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中英文对照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词典张金萍 等 著《中英文对照计划生育优生优育词典》是关于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一本专业工具书。内容包括计划生育基础理论与实践、避孕药、宫内节育器、不孕症、优生及有关人口统计等。内容全面,文字简练,科学性强,突出知识性、实用性。可供从事计划生育、生殖医学工作临床、科研、教学和妇产科、泌尿科等科技人员、工作者及有关人士参考。
-
计划生育信访干部培训参考教材李家龙 编为了提高计划生育信访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信访工作,根据培训信访干部的需要,我们编写了《计划生育信访干部培训参考教材(限国内发行)》。
-
中国人口造势新论段纪宪 著《中国人口造势新论:中国历代人口社会与文化发展》适合于对中国历代人口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有兴趣的广大科研人员阅读。中国的现况是历史文化演变的产物,中国新文化的重建必须穷究既往,正本清源,才能药到病除。虽然我们对中国文化的重建已经做了许多重大的努力和尝试,但是对中国的历史显然仍需不断地再认识。《中国人口造势新论:中国历代人口社会与文化发展》就是从人口运动规律、家庭、王朝周期机制等不同的角度,来重新检视中国几千年来社会文化演变的过程,追溯探讨家庭社会文化的历史渊源,审查人口的量级规模在与它们交织演变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审查旧的变量,寻找和检查新的变量。这就是《中国人口造势新论:中国历代人口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新颖独特之处。作者查阅和应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对所提问题均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该书有一定的理论性、参考性和可读性。
-
新时期中国人口迁移阎蓓著《博士论丛:新时期中国人口迁移》选取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事物和新趋势,与人文地理学关系密切的课题——新时期中国人口迁移问题作为研究客体,首先对人口迁移进行理论和实用的界定,评述现有迁移理论,提出适用于我,国的理论模式,分析了新时期人口迁移的形成机制:外部机制即空间差异及由迁移者的心理因素差异和迁移者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决定的内在机制。通过回顾历史,从宏观角度探讨新时期人口迁移的新特征;并围绕总量分析、三大地带迁移、省际迁移和省内迁移四个侧面,对新时期人口迁移进行时空分析,认识其未来趋势。《博士论丛:新时期中国人口迁移》还就新时期人口迁移的热点问题及适宜的人口迁移进行了颇有见地的探析。
-
与生灵共舞周晓枫等著;宗思,刘京编本书目录简介:辑一 荒原房生记;辑二 心中的英雄;辑三 狡猾是一种冒险;辑四 星空夜话。:《与生灵共舞》 此书主要包括了《荒原访生记》、《斑羚飞渡》、《最后一头战象》、《狼的母性》、《与狼谈判》、《血战饿豺》、《人虎情》、《我的一次奇遇》、《猴王的罗曼史》等。我们的先人很早就开始通过身边的生灵来体悟自然与人生,于有限的生命中感受万物的生生不息,以及宇宙的永恒。随着文明的发展,动物昆虫已不再仅仅意味着一顿丰美的晚餐。
-
长江地区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朱农,王冰 主编《长江地区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书,是武汉出版社推出的《长江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丛书中的一部。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下一个世纪必须坚持的发展战略,而人口又是我国最突出的国情,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中,人口的规模、结构、增长速度、迁移流动等都会对我国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要消除这些不利影响,首先必须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认真分析、研究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联系,然后遵循这种客观规律,采取相应的科学对策来消除这些不利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现。因此,研究人口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工作。《长江地区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一书,就是对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相互联系规律性的有益探索。这种探索,不仅对长江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全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认知过程的评估(加拿大)J.P.戴斯,J.A.纳格利尔里,J.R.柯尔比著;杨艳云,谭和平译本书是智力评估转折点的标志。我们依据智力的本来面目,以认知过程来重建智力。同时,我们依据大脑的活动来概括认知过程。我们的认知过程理论,来源于神经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PASS模型,即“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它是戴斯、纳格利尔、柯尔比等人在“必须把智力视作为过程来重构智力概念”的指导思想下,经过多年的理论和实验的研究论证而提出来的。本书可作为有关智力评估的新的思想指南,也可以作为研究生的教材。本书对纯理论心理学家、应用心理学家以及在认知教育、个体差异、应用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和特殊教育等领域从业的教育工作者都很有助益。<
-
当代中国乡村——城市迁移与经济发展谢晋宇著当代中国乡村-城市迁移问题,是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中国所面临的严峻的人口经济问题之一。它对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发展过程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根据预测,2000年中国总人口将达到13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达到1.5亿;到2010年总人口将达到1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可能超过2亿;2040年总人口将超过15亿,农村剩余劳动力可能仍达2亿左右。随着农村人口的持续增长,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业对劳动力在数量上的需求相对减少,农业劳动力过剩问题将长期存在,从而将对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对非农化和城镇化进程形成很大压力。1996年第一产业在业人口仍占50.5%,如果按照第一产业人口比重不超过20%作为现代型产业结构的最低标准,则意味着未来将有30%以上的在业人口要从第一产业中游离出来,他们将成为乡村-城市迁移的巨大压力和源泉。这种状况,使当代中国乡村-城市迁移成为举世瞩目的人口问题之一。谢晋宇的《当代中国乡村-城市迁移与经济发展》,是一篇优秀的人口经济学博士论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本文将乡村-城市迁移看成是我国劳动力市场上自成一体的一个劳动力供给-需求系统,从这样的独特的理论视角,运用劳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我国乡村-城市迁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认为,这是一条研究我国乡村-城市迁移的新思路。
-
影视人类学概论张江华等著《影视人类学概论》是由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张江华、电影制片厂导演杨先海等集体撰写。《影视人类学概论》为我国第一部公开出版的影视人类学专著,全面地探讨了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和拍摄原则及其功能,并详细介绍了我国影视人类的产生和发展并介绍了这一学科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概况。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走西口马步升著在近现代史上,走西口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文化符码。它意味着流浪、哀怨和思念,意味着绝望的爱情和苍凉的美。本书作者用社会学、人类学等多种方法研究了“走西口”——中国移民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