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
-
数据主权论纲冉从敬本书主要围绕数据权利体系,梳理数据及其权利内涵,把握全球数据主权发展态势,关切国际数据权利体系演进、数据权利保护模式,并梳理我国数据权利发展现状与建构路径;分别围绕主权视角下数据权利规制的关键场景——数据跨境、关键挑战——数据垄断、关键工具——数据产权,探讨数据主权风险、国际治理进展、我国治理现状,思考主权视角下我国数据权利治理进路与具体方案,并从个人数据、政府数据角度展开主权视角下数据权利治理实证研究。
-
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徐拥军 等本书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研究”(批准号:18JHQ005)的终成果。后现代档案学是对古典档案学理论、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批判和创新、解构和重构,对当代档案事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重大影响。本书通过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的方法,阐释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提出背景,论述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体系和实质,阐述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分析后现代档案学理论的贡献和影响,并基于当代中国语境对后现代档案学理论进行了深入反思。
-
电子档案管理理论与实务丁德胜本书是 鲜有的系统论述电子档案管理理论、流程、方法和技术要求的专门著作。内容涵盖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管理、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电子档案形成与收集、电子档案整理与归档、电子档案保管与保护、电子档案利用与开发、电子档案鉴定与销毁、电子档案移交与统计等,并附录《电子档案管理相关标准》《电子档案管理模型框架》文件。全书以建立电子档案主体论述为目标,全新定义电子档案管理内涵,全新梳理电子档案管理流程,全新构建电子档案管理框架;全面引入数据治理、知识管理和智慧建设领域理论实践成果,充分融入电子档案管理 制度规范和 实践;在管理内容上实现了DIKW体系化应用和系统性创新。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适于文件管理、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实际操作人员、档案工作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用作研究指引和实践指南。
-
无界江南苏州丝绸博物馆 编《夏至·宏庆泰:苏州近现代丝织业故事》:苏州蚕桑丝绸灿若云锦,在潺潺运河水的滋养下,编织着如同梦境般绚烂的江南。晚清至民国,是苏州丝织业近代化演进的重要时期,蚕桑水平不断提高,新型织机开始应用,劳动关系出现转变,社会结构逐步变化,技术革新方兴未艾,蚕桑教育得以振兴,勾勒出苏州丝织业的全新画卷。梦中总有故事,这是一个关于苏州近代丝织业的故事。故事里的他们生活在古城姑苏,从事着不同的丝织行业,追求着各自的人生理想,源远流长的丝绸把他们联系在一起,这是姑苏的城市基因,也是姑苏人挥之不去的记忆。《卢麃麃艺术:我们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苏州,丝绸之府,锦绣之地。在漫长的时光岁月里,丝绸融入了古城,绣出了江南,并通过丝绸之路编织着世界。丝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都有着密切联系,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为文化符号、审美意识或者创作源泉根植于每个人的心底。博物馆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从当代的视角与古代丝绸文化展开对话,也许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触摸丝绸的未来。本次展览尝试在博物馆内提供一个当代艺术空间,通过艺术家的全新创作,呈现传统丝绸文化在当代的艺术表达,进而来探讨和研究丝绸艺术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同时,当代艺术场域下的公众美育也是展览着重考虑的一个方面。希望展览能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艺术的兴趣,建立他们参与艺术、对话艺术的渠道,让更多的人一起来探寻和感受当代艺术中的传统丝绸文化。《何以梦红楼:江南运河上的文学、影像与丝绸》:《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巨著,不仅仅写了宝黛的爱情悲剧、贾府的荣辱兴衰,还细致描摹了社会百态,堪称包罗万象。读懂《红楼梦》,还须从了解曹雪芹的家族背景开始。曹雪芹的家族三代历任江宁织造,他在织造府的家族背景下,耳濡目染了诗礼簪缨之族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方式,加上由盛而衰的非凡际遇,使之对各色人等、荣衰况味都有贴近深切的观察体悟,也使得其对人物的塑造格外细腻真实。单论人物的服饰形象,所提及的着装式样、纹饰色彩、织绣工艺都巨细靡遗,令人感觉就在眼前,也为诠释《红楼梦》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方向。苏州丝绸博物馆的“何以梦红楼”展,第一单元“衣香鬓影”便是从服饰切入,展示与原著相近纹饰、工艺、形制的丝绸服饰,以及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所织缎匹,再现曹公笔下高雅奢华的贵族生活,展现清代江南丝织业的锦绣繁荣。对《红楼梦》的研读与探究,自清中期以来便已蓬勃发展,著述丰硕的专家学者不胜枚举,以《红楼梦》为题材创作的绘画、戏曲、影视作品等更是层出不穷。第二单元“撷光拾影”,即是展出与之相关的实物资料,展现不同时期的创作者对《红楼梦》的解读与演绎,也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对其持久而深刻的热爱。此次展览由苏州丝绸博物馆、南京市博物总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上海电影博物馆联合主办,希望借此作为津梁,让名著里的文字、博物馆里的丝绸与荧幕上的影像联结起来,共同讲述江南运河上的丝路故事,也祝愿未尽的红楼遗梦在当代江南精彩延续。
-
科技情报卓智赋能论赵志耘通常人们会凭自己的感觉或想象给情报和情报工作佩戴上各式各样的“神秘”标签。没有情报工作实践经验的学者常常着意从概念上将“情报”与“智慧”“知识”“信息”“数据”等术语区隔开来,而疏于解读这些术语在实际使用中所对应的不同情报工作场景,鲜有意识到这些都是情报工作的对象成分,误用术语指代的对象层级去标定业务工作的层次高低。在此认知基础上所构建的情报理论与情报工作实践相脱离则不可避免。“理论、实践两张皮”的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的科技情报界。卓智赋能理论的出现则直指该痼疾。有经验的专家知道,情报工作其实是专业人员在任务场景所对应的信息环境中对 WIKID(wisdom,intelligence,knowledge,information,data)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促进感知的形式呈现情报事实的作业(操作)。情报工作是要解决用户(即决策者)决策所需信息不完备的问题。减少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的认知意外,是情报工作的基本目标。卓越的情报智慧寓于3项标志性的情报专业工作:①快速全面发现线索;②准确有效刻画事实;③便捷恰当赋能保障。“卓智赋能”语带双关,既表运用卓越专业智慧、凸显科技情报特色的认知理念,又指重视智能技术加持、提升情报赋能效率的操作意涵。通读全书愈觉作者使用“卓智赋能”来标称理论之用词考究。情报任务纷繁复杂,然则情报学术聚焦有道。情报理论探索解决的问题对象是分层有序的。第一,理论探索应该厘清情报工作所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或必须完成的任务,此乃情报界的现实实践问题。第二,在扫视现实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应该关注提取情报业务能够并且擅长解决的问题,即实践专业问题。第三,针对实践专业问题梳理出开展情报工作所需的认知保障项目,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问题。就情报学而言,对这些理论问题的组织梳理可以运用业务、事业和教育的划分逻辑,也可以使用人才保障、资源保障、技术保障和制度保障的标识标签。本书的内容组织结构则呈现出鲜明的知行合一关系特征,作者用情报认知篇、技术基础篇和场景解析篇的架构形式来阐述对科技情报卓智赋能理论的认知解读、应用要求和使用示范。各个篇章的内容细分呈现能够诠释 “完全穷尽”“相互独立”的MECE原则,亦是另一个值得回味之所在。本书的内容组织在分类呈现、逐次递进和虚实互见上始终严格遵循情报事实的刻画表达逻辑,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情报业务功底。 情报理论发展的主旋律是学术与实践的关系互动。线索发现和未然感知等是科技情报战线的经典业务,在大国博弈的现实环境下不可避免地要成为先锋、骨干、核心。然而受限于历史敏感性等各种因素,此类内容在既有的情报理论著述中鲜有正面提及。本书作者创造性地将这些特色核心情报元素纳入科技情报卓智赋能理论,并用场景切割的方式巧妙应对了复杂信息环境带来的理论研究驾驭难题,展示了中国情报学者理论创新的时代风采。科技情报事业运转跟国家建设与发展脉络节奏一致,科技情报理论探索任重而道远。《科技情报卓智赋能论》是当代中国科技情报工作者在严峻复杂的科技发展与安全形势下进行任务萃取所得的理论结晶,相信情报学界和业界同仁能够通过阅读此书激扬家国情怀、感悟专业魅力、碰撞思想火花。作者简介
-
中部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武汉图书馆,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受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委托,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19—2020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本书是子课题“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策略研究(中部)”的出版成果。本书调查了中部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与发展环境,探讨了制约中部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因素,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以及发展建议,提出了基层公共图书馆“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与核心任务——发挥地方政府职能、加快总分馆制建设、完善数字技术发展、优化评价评估机制。本书可以为均衡全国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提供支持,为中部地区基层公共图书馆发展提供参考,适合图书馆相关从业人员、文化主管人员阅读。本书所指的中部地区包括河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这 10 个省份。
-
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论文集中国图书馆学会本书为2022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获奖论文合集,收录论文48篇,论文主题涉及:图书馆质量评价标准、指标与机制研究,科技创新战略下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策略,中华典籍文化的继承、推广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的图书馆学高等教育发展对策,民族文献阅读推广与民族文化传承,等等。书中还收录了12篇业务案例,案例主题包括:绘本阅读推广、图书馆支持中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质培优背景下高职图书馆服务创新等。论文集的内容全面反映出当代中国图书馆一线从业者的实践和研究工作,适合图书馆学界及相关从业人员阅读、使用。
-
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受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委托,国家图书馆、中国图书馆学会于2019—2020年组织开展了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工作,本书是子课题“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战略研究”的研究成果。本书聚焦于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梳理相关政策法规,探讨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人才队伍发展机制、法人治理结构、总分馆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经验和问题,提出公共图书馆管理运行机制改革的战略思路——充分发挥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作用,探索省域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本书适合图书馆相关从业人员、文化主管人员阅读参考。
-
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与探索王来军 著.我国新型研发机构萌芽于20世纪末期的珠三角地区,1996年深圳市政府与清华大学联合成立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被认为是国内最早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和发展要放在全球及国内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来审视,其契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需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矛盾运动的必然产物,其产生、发展和演进具有历史必然性。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进入大科学时代,呈现出多源爆发、交汇叠加的“浪涌”现象。科学研究范式发生深刻变革,科研活动的复杂程度大幅提升,国家成为重大科技创新的组织者。科技与产业加速融合,科研、生产、市场转化过程一体化现象明显。从国内看,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要素条件、组合方式、配置效率发生改变,面临的硬约束明显增多,资源环境的约束越来越接近上限,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我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求解的过程。提高供给体系的水平和质量,发展动力实现由要素投入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安全稳定,应对系统性风险挑战,比以往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创新提出了迫切需求,为其创造了基础条件,也提供了应用场景,促进了科技创新的迭代发展。但传统的线性科研范式已不符合科技创新发展的规律,原有的科研组织模式难以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由国有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组成的科技创新供给系统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然需要通过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发展新型研发组织,以满足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发展要求。在政府、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创新主体的共同努力下,新型研发机构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和政策制定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把新型研发机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理论,进而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引,是新型研发机构理论研究的使命所在。新型研发机构理论研究是科技经济学说和科技创新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丰富发展。但现有成果普遍存在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探索和政策制定的现象,理论研究的系统性不够,对机构发展和治理提升的指导性不足。同时,虽然各方主体在创办、发展和服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也暴露出自身发展和协同治理方面的诸多问题。破解实践难题,促进发展和治理,就要研究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机制,揭示其创新发展的规律。本书从历史维度、理论维度、实践维度、治理维度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旨在总结新型研发机构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本书分为六章,第一章研究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与演进,包括新型研发机构的兴起,背景条件、发展演变及演进趋势;第二章是新型研发机构的基础理论与创新成果,对新型研发机构的指导理论进行综述,对其最新理论成果进行总结,明确新型研发机构的概念、内涵、基本特征、功能作用、评价考核等基本理论问题,为实践和治理提供理论指引;第三章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运行的机制探索,分析影响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需要处理的基本关系,总结典型新型研发机构具有的显著特征,从影响因素、基本关系等方面对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规律进行总结;第四章为我国各地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路径探索,重点对我国各地发展新型研发机构的沿革、政策、措施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出各地实践的共性特征和经验,重点对京津冀地区等采取的政策、措施进行分析;第五章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从新型研发机构的目标定位、规划布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建议;第六章是新型研发机构探索的案例研究,以济南高新区及其新型研发机构为案例进行研究,为我国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本书附录提供了国内外新型研发机构经典案例和我国新型研发机构政策要点汇总,供读者研究参考。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按照历史、现实、未来相贯通,微观、中观、宏观相结合,理论、实践、政策相统一的原则,总结运用新型研发机构相关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系统研究,聚焦回答新型研发机构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如何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如何治理新型研发机构等理论和实践问题,力图贯彻以历史考察为背景,以理论分析为基础,以现实问题为入口,以经验借鉴为参照,以对策建议为重点的研究思路,期望在理论创新、实践经验、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形成较为完备的新型研发机构理论体系。笔者曾担任山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在实践探索中对新型研发机构进行了理论思考。在担任高科技园区负责人期间,笔者有机会走进多家新型研发机构进行调研学习,见证了新型研发机构的成长历程,积累了案例和素材,而解决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和治理难题,激发了笔者思考和研究的动力。从在博士论文《基于创新驱动的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中进行宏观理论研究,到在《区域创新生态的探索与实践》中进行中观理论研究,形成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互支撑的理论体系,为本书的创作打下了理论基础。新型研发机构具有多方主体治理、多种资源整合、多个功能叠加、多种活动衔接的特点,涉及科学、技术和创新各个方面,深度嵌入社会经济系统和国家创新生态体系,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新生事物。本书聚焦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治理的实践需求和突出问题,尝试进行理论分析和框架构建,并提出具有实践指导作用的方案和路径。本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研究成果仅是初步的,但笔者还是愿意将其与读者进行分享,以期引发思考、讨论和争鸣,进一步促进我国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治理和理论研究。由于知识有限,本书难免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提出宝贵意见。
-
博物馆蓝皮书刘超英北京博物馆学会自1985年成立以来,即致力于北京地区中央部委所属、军队所属、北京市及区县所属各级各类博物馆的协作发展。党的十八大进入新时代以来,北京地区博物馆馆舍、藏品、展览、公众服务,都得到极大提升,不少跻身全国第一甚至世界第一;生态博物馆、智能博物馆等新业态、新趋势也日趋发展,相关专业讨论也日趋活跃。但由于北京地区各馆分属不同系统,北京市文物局难以进行有效统合、形成联动。传统博物馆学研究有一定基础;依据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新时代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趋势、发展方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作用、中国特色、北京特色、时代特色、历史使命,尚缺乏高屋建瓴、提纲挈领的论述,亟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