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大国应对之道李志宏大国兴衰,人口是基本因素。“人口众多,结构老化”是中国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过程中必须始终把握的重要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全局性战略,关乎国计民生、民族兴衰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老龄问题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必须立足国情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道路。《大国应对之道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探索/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丛书》收集了作者在政策研究实践中陆续发表的关于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系列论文,反映了作者对纷繁芜杂的老龄问题背后规律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作为大国模型的中国老龄问题“应对之道”的探索。《大国应对之道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探索/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丛书》对老龄问题、老龄工作、老龄事业和产业,以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抉择等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新举措,是全国老龄系统业务和理论积累的重要成果,将为广大老龄问题理论研究者、老龄工作千部、老龄产业界人士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和启示。
-
人类沟通的起源(美)迈克尔·托马塞洛 著本书先从动物的沟通开始,概述一般生物的声音沟通及灵长类的手势沟通,并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书中的第四、五章,分别以个体演化和群体演化,来探讨语言的发展与成形。当某个社群发展了具备请求功能的句法后,随着人类产生了不同的沟通需求,为了因应告知、分享这两种新的沟通功能,就会渐渐再发展出更复杂的句法来。作者不仅研究人类的近亲黑猩猩,也观察儿童的语言学习,并论及家庭手语(home sign)如何像一般的口说语言,经历约定俗成的过程。根据实证发现,推论人类今日的语言沟通,始于手势沟通。
-
蒋正华文集蒋正华暂缺简介...
-
社会变革与转型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本书编委会值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 人口学家田雪原研究员八秩华诞之际,为 表达敬意,本编委会编辑出版《社会变革 与转型中的人口问题研究——田雪原学部 委员八秩华诞纪念文集》,由与田雪原学 部委员素有学术交往的学者和曾受业于田 老师的学生撰写,主要探讨当代社会变革 与转型时期中国人口数量、结构和空间分 布出现的新变动,还有对人口经济、民族 人口、生育文化的思考,关注存在的问 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
外力冲击、社会脆弱性与人口迁移向华丽环境变化与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问题是涉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命题。向华丽著的《外力冲击社会脆弱性与人口迁移》将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和社会因素(工程建设)等引起的环境变化统一界定为外力冲击,在这一前提下,以人口的社会脆弱性为纽带,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地理空间计量分析等方法,定量评估典型区域人口(湖北省宜昌地区)所面临的多重脆弱性,阐明外力冲击与人口迁移之间的关系,为宏观人口迁移调控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另外,作为跨学科交叉研究的理论成果,本书在理论上综合运用并借鉴了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以及灾害学等学科在这一领域的近期新理论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领域从事环境变化与人口迁移问题研究的人员提供参考。
-
中国贵州省施洞苗族围腰之研究尤昱涵何兆华 著《中国贵州省施洞苗族围腰之研究/国际视野中的贵州人类学》是对贵州省台江县施洞镇的苗族围腰进行的研究。作者主要研究施洞苗族女性的围腰制作技艺及穿着情况,并探讨围腰的分类、形制结构、纹样命名与设计元素,借此理解围腰与施洞苗族女性在社会生活脉络的关系,并突显围腰之于女性身体意向、生育繁衍及自我价值的关联。作者通过整合田野调查与博物馆藏品的数据,除显示出施洞围腰设计风格变化受时代变迁影响外,也厘清了施洞女性是如何运用围腰来诉说文化理想的建构历程。
-
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郭静 著本研究以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公共卫生服务现状及利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不同流动群体(女性、儿童、老人)的特定卫生服务问题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目的具体为:1.了解流动人口的基本健康状况及其卫生服务利用现状;2.探讨不同流动群体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3.总结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探讨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4.提出改善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的对策和建议。本研究将在女性流动人口、流动儿童、流动老人特定群体中建立不同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模型,并用实际调查数据验证所建模型;同时,本研究也将对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政策环境、家庭环境等对不同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建议和对策。
-
村庄里的陌生人赵忠平在当前我国乡土社会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外部市场的过程中,传统乡土社会的价值坚守逐渐走向边缘化甚至瓦解,新的代表现代社会的价值逐渐被生活在乡土的人们所接受,尤其是新生代,其作为乡土社会未来的发展力量,*是处于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博弈的*前线,其价值观念的变化与形塑是需要认真探究的。本书以地处西北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小山村——黄村——作为田野地点,以“离农”这一在乡土社会普遍发生的现象为切入点,探究了在现代性拓殖背景下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生成与发展问题。本书主要尝试去解答两个问题:一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是如何产生并发展的?在此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全书借鉴了社会认同理论有关社群关系的经典分析,着重从社会心理的角度考察时代变迁背景下的城乡博弈对黄村学生“离农”意识的建构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二是黄村学生的“离农”意识具有怎样的特性,以及其对黄村学生的乡土或城市社会生活产生何种影响?在此分析过程中,全书考察了乡土年轻一代的“双重边缘化”问题,并对传统与当前乡土社会个体的“离农(乡)”特征进行了比较性分析,尝试解答在传统社会中极具负面意涵的“离”如何转变为在当前具有正面意涵的“离”的过程。
-
人类的使命金建方 著《人类的使命》一书,论证了目前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重大变革,从新的视角,提出了全新的理论。本书以人类的基本使命为核心,勾画出一个既符合当前改革的需要,又适用于未来社会的系列人文思想轮廓。这其中包括世界观、方法论、信仰、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修身、益行和养生等。本书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三大关系。本书不仅开拓了视角,对世界产生了新认知,而且,还为普通民众提供了一系列非常具体而有效的应用方法,可以快速提升人们的智慧与精神能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与追求。 《人类的使命》是一本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书。它可以为儿童启蒙,为少年求知,为青年立志,为成年立业,为壮年建功,为老年养生。它可以作为人生旅程中的终身伴侣。它能为仁人志士们所借鉴,能让黎民百姓们获收益。
-
公民水素养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王延荣 等著提升公民水素养,形成全社会关心水、珍惜水、爱护水和节约水的良好风尚,是凝聚社会力量,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及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民水素养理论与评价方法研究》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广泛听取专家意见,以及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对公民水素养理论与评价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阐述水素养的内涵、基本构成及其表征因素,构建公民水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试点评价,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既可以为后续研究积累经验,也可以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开展公民水素养提升工作提供理论基础与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