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
-
双重时间体系杨清媚本书是基于西双版纳田野的一项历史人类学研究。“双重时间体系”指的是该地区社会由于历史上长期受缅甸和中原文化的双重影响,形成了一种二者并接的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表现为双重仪式周期交叠而成的社会节奏。从明代以来中华帝国对边疆地带的多重封建是“双重时间体系”形成的主要原因。该书回应了基于民族主义和认同政治对中国边疆民族问题的指摘。诸如版纳这类社会是多重文明关系的结果,这种情况在中国边疆广泛存在。中国历来的边疆治理都充分宽容文化混杂的特点,其制度核心精神恰恰是为边疆提供文化与社会发展的空间。
-
儿童期自闭谱系障碍的发展、评估与干预[挪威] 斯蒂芬·冯·特茨纳,苏雪云,肖非 著本书的目的是通过展示自闭症人群的多样性、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以及对这一群体的不同干预方法,为中国这一领域的知识做出贡献。本书整合了中国和国际上的见解,介绍了关于自闭症的新信息、病因和发展过程、诊断过程和必要的评估。本书还提出了全面的干预计划和更具体的干预领域,特别是有关支持积极的早期和后期发展与学习,减少自闭症对社会参与、适应和生活质量的负面影响。本书中介绍的关于自闭症和干预策略的信息构成了为自闭症儿童定制个别化干预措施的基础。近几十年间,自闭谱系障碍的发生率急剧上升,使得对谱系儿童的干预成了世界上各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 好的干预,需要对谱系儿童的特点以及各种各样的干预策略有洞见和全面了解。本书文章由中国和国际上著名的专家撰写,作者是中国及国际自闭症领域的权威专家,既有长期临床和研究经验的教授,也有年轻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从多视角揭示了自闭症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自闭症的早期和后续发展,以及基于证据的诊断、评估与干预方法。
-
当代人类学张继焦 著经过多年思考和积累,作者构建了新古典“结构一功能论”,试图解读中国的各种“传统一现代”转型现象。《当代人类学: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的核心部分,讲述了新古典“结构一功能论”的“一二三四”:“一”是阐述了新古典“结构-功能论”作为一种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二”是展示了二元社会分析法对“中国式发展”的崭新解释能力;“三”是专门谈论三种力量分析法,解析经济社会转型推动力量的独特性;“四”是提出了两种分析工具:四维度分析法和四层次分析法。全书分为三大部分,即上、中、下三篇,共十八章。
-
乐道文库·什么是人类学范可人类学在当下中国社会里依然具有启蒙的意义——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现在、未来三者间的关系,帮助我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帮助我们理解现实当中复杂的世界构成。在人类学的理解中,所有人类的本质都是相同的,哪怕外在差异再大,也无法同彼此间所共有的东西相提并论。这是一门真正强调“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学科,有助于推动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而只有相互间的理解和信任,我们社会才有一个可期的未来。
-
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创新与实践胡湛 等著,彭希哲 编《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创新与实践》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集体研究成果。随着人口老龄化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国际社会相继涌现出若干治理框架,“老年友好型社会”即其一,其得到诸多推广。《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创新与实践》立足于中国情境,对老年友好型社会的研究实践创新予以系统审视,在正视现有认知误区的基础上,着力探讨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基础环境建设、社区养老服务创新、家庭政策与卫生政策、老年社会参与和数字融入、智慧养老及社会治理等议题,对于正处于人口老龄化深化期和社会转型加速期的当代中国社会具有特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中国老龄社会的数据、事实与分析翟振武 等著从2000年开始,中国已经迈进了一个全新的老龄社会时代。《中国老龄社会的数据、事实与分析》以全国性、连续性的大型社会调查项目—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数据为基础,从老年人口特征、健康、经济、家庭、社会参与、养老资源、信息技术、体育锻炼、养老安排、心理适应等多视角,全面、系统、立体地描绘了中国老龄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对老年社会的状况、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这是一幅具有分析特质的中国老龄社会全景图。
-
中国老龄社会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何文炯 等著,彭希哲 编《中国老龄社会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力图反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代际均衡与多元共治——老龄社会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以老龄社会的社会特征和社会支持需求分析为基础,就老龄社会中老年人的收入保障、医疗保障、照护保障、养老服务、精神支持和中青幼群体的社会支持以及老龄社会的数字化治理进行了专题讨论,提出了老龄社会的多元共治体系。《中国老龄社会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认为,人口老龄化将是未来社会的常态,唯有改变现行社会政策体系方能适应。应对人口老龄化,必须改变以老年人为中心的思维,注重代际均衡,实行多元共治,保障老年人基本权益,有效支持中青幼群体,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我国老龄社会治理现代化。
-
健康人类学文选景军,陈斌健康人类学高度关注社会环境和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的问题,还极为关注健康问题对社会现实、集体意识以及文化认同的作用。因而健康人类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即是健康与文化思想的互动以及疾病与社会关系的张力。健康人类学是人类学中为生机勃勃的分支学科之一,近年来在中国也呈现出迅速发展的趋势,已经从翻译境外论著和介绍西方理论的历史阶段升华到扎根中国本土的实证研究和思想建树阶段。本文选纳入的研究成果注重了社会分层、疾病认知、就医行为、医事伦理、灵性护理、患者反思、病友互助以及地方生物学对我国公民健康的深远影响。这些研究还从医学多元性、生育制度、带病生存、医患关系、长省安康、临终关怀以及医疗家庭主义等视角,一方面揭示 了我国医疗社会生态持续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另一方面阐述了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的进步。
-
兰闺史踪卢苇菁,李国彤,王燕,吴玉廉 著本书精选了美国中国妇女和性别史创始学者曼素恩教授论文十三篇,附录其弟子论文四篇。选录的论文以发表时间先后排列,涵盖了曼教授影响深远的学术生涯,主题包括妇女史和性别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精英妇女生活与写作(包括政治书写)、妇女贞节现象、性别制度与国家政策和经世论述、家庭婚姻、女性旅行、妇女劳动、城市家庭生活、性(sexuality),以及阳刚和阴柔的概念与社会实践。这些课题以明清为主,下达民国,兼及越南、东亚和南亚,或是新创,或从新的角度重审旧课题,建树了如何运用妇女和性别史的新视角拓展和加深中国史研究的样板。纵观本集的论文不但可以领略曼教授研究思想、方法和风格的端倪,也可见中国妇女和性别史领域发展的史迹。
-
少子社会[日] 山田昌弘 著,丁青 译★ 为什么日本新生儿在30年内减少了一半? ★ 日本少子化问题权威之作,日本各大媒体多次引用! ★ 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央大学教授山田昌弘畅销经典,日文版印行18次! 当今世界,随着许多国家的新生儿数量逐年越少,少子化问题备受关注。 日本是一个少子化问题特别突出的国家。自1975年以后,日本社会的生育率持续下降,直到跌破国际警戒线,至今都徘徊于很低的水平。过低的生育率,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使日本深受困扰。 日本的少子化问题是如何开始的,又是如何加剧的?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结婚生子这么难?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山田昌弘研究了战后日本社会的变迁,在《少子社会》一书中深刻剖析了生育率下降背后的日本社会,重点展现了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如何影响了日本年轻人的婚恋观和生育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