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连续性石锋 潘韦功本书是赵元任先生哈佛大学博士论文,原作用英语写成。连续统(continuum)一直是数学概念。1950年代之后,连续统概念开始逐渐引入哲学等学科领域。语言学中常用的连续统概念,理解为跟离散性相对的连续性(continuity)。赵元任先生把连续性概念从数学引入哲学、语言学领域,把连续性作为哲学方法论加以系统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分级概念、序列顺序、极限点、连续性中的一致性、连续中的差异等。本书是赵元任先生博士论文的首个中文译本。
-
大学写作教程苏茜 著写作是运用有组织的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自有文字以来,写作就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学生作文到专家著书立说,从写信立约到起草总结报告,凡是用文字传情达意的活动,都是写作。怎样提高写作能力是社会普遍关心的一件大事。 本书作为写作班的教材,从写作材料、主题、结构、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方面对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散文、杂文、学术论文、文艺批评、思想评论等写作体裁进行了论述,目的在于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巧,有效地进行写作训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
-
语言学研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本书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主持编写的《语言学研究》系列论丛之一,已收录为CSSCI集刊。图书内容包括语言学专题研究、语言学理论研究、具体语言研究、语言应用研究、书评以及语言学沙龙等,共17篇。本辑重点讨论了“评价与互动研究”,探讨了互动语言学视角的评价回应、自然口语对话中的降级评价、回声评价的互动功能、互动视角下的日语评价表达等。语言学理论部分涉及主观肯定构式的构式分析、汉语詈骂构式的语用修辞分析、实义切分理论与系统功能语法两个理论框架下theme和rheme的系统对比分析,以及以概念整合理论为例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反思讨论,展示了理论语言学研究的广度。具体语言研究和语言应用研究部分汇报了基于不同语言的相关研究,例如基于日语的隐喻研究、二语学习者的英语等级含义加工研究、二语写作研究、西班牙语三语习得者的语素意识研究、藏-汉-英三语者二语语义通达研究。此外,本辑的书评部分评介了国际领域有关概念隐喻理论以及历时构式语法最新的研究成果,语言学沙龙部分考察了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史。
-
歌唱的尼安德特人史蒂芬·米森语言和音乐是人类发展出来的最神秘的技能。没有语言,人类就没有办法解释音乐;没有音乐,语言就显得格外单调。英国考古学家史蒂芬•米森将生物学、人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的脉络结合在一起,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会创造出语言和音乐这些交流形式。此外,他在这本书中引用了大量的考古学研究发现,向我们展示了语言和音乐在早期人类的生存和进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结合详尽的资料展现了它们的完整进化历程,既有一定的专业性,同时也充满了阅读趣味。
-
汉文启蒙[法]雷慕沙 著;张西平、李真 编《汉文启蒙》是法国早期专业汉学家雷慕沙所著的汉语语法书,1822年首版,1857年再版。作为专业汉学成立以来的首*汉语语法著作,《汉文启蒙》是西人汉语研究史和传教士汉学跨入专业汉学的转折点:促进了西方汉语语法研究的专业化和学术规范,在拉丁语框架下尽量寻求创新,推动了汉学与其他学科的对话,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人对汉语的偏见。该书影响广泛,启蒙了一代又一代的汉学家和中国文化爱好者。本书以法国国家图书馆藏,1857年的版本为底本进行影印。北京外国语大学李慧副教授作了解题。
-
汉语札记[法]马若瑟 著;张西平、李真 编法国来华耶稣会士马若瑟的汉语研究代表作《汉语札记》,1728年成书于广州,以拉丁文写成,一直以手稿和抄本流传于世,直至1831年才由马六甲英华书院正式出版拉丁文版,1847年由广州《中国丛报》社出版英译本。《汉语札记》是西方汉语研究目前第一部同时介绍白话和文言的语法著作,首次尝试突破拉丁文法的范式来描写汉语语法,对欧洲汉学史和世界汉语教育史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曾被誉为“19 世纪以前欧洲的汉语语法书”。本书以法国国家图书馆藏,1831年出版的拉丁文版为底本进行影印。北京外国语大学李真教授作了解题。
-
非洲语言规划与政策[澳]小理查德·B.巴尔道夫,[美]罗伯特·B.卡普兰《博兹瓦纳、马拉维、莫桑比克、南非语言政策与规划》是非洲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丛书的第一卷,由美国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专家小理查德·B·巴尔道夫和澳大利亚语言学家罗伯特·B·开普兰主编。全书收录了关于非洲南部四个国家语言政策和规划的研究报告,每篇报告按照语言概况、语言传播、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维护与展望的框架展开,比较全面地展示了非洲南部国家的语言的基本状况、语言传播的主要途径和影响因素、语言政策与规划的历时发展和动因等内容,是研究非洲国家语言政策与规划的一个重要成果,为区域国别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
-
日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比较研究汪如东本书针对日韩留学生的母语特点,探索不同于欧美留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的方法,就日韩语言中业已存在的汉字词与汉语词在来源、结构、读音、意义、词性、语体、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培养留学生的汉字词意识。研究方法上立足中日韩三国语言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将汉字词与汉语词的比较贯彻研究的始终,既有日韩语中汉字词使用的语例对照,更多这些词语的汉语对应及在当代汉语中的运用的描述;既有对汉字词一般理论、背景知识的介绍,又有相当数量的具体语词的比较分析,特别是现代汉语词与汉字词在使用上的差异比较。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将汉字词的研究成果与对日韩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实践相结合,充分吸收和借鉴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力图打破汉字词的研究与汉语教学之间的壁垒,将现有的研究成果用之于汉语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时的钻研能力,养成比较学习的习惯,而不只是被动接受老师的课堂传授。如“杯”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bēi,由“杯”组成的复合词语,如“杯子”、“茶杯”、“水杯”、“世界杯”中也读bēi,“杯子”在日韩语里用外来词(cup)音译的形式,日语是“コップ”,韩语是“?”;“玻璃杯”,日语是“ガラスのコップ”,韩语是“???”,但“干杯”日语是“かんぱい”,韩语是“??”,汉字词在其中担任构词元素。经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汉语中相应的词语会理解得更深,记得更牢,本书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教学应用前景。
-
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 第四卷王辉本丛书为国家语委“一带一路”专项科研课题“‘一带一路’国家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研究成果,重点研究“一带一路”国家的语言国情与语言政策,为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语言政策沟通、人文交流合作提供决策参考。丛书已连续出版四卷,本卷书聚焦非洲21个国家的语言状况与语言政策,涉及各国语言使用状况、语言管理、语言教育等,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重要价值。
-
从研究生到终身教授[美]约翰·A.戈德史密斯,约翰·科姆洛斯,彭妮·沙因·戈尔德传统学术领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对于大多数有志于以学术研究为终生职业的学子来说,他们可以从哪里得到坦率而有效的建议和忠告?本书中,三位在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慕尼黑大学等知名高校担任系主任,拥有几十年教学、科研以及指导研究生经验的杰出学者,开诚布公地讨论了从本科毕业到成为终身教授的学术之路上将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及应对措施。全书采用对话形式,解答了学术新人的疑虑和担忧:你是否适合选择学术人生?利弊几何?如何从学生跨越成为学术界的一员?如何确定专业?如何选择导师?如何选择研究项目?如何顺利完成博士论文?如何在大学获得教职?从助理教授开始如何平衡教学与研究?如何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并向终身教职迈进?如何突破职业瓶颈,实现晋升?如何寻得校外聘用机会?如何兼顾家庭与职业发展?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案例,有利于读者在广阔的国际视角下对学术生涯和自我发展规划形成完整而清晰的认知。本书既适用于打算和正在高等教育阶段的深造者,也适用于已在学术界担任一定职务的高校老师,还可以为其他对学术界感兴趣的人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