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新人口学王洪春等著1.人口增长的势头基本得到控制,生育率基本上进入了低生育水平的阶段,但是,在稳定低生育率的前提下,我国人口控制的任务还是十分复杂和艰巨的。2.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日趋严重。3.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共识。4.人口结构调整的要求日趋明显。5.人口与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书在以上几方面进行了有意的探讨,也在一些方面吸收了人口科学目前已有的成果,体现了一定的新意,对于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提高对人口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很有意义,值得一读。
-
人口革命论周广庆著<br>人口革命时代已经来临,人类人口由正增长,到零增长,再到负增长,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只有遵循这一规律,人类才能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分家制度导致的家庭经济负增长、人口正增长是中国古代社会一切悲剧的根源,现代中国要反其道而行之,实行一胎制和老人公社制,进行人口革命,改造社会结构,实现家庭经济正增长,人口负增长;中国人口革命将是人类进步史上的一次壮丽日出,将为全人类彻底根绝苦难与悲剧、通向自由与解放开辟一条新路子。
-
视觉表达邓启耀主编本书所取角度为广义的视觉人类学,主要论述通过影视手段记录民族学或文化人类学事实的拍摄和研究。全书分焦点、视觉史、视点、讨论与对话、观点、作者观者面对面、影视艺术、影像工作室、视觉活动创意等部分。文化是影像记录人文的视觉表达图像信息是人类最基础的信息,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文字产生之前的史前时代。21世纪更是一个图像化信息程序很高的时代,遍布世界的影视传媒每分钟都在传播着大量的视觉信息及其以视听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以致有人称当今时代为“读图时代”。“视觉”和”“表达”交汇的基础是人类学、传播学、文化研究等。将其结合,可能找到一个新的视角。
-
功在千秋中华人口奖组织工作委员会,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 编中华人口奖自1993年设立以来,到2003年恰好10年,在这期间,中华人口奖已举办了四届。10年来,中华人口奖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将各届中华人口奖得奖者的事迹汇编成册,以加强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
-
人口论(英)马尔萨斯 著This volume makes available to a student audience one of the most controversial and miunderstood works published during the last two hundred years.Malthus`s Essay an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began life in 1798 as a polite attock on some post-French-revolutionary speculations on the theme of social and human hopes set by the tension between population growth and natural resources.This edition is based on the authoritative variorum of the mature versions of the Essay published over the period 1803 to 1826.this was the period during which Malthus collected further demographic evidence and developed a distinctive stance as a political moralist on a number of important policy questions that were central to public debate during and immediatedy after the Napoleonic wars-the period in which Britain the adequacy of its political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policies in the face of rapid population growth,political and industrialization.The introduction and notes are aimed specifically at a modern student audience interested in how Malthusianism impinges on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thought.
-
圆融之执牛月明著本书以中国古代学术资源为根基,以现代学术精神为内核,对建构中国意境论的知识体系、思维方法和元范畴进行了重新的思考和整合。作者从体现中国意境论较高成就的目融式符号化选择出发,认为建构中国艺境话语的基点是:张多执而道圆融。
-
西方与非西方王铭铭编选■西方的方法■非西方的建构■西方的理念■非西方的思想■西方的概念■非西方的内涵■西方的话语■非西方的解答■西方的命题■非西方的诠释王铭铭: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著作有《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社会人类学》、《非我与我》、《王铭铭自选集》、《?死嘌鞘裁础返取?这是一部中国人类学学者的述评集。这20篇论文是由不同年代中的不同学者撰写的。他们反映了中国人类学学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西方与非西方的社会现实和知识追求之间所做的徘徊和选择,也反映了生活于一个文明古国中的近现代学者对于西方科学的独特解释。
-
藏族宗教李丽著本书介绍了远古时期藏区的一些宗教知识、佛教的佛法、藏传佛教的密宗——金刚乘、活佛转世探秘、佛教寺院等。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徐愫编著《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社会工作系列丛书之一。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地进行这项事业,必须对人类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所产生的行为变化进行科学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我国虽然没有全面系统地研究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关系的论著,但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就社会环境的变化和人类行为的发展提供了不少研究成果。作者在认真学习和研究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力图比较全面、系统地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阐明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关系,为社会工作者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由于作者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所限,社会工作实践经验不足,本书肯定存在不足之处,敬请专家及读者指正。
-
当代华南的宗族与社会周大鸣等著本书共分十四章,包括宗族复兴与乡村治理的重建;宗族结构与村落政治;宗族制度的变迁与调适;宗族历史与族群互动;宗族组织与权力结构的变迁;宗族冲突与族群意识;宗族发展与族群的文化整合;宗族文化与族群认同;客家民居与宗族文化;科举业与宗族发展;民间信仰与族群边界;“契哥”习俗与宗族原则的适应弹性;经贸发展与宗族复兴;自然环境与族群变迁等等。 通读之,本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内容丰富,材料翔实。本书的主体内容是人类学式的田野调查报告,作者是具有丰富田野调查经验的学者,他们通过长时期的蹲点式的实地考察,对各自研究的社区历史、文化与宗族社会有着较深刻的认识,搜集和掌握了一大批文献材料和访谈材料,使之论之有据。 二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本书虽然以华南地域为名,然而无论是在本书的前言还是各章内容中,并非视华南而华南,而是在各个具体地理或文化单元的基础上,将视野放宽到整个华南,还涉及福建和江西等主要的客家聚居区,以及青海等地,以便于比较研究。 三是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这主要表现两个方面,第一,本书有多篇是属于回访式追踪研究,如周大鸣对于葛学溥研究的潮州凤凰村回访,高崇对于杨庆堃广州南景村的回访,试图从社会文化变迁这一角度,理解宗族这一重要的社会组织的发展演化。第二,既有关注宗族社会史,又有关注当代宗族的复兴和重建,着重以宗族组织和客家族群为背景深度探讨当代中国面临的重要的现实问题。 本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从多角度、多层面、多地域理解华南宗族特别是客家地区的宗族与社会,以及现代化背景下宗族社会的变迁与发展,在关注宗族作为血缘共同体和文化共同体之外,还对宗族的政治共同体密切注视,既有较高的学术贡献,又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