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刘畅 著人口的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对经济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因为养老压力而推进的保险税收财政医疗制度方面的改革。对经济市场的影响,主要包括劳动力短缺带来的移民、生育方面的变化;老龄化带来储蓄和消费的变化及在护理、老年产业方面的新需求;老龄化导致的市场萎缩带来的竞争加剧和对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对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指老龄化带来的理念变化。关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以湖北省为例》的研究思路,笔者主要是基于区域人口红利的研究角度,在宏观的经济理论基础之上,通过生产和消费这两条路径,首先分析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其次利用经济增长模型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状况;再次根据人口老龄化的情况,利用计量经济模型,推断出入口老龄化对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生产力、消费、产业结构调整和养老等各方面的影响状况;最后得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以湖北省为例》的主要结论,并且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
西南中国行纪鸟居龙藏 著,杨志强 译鸟居龙藏,近代东亚人类学、考古学的开拓者,其足迹曾踏遍大半个东亚地区。 本书是他百余年前的西南中国行纪,记述了他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并收录了他拍摄的一些影像资料,展现了那个时代中国西南地区的社会风貌,弥足珍贵。
-
与自然和谐[日] 稻盛和夫 著,陈琳珊 译现代文明在何时将以何种形式崩塌?未来,等待我们的将是怎样的世界?为了探明这些问题,为人类敲响应对这些危机的警钟,稻盛和夫先生认为很有必要提出对策与见解,以采取措施渡过这些看似不可避免的危机。 过去的文明在地球环境的变化中经历了怎样的兴亡呢?在此,本书将首先通过文明兴亡与气候变化及森林破坏等环境史的关系,对文明兴亡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 除此之外,环境变化会对人类的生理、心理和行为方式产生怎样的影响?它与政治、经济活动的变化又有着怎样的关联?对于上述问题,本书也进行了探讨。 为了避免人类文明崩塌的危机,我们又将如何创造文明,创造出怎样的文明呢?本书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与方案。 “我们犹如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只小船,一旦这只船鸣笛,就会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小船鸣笛响应,期待这些小船能够卷起强有力的洪流。”——稻盛和夫
-
成为人类学家黄剑波,龚浩群,李伟华《成为人类学家》囊括了国内外杰出的年轻人类学者的五十篇学术自述,包含进入人类学领域的种种历险和纠结,苦涩与甜蜜。这里的学术自述是结合研究者的个人研究经历和成长过程,思考一些具有学科普遍性的问题。我们希望当我们致力于自己的具体研究时,能够激发、创造出作为对话伙伴的彼此。这不仅是作为个体的学术研究者的需要,也是作为集体的学科共同体的需要。 《成为人类学家》是一个面向公众的邀请:请看,这是一群勇于暴露自己内心的学习者。我们的关键词是“成为”,强调的是这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而不是容易被人误解的“家”。
-
空间的力量夏怡然 等本书立足于中国的现实背景,研究在空间力量作用下的人力资本集聚与积累的规律,并研究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政治经济因素如何影响中国人力资本的积累效率。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城市,尤其是优势地区的大城市及周边地区可以更好地实现人力资本积累和提高人力资本回报,人力资本集聚的方向和实现人力资本积累蕞大化效果的地方是一致的。最终,本书提出,应顺应市场经济规律,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让劳动力自由选择在哪里进行人力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积累,实现人力资本积累的蕞大化效果,从而在宏观层面上更有效地提升整个国家的人力资本水平和质量,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在集聚中积累,兼顾效率与公平,使中国迈向人力资本大国。
-
中国流动人口地理空间分布数据集暂缺作者本书共分六个部分,分别是基本特征;流动特征;就业和居住特征;家庭成员与收支特征;基本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特征;老人卫生服务特征,其内容包括:中国流动人口基本特征数据;中国分省流动人口基本特征数据等。
-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协同推进机制及政策研究陈湘满 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协同推进机制及政策研究》深入研究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因素、动力机制、协同推进机制及政策路径。研究表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受城乡发展、产业发展水平、制度供给以及公共服务等因素影响,是外生动力与内生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从主体、动力、空间、保障等多维度协同推进,政府、企业、居民多元主体协同;市民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同;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市民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协同。
-
当代中国女性权益保护研究林丽拉 著当今世界,性别平等问题仍存在于大多数国家,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且一直得不到真正解决。众所周知,女性参与社会的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占“半边天”的女性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轨迹看,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完全实现性别平等,而妇女权益能否得到切实保护关系到国家文明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因而,广大女性的权益应受重视,不能被剥夺。目前,在社会性别主流化趋势的影响下,大多数国家已经把消除基于性别的一切形式的歧视、改善女性地位、实现性别平等摆上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日程。从我国来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明确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在妇女运动方面,明确把“实现妇女解放与男女平等”作为奋斗目标。自新中国成立,我国就一直将男女平等作为制定宪法的根本原则之一。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涌入,国内开始关注性和性别本质的差异,探索男女两性在各领域中实质层面的平等。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国宣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在这之后,国务院发布了各个阶段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各级党委和政府也积极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尊重女性、关心女性事业、支持女性工作的良好风尚。
-
世界观[美] 理查德·德威特 著,孙天 译《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原书第3版)》分为三个部分:首部分是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中某些基础命题的介绍。这些命题包括世界观的概念、科学方法和推理、真理、证据、经验事实和哲学性/概念性事实之间的对比、可证伪性以及工具主义和现实主义。第二部分探讨了从亚里士多德世界观到牛顿世界观的转变,并关注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某些哲学性/概念性命题所扮演的角色。第三部分介绍了新近的发现和发展,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相对论、量子理论和演化论。《世界观:现代人必须要懂的科学哲学和科学史(原书第3版)》是关于经验、推理、科学等生动有趣的思维拼图,帮你快速构建认知的底层逻辑;一段从亚里士多德到量子理论的科学大发现,帮你快速找到思维的跃迁路径。
-
消失的城乡边界线[日] 高桥博之 著,肖俏 译《消失的城乡边界线:日本的奇迹》以日本的城市和乡村作对比,记述了作者高桥博之对当今日本农业、渔业、地域经济、消费方式、信息社会中人们种种生活方式的观察和思考,希望给那些想寻找自己、询问如何才能使人生有意义的人提供一份答案。当高桥博之的人生面临挫折与烦恼时,他通过创办《食通信》杂志的实践,帮助自己及更多人寻找到一种活着的现实感以及与他人的关联,从而发展出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不可替代、持续深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