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蒋正华文集蒋正华暂缺简介...
-
人口原理[英] 马尔萨斯 著《人口原理》是世界上*早的人口学著作之一 ,是人类文明史、学术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自出版以来直到今天乃至可见的未来,它已经并且仍然将对世界人口理论及整个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人口原理》共19章,可分为四个部分:**和二章提出人口原理的两个基本前提和三个命题;第三至七章通过描述野蛮或狩猎状态、游牧状态、文明国家状态的人口历史,以及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来论证三个命题的合理性;第八至十七章通过批判以葛德文和孔多塞为代表的学者观点,来强化人口原理的合理性;第十八和十九章总结全文,概括和重述作者的观点。在翻译的基础上,此译本结合中国的历史和当前的社会人口状况,新增由译者撰写的导读部分,对《人口原理》各章的内容做进一步阐解。
-
流动儿童社会融合问题与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杨娜 著流动人口的迁移呈现了“家庭化”的趋势,流动儿童的数量随之与日俱增。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好坏对流动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情况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重要影响。《流动儿童社会融合问题与社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家庭系统理论对流动儿童的社会融合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流动儿童社会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
人类的使命金建方 著《人类的使命》一书,论证了目前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变革,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全新的理论。本书以人类的基本使命为核心,勾画出一个既符合当前改革的需要,又适用于未来社会的系列人文思想轮廓。这其中包括世界观、方法论、信仰、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修身、益行和养生等。本书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三大关系。本书不仅开拓了视角,对世界产生了新认知,而且,还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具体而有效的应用方法,可以快速提升人们的智慧与精神能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与追求。 《人类的使命》是一本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书。它可以为儿童启蒙,为少年求知,为青年立志,为成年立业,为壮年建功,为老年养生。它可以作为人生旅程中的终身伴侣。它能为仁人志士们所借鉴,能让黎民百姓们获收益。
-
中国裕固族民间文学资料汇编钟进文编辑《中国裕固族民间文学资料汇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秉承之前出版的《中国裕固族研究集成》和《国外裕固族研究文集》,为关心热爱裕固族文化事业的各方人士提供文献资料方面的方便。
-
瑶族归侨社会研究郑一省编写《瑶学丛书》是国内外瑶族同胞,特别是从事瑶学研究的专家、学者的迫切愿望和要求。瑶族历史悠久,文化独特丰富,一向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关注。在编写通史的时候,曾花了很大的力气搜集、整理瑶族历史文化资料,进一步弄清了瑶族的族源、瑶族的形成和发展等历史问题,为编写好通史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和科学依据。但是,瑶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在通史中只能从整体上进行叙述,通史的基本特点就是强调贯通古今,突出一个“通”字,能“通”方方面面。而瑶族支系复杂,各支系的独特传统文化受《瑶族通史》篇幅的限制,难以全面、系统地编写进去。因此,要全面、系统地总结、整理好瑶族各支系的历史文化以及历史上的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资料,并编纂出版,留给后人,就要通过编写《瑶学丛书》来完成。编纂出版《瑶学丛书》,主要考虑在编写《瑶族通史》的基础上,对瑶学研究的基础资料,进一步全面、系统、科学地进行搜集、整理,对各个学术专题开展研究,重点是对各支系历史文化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使瑶学研究系统化和科学化,初步建立完整的瑶学科学体系。同时,我们还考虑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培养的、在学术上有造诣和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年事已高,瑶学研究有待培养后继人才。因此,通过编写丛书,无论是对抢救瑶族珍贵的文化遗产,还是培养瑶学研究人才,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编写好《瑶学丛书》是继承、弘扬瑶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激励瑶族后人的需要。瑶族人口多,分布广。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瑶族人口达320多万人,其中中国瑶族人口263万余人,分布在我国南方的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和江西6个省区的134个县(市)内,居住非常分散。那么,瑶族为什么形成这样的分散格局呢?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由瑶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据有关资料记载,从先秦开始,瑶族先民就遭受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歧视,走上了不断迁徙的坎坷道路,受尽了人间苦难,被迫进入高山密林,过着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定居下来。但瑶族是一个具有坚韧不拔精神的民族,在不断迁徙的过程中,战天斗地,顽强地生存下来,不仅保持了民族的特点和活力,发展了自己,还创造了独特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因此,全面、深入、系统地挖掘、整理和研究瑶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对总结、弘扬瑶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双重弱势女性教育问题研究丁月牙暂缺简介...
-
科技进步视角下瑶族生活的历史变迁毛汉领 等瑶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跨境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瑶族人民创造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但由于瑶族没有与本民族语言相一致的文字,所以,民族文化传承的渠道较少,困难较多。同时,因为瑶族多聚居在老少山边穷地区,林密山高,山路崎岖,生活贫困,加上语言交流的困难,研究成果的获得相对于其他学科更为艰难。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瑶学研究的成果主要是瑶族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对瑶族科学技术的研究相对薄弱。2002年初,当时的广西民族学院党委书记梁颖教授与广西民族学院院长何龙群教授动员我回广西民族学院工作。同年底,经当时的******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奉恒高的协调,我从广西社会科学院调回广西民族学院工作。2004年,我们申报的“瑶学丛书”课题在自治区政府原副主席奉恒高的帮助下,获得自治区政府资助300万元科研经费,并在广西民族学院成立瑶学研究中心。2006年5月9日,广西民族学院瑶学研究中心又被批准为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当时,毛汉领教授是广西民族学院的副院长,又是瑶族高级知识分子,我作为瑶学研究中心主任和学校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点的学科带头人,曾与他有过一些接触,感觉到他对本民族的情结还是挺重的,很想为本民族的文化传承与弘扬做点事。后来他虽然调离了广西民族大学,但因为在广西民族大学的中国少数民族史硕士点当硕士研究生导师,又在瑶学丛书申报了“平地瑶科技史研究”的子课题,我们之间的接触逐渐多了起来。他从小生活在瑶族地区,对瑶族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等都有较深的体会,特别是对瑶族科学技术史的感受更深。正如毛教授所说,他本人是理工男,特别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的进步、发展的作用、影响。但就当前的研究状况而言,从科技进步、科技史角度来研究瑶族的成果较少,所以他就带领自己的研究生到瑶族地区去调查,从科技进步的视角,对瑶族的生活燃料、生产生计方式、粮食储藏加工、民族特色饮食、建筑材料等方面探索科学技术进步对瑶族社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他们从事田野调查的瑶族村寨地处偏僻山乡,交通闭塞,生活条件艰苦,团队中的年轻人都是来自城市,语言不通,亦不习惯当地瑶族村民的生活习俗,在田野调查期间,他们不仅与瑶族村民同吃同住,而且每天往返于山间小道逐家逐户地进行调查,有时还要到田间地头帮助村民做些农活,其中的困苦艰辛不在其境很难体会。没有一定的耐心、毅力和事业心,没有一定的民族感情和责任感,是没有办法完成田野调查研究的。历史上,从事瑶学研究的学者都是其他民族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批瑶族的本民族学者逐渐成长,打破了瑶学研究没有瑶族学者的困境。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许多瑶族出身的领导、知识分子、群众积极参加到瑶族传统文化与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工作中,并通过对参加瑶族传统文化与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工作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毛教授作为瑶族高级知识分子和领导干部,自觉带领一批年轻学者参加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促进瑶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瑶族科学技术及少数民族科学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贡献。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和带动,能有更多的瑶族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能参加到这项有意义的工作中来,推进瑶学研究,薪火相承,实现民族“文化自觉”。也希望毛教授今后在瑶学研究的领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相关成果。
-
大国应对之道李志宏大国兴衰,人口是基本因素。“人口众多,结构老化”是中国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的重要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关乎国计民生、民族兴衰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老龄问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必须立足国情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大国应对之道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探索/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丛书》收集了作者在政策研究实践中陆续发表的关于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系列论文,反映了作者对纷繁芜杂的老龄问题背后规律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作为大国模型的中国老龄问题“应对之道”的探索。《大国应对之道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探索/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丛书》对老龄问题、老龄工作、老龄事业和产业,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抉择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举措,是全国老龄系统业务和理论积累的重要成果,将为广大老龄问题理论研究者、老龄工作千部、老龄产业界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和启示。
-
社会变革与转型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本书编委会值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 人口学家田雪原研究员八秩华诞之际,为 表达敬意,本编委会编辑出版《社会变革 与转型中的人口问题研究——田雪原学部 委员八秩华诞纪念文集》,由与田雪原学 部委员素有学术交往的学者和曾受业于田 老师的学生撰写,主要探讨当代社会变革 与转型时期中国人口数量、结构和空间分 布出现的新变动,还有对人口经济、民族 人口、生育文化的思考,关注存在的问 题,并提出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