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机遇与挑战涂肇庆主编非常高兴能够为第四次海峡两岸四地人口研讨会论文集撰写序言,四次研讨会已将两岸四地人口学者紧密地联接在一起进行各类人口研究的联系与合作,也进而促进对彼此的独特人口现象的了解,进而加强合作的机会。中国大陆经过过去二十几年的努力,其人口政策已赢得全世界的刮目相看,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口专业人才,其研究论文及著作也受到国际人口学界的重视。记得20世纪80年代作者仍在美国工作时,曾经在美国人口学会举办过第一次的海峡两岸人口研讨会。自那次之后,美国人口学会每年在年会总会安排一场以华人为主的人口研讨晚会,藉助该场合使全世界华人人口学者有机会共聚一堂进行交流,进而促进合作的机会。因此,奠定了华人社会的人口研究的稳固基础。本人于1992年加入香港科技大学教学阵容,除了继续从事华人社会的人口研究之外,由于地缘之故,进而结交了更多的海峡两岸的人口学者,促进各方的学术交流。更进而于1999年在香港科技大学举办了首次两岸四地人口研讨会,与会者均认定会议十分成功和满意,各地华人人口学者除了热烈发表论文及讨论文章外,同时也藉助会外进行交流,奠定了华人人口学者之间和谐的友好合作关系,进而于2001年由台湾人口学会藉助该学会年会期间举办了第二次两岸四地人口研讨会,由于第一次会议所建立的友好关系,台湾人口学会热情的招待各地与会代表,会议圆满成功。进而又于2002年由中国人口学会于昆明举办了第三次两岸四地人口研讨会,与会代表中很多已是相识几年的老朋友,也有一些初次参与两岸四地人口研讨会的新朋友,本着过去两次研讨会所建立的良好基础,继续扩大两岸四地人口学的研究网络,中国人口学会也在会后安排了云南名胜古迹的参观旅游。随着时间的进程,第四次两岸四地人口研讨会在2004年回到香港科技大学进行,与会代表再次聚集一起,发表了许多颇有见解的文章,因而决定由中国人口学会负责出版一本论文集,希望借此更加促进今后两岸四地人口研究及合作,以便从中更深入了解各个华人社会人口变迁的一些轨迹及原理。
-
东方人性格地图张亚松等 主编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其文化性格究竟与别的民族有何不同?有比较才有鉴别。《东方人性格地图》借你一双慧眼,使你在与东方其他国家或民族国民性格的了解和比较中,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东方人性格地图》是关于东方主要国家或民族性格特点的图书。选编了国内外报刊、图书甚至网格上业已发表的有关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印度人、文莱人、尼泊尔人、埃及人、沙特人、阿联酋人、也让人、伊朗人、犹太人、吉卜赛人等国民性格的文章118篇。大多数文章是中外作者对有关国家或民族国民性格的切身体会和细致观察,透过具体的事例和生动的细节,展示了东方民族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各具特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
文本实践与身份辨识李炽昌《文本实践与身份辨识: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的中文著述(1583-1949)》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那些精通中国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在皈信基督教,接触《圣经》后,如何重新阅读和解释中国典籍与基督教《圣经》这两个正典,以及这两个正典之间如何创造性地互动、相互融洽地整合的解释学课题。另一是这些身处传统中国社会文化和宗教氛围中的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在经受内在心理冲突和外在社会压力时,尤其是当其中一方,如基督教,宣称拥有独一真理时,两个正典之间更趋于紧张的冲突时,如何来确定自己身份的问题。对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入、流播和发展,以往的研究主要是考察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及其所撰写的著作,这一研究进路反映了两个倾向:一是重视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研究,二是习惯使用西方人的宗教文化观念看待中国处境下的基督教,这必然产生了许多问题。除此之外,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中国基督教研究中引入“中西文化相互影响交流”的定位模式的重要性,但也通常只是认为这种交流更多的是一种外在的物质或哲学思想上的互换。本书的研究者对这些既有观念提出挑战,展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即从中国基督徒自身的文本入手,看待基督教遭遇中国本土的传统宗教与文化之后面临的整合和挑战。
-
护城兴市郑士有,刘巧林 著道教是现存的中国宗教中唯一的本土宗教,它的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已有近两千年。其思想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与中华传统文化浑然交融为一体,但又具有自己的风骨与特色。它的许多思想和观念,经千百年的延续阐发,已经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本书是《现代视野中的道教》丛书中的一册,收集了一些重点而又系统的道教成果。本书是《现代视野中的道教》丛书中的一册,丛书的的特点是“丛”,一本一本独自成书,而又集成一丛,或者许多小丛又汇合成大丛,有如《四库全书》那般的浩瀚。至于集合成丛,有的是围绕一个主题,有些则以形式分类。本丛书的书目,并无一致的主题,从内容上看不到紧密的逻辑联系。其中有谈神仙与人生理想的,有谈宫观的,有谈祭神的,也有说养生,论小说,范围非常的宽泛。如果说有什么统一之处的话,那就是所谈的中心话题都是道教,而在谈论时表现出的现代视野。
-
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问题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问题课题组《西部大开发中的人口问题》从人口生育、人口死亡、人口老龄化、少数民族人口状况、人口迁移人口与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以及对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竞争力评价等方面详尽地分析了造成我国“西部”的“贫困”“落后”的诸多原因,以及对“西部”今后的发展对策的研究。
-
生命故事(美)夏欣(Newbold, H.)著;天工译本书是一部人人必读之书。科学家们敬畏生命的言行感人至深。他们果敢的决定将鼓舞所有的人们面对新千年的环境挑战。——丹尼斯·(Denis Hayes),2000年地球日国际主席这些富有挑战性的自传不仅令人感到震撼,同时会引起人们的优思。我们有能力成功地迎接这个挑战,但问题是我们是否有此意愿。是书知此地诱人,您一旦开卷阅读,便会欲罢不能,一口气读完。——盖洛德·奈尔森(Gaylord Nelson),参议员,地球日创建人环境危机已经成为人们经常高声而明确地谈论的话题,但本书仍然指出,此危机正是整个人类造成的,而非“我们”或“他们”所为……鉴于本书所传达的信息深刻、紧迫,引人瞩目,而且与每个人自自相关,我愿间把它推荐给各专业的大学生们,它应该是一本人人必读之书。——安东尼J.F.格里菲斯(Anthony J.F.Griffiths),加拿大遗传学会杰出奖得主
-
人类学历史与理论(英)巴纳德(Barnard, A.)著;王建民等译人类学是一门非常关注自身历史的学科,阿兰·巴纳德写了一本清晰而睿智的教科书,其纵览人类学学科重大争论的历史场景,追寻理论和思想流派的谱系,对评价这些理论所涉及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这本书包括了人类学的先驱者、各种各样的进化论、传播论和文化区域理论、功能主义与结构—功能主义、行动中心理论、过程论和马克思主义观点、相对论的多种面目、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以及最近的阐释论和后现代主义的观点。作者阿兰·巴纳德现任南非开普顿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兼任爱丁堡大学社会与政治研究学院教授。他曾著有《亲属关系研究的探索实践》(与安东尼·古德合著,1984)、《南非的猎人与牧民》(1992)等,并与乔纳森·斯潘塞合编《社会文化人类学百科全书》(1996)。
-
广东人口发展报告2005年蓝皮书时述花主编这次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开得非常及时,十分重要。会议传达学习了最近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精神,并就我省如何贯彻会议精神,切实做好今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研究。刚才,于蓝同志对我省去年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行了回顾,对今年的工作作出了部署,讲得很好,我完全赞成。增城市、博罗县和河源市源城区在会上介绍的经验,很有启发。大家要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努力推动我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
甘肃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李膺主编2003年国家正式提出要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在2004年初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又对此提出明确要求。随即国务院专门成立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求全国所有的省区市都要做好此项工作,并且作为一项工程长期开展下去。 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为主题的,重在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判断未来一定时期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流动的社会性变动趋势,揭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多个相关变量的互动运动规律,发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制当中的新问题和新矛盾,为政府制定正确的人口发展规划和计划生育政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方式。 根据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甘肃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于2004年10月正式启动,并在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和省科技厅正式立项。在开展了近一年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于2005年8月完成前期研究任务。这项课题的立项,既是按照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统一安排要求所进行的全国人口研究重大课题,同时又是甘肃省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依据。为了做好这项课题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我们把本项课题又分成若干个专项课题,包括:甘肃省人口省情研究、甘肃省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甘肃省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甘肃省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对策研究、甘肃省民勤县生态移民研究等分课题。 需要指出的是,甘肃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是甘肃省改革开放27年以来规模最大和投入最多的一次人口科研活动,这本身就表明了课题的重要性。为此,在整个课题启动、调查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了对人口省情的把握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研究运用的统计资料必须真实、分析变化和规律要追求前瞻性和可行性、提出的对策和政策建议要符合甘肃省的实际和可能、整体研究要放在"改革抓企业、发展抓项目"的大环境中去进行等原则,增加实证性和决策性研究的分量,力图使课题成果能够达到比较高的水平。各个专项课题组不仅组织了较强的研究力量,而且按照要求认真开展研究工作,深入进行社会调查,比较好地完成了这项课题的研究任务。
-
结构人类学(法)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 著,张祖建 译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为法兰西学院荣誉退休教授,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人类学家,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以及当初五位“结构主义大师”中今日唯一健在者。在素重人文科学理论的法国文化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民族思想英雄”之代表应为: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和结构主义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下称“文集”)中文版在作者将届百岁高龄之际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遂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简言之,“文集”的出版标志着中法人文学术交流近年来的积极发展以及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所取得的一项重要学术成果,同时也显示出中国在与世界学术接轨的实践中又前进了一大步。关于作者学术思想的主旨和意义,各位译者均在各书译后记中作了介绍。在此,我拟略谈列维斯特劳斯学术思想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整体中所占据的位置及其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现代化发展所可能具有的意义。列维斯特劳斯的学术思想在战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独特性首先表现在他作为专业人类学家和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上。在人类学界,作为理论人类学家,50年来其专业影响力几乎无人可及。作为“结构主义哲学家”,其声势在结构主义运动兴盛期间竟可直逼萨特,甚至曾一度取而代之。实际上,他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思潮的第一创始人,其后结构主义影响了法国甚至西方整整一代文化和学术的方向。比萨特更为重要之处则表现在,其影响不限于社会文化思潮方面,而是同时渗透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专业领域,并已成为许多学科的重要理论和方法论的组成部分。可以说,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在诸相关学科领域内促成了各种多学科理论运作之交汇点,以至于以其人类学学科为中心可将其结构理论放射到许多其他相关学科中去;同时作为对传统西方哲学的批评者,其理论方法又可直接影响人文社会科学的认识论思考。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所发表的文章的合辑,代表了作者在人类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成就。这些文章的选取和安排都是为了让不熟悉人类学的读者能够对这门学科的问题获得一个框架式的认识,而且,通过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介绍了人类学的发展方向和能够解决的问题本书讨论了民族学与历史学的关系,美洲印地安人社会的习俗和制度,人类学与语言学及心理学的关系,考察了人类学在社会科学整体中的地位,人类学的教学问题。阐释了这个学科的过去和将来,界定了人类学的工作领域,描绘了它所提出的问题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