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澳门特区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叶桂平,王心,林德钦在全球逐步走向老龄化的趋势下,《澳门特区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从理论与实证的角度对澳门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澳门特区)人口老龄化问题展开讨论,为澳门特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调整提供研究依据。《澳门特区应对人口老龄化研究》以澳门特区人口老龄化为研究对象,从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及未来预测为切人点,研究澳门特区人口老龄化对澳门特区劳动力市场、储蓄消费、产业结构、医疗卫生、创新以及养老保障体系等方面的影响,用国际比较视野深入分析和总结澳门特区人口老龄化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通过借鉴与吸取国际经验与教训,找寻出澳门特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措施。
-
非洲的人类开发(日)松园万龟雄,绳田浩志,石田慎一郎《非洲的人类开发:实践与文化人类学》是“日本对非研究译丛”中的一本。一章叙述了贫困削减战略体制下的非洲地区开发。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介绍了JICA独立行政法人化与社会弱势群体关怀政策,并以开发援助的世界动向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案例进行分析。第四章主要概括了以水田生态技术实现西非绿色革命——以尼日利亚·努佩、加纳·阿善堤的经验为主。第五章则是从非洲的非政府组织(NGO)的角度对肯尼亚中央高地Nyambene地区国际开发NGO-联合国人类居住计划住宅建设援助和住宅贷款偿还现状的介绍。第六章是前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希卢克王的对话,从“非洲开发与公民社会”这一角度对日本的对非政策的改善提出了建言。
-
社会文化人类学初探和少英在人们的日常阅读及学术研究中,常会对“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和“民族学”这三个术语产生含混之感。由于弄不清其起源、内涵、外延与相互关系,甚至还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误用。查最近一版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民族学”词条下作了这样的界说:“研究人类社会的行为、信仰、习惯和社会组织的学科;这门学科在美国通称为文化人类学,在英国称为社会人类学。”①如此释义虽说基本上无大错,但一则因过于简略,未能尽释人们心中所存疑窦;二则此释义也并不尽然,仔细品味下来似有牵强之嫌。为了说明问题,在此拟从学科发展史的角度,先对这三个术语的源流及其异同之处作一番粗浅的辨析,然后再结合中国民族学的学科现状与发展前景等问题,谈点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广大识者。
-
人口社会学张俊良《人口社会学:基于人口行为视角的研究》一书,在系统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充分借鉴了学术界丰硕的研究成果,构建起本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以此为依据对人口行为进行系统研究。
-
弱势与生存唐魁玉《弱势与生存:关于同妻群体的虚拟社会人类学研究》对虚拟社区同妻群体生活适应问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虚拟社会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和文本分析等质性研究方法。基于同妻群体的特殊人类境遇和过于敏感脆弱的心态,我们很难通过简单的问卷式分析来获取他们真实的生活资料。鉴于此,我们主要采用了虚拟田野调查的方法,选择具有特色的或比较典型的同妻网络社区进行调查(比如中国同妻家园网站、天涯社区同妻部落、百度同妻吧、同妻QQ群以及公益博客、个人微博或相关性别研究论坛等),通过参与式观察、民族志记录和文本分析法,具体深入描述和分析微观情境下同妻在群体中的自我认同、性别文化现象、婚姻家庭状况、社会适应和生活重构等。其中,每一部分专题研究在进入现场、数据收集和描述分析等环节中所采用的具体途径还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说,都是指向有助于实现同妻在现实社区和虚拟社区的和谐发展,并对促进女性婚姻的自由和预防艾滋病做出应有贡献这一学术和社会工作目标的。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该书对同妻所做的研究既是社会人类学的学术研究,同时也是一种介入特殊女性群体的社会工作。经验表明,对虚拟社区中的同妻进行社会工作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现实性。其现实意义在于:一是对同妻群体的恰当介入,有助于帮助同妻走出当前的婚姻困境,化解其产生的心理和生活危机,挖掘自身潜能,提升能力,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重新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中;二是社会工作者的倡导能加深主流社会对同妻的认识和理解,引起政府和其他组织的关注,促进其摆脱“包袱”和“标签”;三是网络社会工作是一种新的实务工作方法,而同妻这个领域又是一个新的社会领域,两者结合有利于取得优势效果,既能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功能,帮助同妻适应和重建生活,又能拓展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促进网络社会工作的开展。另外。从学术意义上来说,对网络社群中同妻群体所进行的研究,有助于性别研究、网络社会学和网络社会工作的学科的知识积累,从而促进社会学、社会工作和性别研究的本土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
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藏珍品郑君雷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是一所承袭了岭南大学文物馆和中山大学文物馆血脉精华,经教育部批准设立30余年的高校博物馆。2014年经广东省文物局批准备案,由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组织专家开展了馆藏文物的定级工作,本书图录部分即为根据专家鉴定结果,对馆藏精品文物进行系统梳理的成果,被列入“中山大学第一批文化传承类重点工作项目”。人类学博物馆的藏品数量、类别在全国高校博物馆中均较突出,但是业界、学界、师生了解不多,研究更少。故编纂成册,以飨师生及其他爱好文物的读者。《中山大学人类学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图版,依主题分六章对馆藏珍品及基本信息(含入馆时间及来路等)予以全面、精细、优美的呈现;下编收录了相关研究论文,包括之前发表过的《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北齐卢舍那法界人中像及相关问题》一文,《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北齐阴子岳造像碑”初步研究》《马丁堂展藏的意大利石雕赏析》《所载1920—1930年代人类学博物馆轶事》等文章。与前面的图版进行前后互现,相得益彰。
-
人口管理改革与社会保障包容张展新《人口管理改革与社会保障包容:地方经验和总体设计》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2014-2015年创新项目“人口管理改革与社会保障包容研究”的主要成果。这一创新项目的研究围绕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个主题展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方针的提出和发展,为社会保障改革的推进奠定了指导思想和评价准则,同时呼唤着人口管理改革的深化。因此,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连接纽带,人口管理改革与社会保障包容实际上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该书从理论、实践和政策三个方面,考察、梳理人口管理改革与社会保障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篇、地方考察篇和政策研讨篇。2015年以后,人口管理改革和社会保障改革都在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整合作用越发明显。中共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此为指导思想和契机,人口管理改革和社会保障改革都将进一步深化。该书可以为这两方面的深化改革和协调推进提供一些研究参考。
-
海南人口与生态问题历史研究张朔人詹兴文海南岛为叙述核心,自三亚(落笔洞)人至今时间跨度一万多年为叙事时间,重点围绕着岛内人口数量及分布、生态环境变化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论述。从“海南岛史前人类与自然环境”“民族迁徙与聚集”“汉族聚集与海外移民”“人口发展及其相关问题”“自然力与生态环境演变”“社会因素对环境影响”“人口与生态协调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以人口及生态关系为对象,从族群迁徙、自然环境演化、社会因素影响等分层解读,进而为当下人口生态和谐发展及“生态省”建设提供历史借鉴。运用考古学、地质学、气象学、气候学、地震学、土壤学、植物学及人口学、民族学、社会学、社会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方法和手段,再现本岛人口发展、生态变化的规律,通过历史学、文献学等学科勾勒国家治理政策变化对其所产生的影响。
-
人口与性健康教育暂缺作者《人口与性健康教育》分别从两性解剖与生理、两性心理与心理差异、婚恋与家庭、疾病与婚育、性功能障碍及其防治、性行为异常、性传播疾病、人口理论基础、人口政策与计划生育健康教育、性与法律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以培养读者正确的人口与性健康思想观念,帮助读者从知识源头上提升健康与安全防范意识,使之理性支配自身行为,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人口与性健康教育》可作为人口与性健康教育普及读物及教材使用。
-
社会融合徐水源《社会融合:新时代中国流动人口发展之路》结合我国流动人口的实际情况和阶段性特征,深入贯彻习近平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重要论述精神,从经济立足、权益平等、社会接纳、政治参与、身份认同、文化交融等六个维度,构建新时代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指标体系和指数,着重论述了新时代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政策制度的构建,提出了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路径,勾画出推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政策供给体系,并对中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是一本兼具政策论述和学术研究的专著。《社会融合:新时代中国流动人口发展之路》对于从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领导、工作者和研究学者运用习近平流动人口社会融合重要论述,解决好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问题,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