形式,其自然主义就是确认“言为心声”、“心与社会相应”。是补世之缺、纠时之偏的精神生产规律和精神消费的依次增长规律决定了优秀选题的生成;编辑必须走进历史捕捉反映时代精神的选题,并以“历史是衡量社会科学学术价值的自然尺度”的思想,透过作品进入作者的心灵,从而对书稿进行客观判断;其编稿应因作品之自然而美作品之自然,同时要按照“兄弟相混、姊妹错嫁”的汉文字无意识差错规律,做好校对工作;其版面和装帧设计,应遵守“形神相如、正奇有间”的静态视觉艺术规律,将作品送进作者所神往的境地。这样,编辑者本人也就进入了与天地同游的至乐无为的世界。本书不仅对学术书刊的编辑有参考价值,同时对广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在如何治学、如何写作方面均有重要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