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中国人口年鉴2017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中国人口年鉴2017》是国*级人口专业资料性工具书,遵循“收录广泛、资料浓缩、信息密集、内容权*”的原则,全面、客观、详实地反映中国人口及相关各项事业的发展概况,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 《中国人口年鉴2017》设7个栏目,分别为“文献选载”“概况”“专论”“大事记”“附录”“数据”和“索引”。涵盖了中国人口政策、人口热点问题研究,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口老龄化及*新国内外人口数据等方面的主要信息。是政府部门、研究单位以及各界人士了解中国人口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必备之书,不仅可以作为国内学者查找资料、引用文献的重要工具书,也是国外学术界了解中国人口问题与现状的重要窗口。 \n
-
人口老龄化与碳排放朱勤本书在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背景下考察人口结构诸要素对能源消费及其碳排放的影响。系统分析人口年龄结构、城乡构成、就业的产业分布等与经济、能源及环境系统的互动发展关系,定量测度城乡居民年龄别消费模式和年龄别生产力供给模式,构建人口-经济-能源-环境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探讨不同发展路径与政策情景下,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及能源环境动态演化的特征、规律与趋势,并进行国际比较,为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相关决策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
中国民族史的历史人类学研究王文光本书是“《广西民族大学学报》人类学文萃.名家文选”系列的第二部,收录了云南大学王文光教授的21篇文章,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在中国民族史研究中的相关思考和学术实践,读者可从中看到一位中国民族史研究者走过的学术道路。
-
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报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著本书从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出发,通过对少数民族各项事业发展的梳理,全面展示其成果、发展轨迹、政策导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此发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中的“思想库”与“智囊团”作用,为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完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协调发展和维护边疆地区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问题提供政策参考和咨询服务,同时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
人的图像(德)克里斯托夫·武尔夫 著图像、想象力、想象世界,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在促进我们对他人的理解、对主体性的认识以及个体成长与教育方面,又起着怎样的作用?它们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文学与艺术创作有着怎样的意义?克里斯托夫·武尔夫指出:想象力和想象世界推动着人类自身、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构建。想象力、想象世界与人类的身体性实践及其表演性紧密相联。基于对游戏、仪式、体态语、家庭与家庭幸福的研究,我们又可以清晰地看到:在模仿即创造性的效仿过程当中,各种社会实践与文化活动,早在孩童时期就已为个体习得、保存、更新,并*终构成个体图像和集体想象世界的一部分。
-
中国流动人口及家庭发展报告肖子华,王春超 著本书汇集了2017年举办的第二届流动人口健康与发展论坛优秀论文23篇,以“服务流动人口,助力健康发展”为主题的实际行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契合当前形势和需要,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升流动人口福祉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论文从实际问题出发、内容丰富具体,在实践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流动人口的健康与发展研究提供建议。本书旨在解决留守人口困难,促进流动人口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流动人口健康与发展新篇章。
-
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18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共同体的生命之流王海燕《共同体的生命之流:岷江上游羌村社区的灾难人类学研究》以灾难人类学为研究视角,将岷江上游七盘沟羌村社区作为田野调查个案,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研究范式,纵向通过往昔、现状、未来的历史特殊论建立起横向的个人、乡村、区域三层结构,观察七盘沟在自然灾害催化下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论述了村落、民族共同体在历史演化中的未来之路。
-
窝尼古歌谣数位典藏杨艳 等窝尼人的语言属于哈尼语豪白方言,但语音、词汇上与同属该方言的墨江水癸豪尼土语、墨江坝利白宏土语存在差异。由于窝尼人人口少,且他们周围生活着彝族、汉族等民族,其语言、文化、习俗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许多地方40岁以上的人都已不能流利地讲窝尼话,30岁以下的人不会说自己的母语,青少年已转用了汉语。作为语言传承的重要场所,太多数家庭之中也早已停止了窝尼话的传承。窝尼古歌谣数量丰富,从一个主调中可以演绎出无数个分调,歌声古朴、悠扬、高亢、婉转。窝尼古歌谣历来都是口口相传,随着会说窝尼话的人数逐年减少,能学会窝尼古歌谣的人也越来越少,可谓屈指可数了。
-
贵州新山歌陈治松,陈玉槐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组成立以来,科研人员共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近20项,主持省部级课题11项,各类研究经费500多万元,出版学术专著2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成果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民间文学奖,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贵州省文艺奖一、二、三等奖等,贵州省专业文艺奖三等奖等20余项。还主办了“中国南方史诗与口头传统研讨会”等高端学术研讨会6次。为了加强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学科建设,培养学科团队,提升学科质量,增强学科影响力,学科组在学校党委、行政关心支持下,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组织学科成员开展了“贵州民俗文化研究丛书”编写出版工作,计划推出10部左右著作,主要涉及苗族口头传统、布依族摩经、水族碑碣文化、毛南族文书与文化、地方志民俗资料、民族歌曲等研究领域。它们多是各位学科成员立足贵州和黔南大地辛勤耕耘,带着“泥土芳香”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