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和龙朝鲜语黄玉花针对我国传统语言方言文化现象快速消失的严峻形势,语保工程专门设了102个语言文化调查点(包括25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点和77个汉语方言文化点),按照统一规范对语言方言文化现象开展实地调查和音像摄录工作。为了顺利开展这项工作,专门编写出版了《中国方言文化典藏调查手册》。调查方法采用文字和音标记录、录音、摄像、照相等多种手段。这项开创性的调查工作获得了大量未有过的一手材料。为了更好地保存利用这批珍贵材料,推出语保工程标志性成果,在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的领导下,在商务印书馆的鼎力支持下,在各位作者、编委、主编、编辑和设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组织编写了《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系列丛书。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完成50卷典藏书稿,其中少数民族语言文化典藏13卷,汉语方言文化典藏37卷。丛书以调查点为单位,以调查条目为纲,收录语言方言文化图片及其名称、读音、解说,以图带文,一图一文,图文并茂,EP同步。每卷收图600幅左右。
-
回鹘文文献汉语借词研究朱国祥本书基于回鹘文碑铭与题记、宗教(佛教、摩尼教、景教、道教)文献、社会经济文书、语言文字与文学作品、医学天文占卜历法等各种回鹘文文献材料,穷尽式搜集各类汉语借词。书中除了对这些汉语借词的分布范围、分布特点和翻译形式等进行研究,主要就汉语与回鹘语进行对音研究(汉语与回鹘语的声母系统对音、汉语与回鹘语的韵母系统对音),归纳汉语与回鹘语对音规律。回鹘文献中的汉语借词为我们探讨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及背后隐含的文化信息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将为汉语音韵学研究提供新的语音材料。
-
词基驱动的晋语构词与音系交互模式王晓培晋语区方言构词手段丰富,在不同的构词过程生成的词在语义、音系上呈现出系统差异,这使得该区方言的词库内部呈现出不同的层次。本书全面、细致地梳理了晋语方言区平遥话、盘上话和神木话构词过程中的音系现象,采用非线性音系学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分析,并参考语义、音系和能产性三项标准,从方言的多样性中寻求有规律的共性,在生成语法的理论体系中讨论晋语方言构词和音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提出适用于晋语的词基驱动的构词与音系交互模式。
-
中文教学与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主办《中文教学与研究》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主办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术集刊。集刊以促进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为宗旨,主要刊发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常设栏目有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中文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汉语言文字本体与教学研究、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研究、文化教学与传播研究、汉语学习词典研究等。本期为创刊期,共收论文16篇,开设“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中文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汉语言文字本体与教学研究”“专门用途汉语教学研究”“汉语学习词典研究”四个板块。
-
普通话语音实验录石锋编著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普通话语音标准声学和感知参数数据库建设”部分后期成果的精简汇集。在北京、上海、广州对汉语普通话语音进行全面系统的大样本取样分析,作为提取声学参数的基本依据,采用语音格局的范式得出统计性的量化结果。分析内容包括:普通话单字调和连读调的声学表现,用T值作为音高参数;普通话音节核心元音在不同语境下的共振峰声学参数;辅音中塞音、擦音和塞擦音声学参数的提取;鼻音参数以鼻化度为标尺;汉语陈述句、疑问句、焦点句的语调分析的量化指标是音高起伏度、时长比和音量比。基于这种规模性取样进行的各种语音实验分析结果,证实了上述参数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初步建立起普通话语音标准的客观基础。
-
东方语言文化论丛信息工程大学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本论文集精选收录了国内高校从事外语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和研究生撰写的论文共38篇。论文内容涉及外语非通用语语言研究、文学研究、文化研究及其他研究。这些论文选题新颖、涉及面广、研究特色鲜明,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助于了解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学、文化、社会与历史等知识,为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窗口,同时也有益于拓展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研究视野。相信在各位同仁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东方语言文化论丛》能更好地发挥科研学术平台的作用,为推动我国外语非通用语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汉语十日通听说别红樱“汉语十日通”是一套专为短期班零起点外国学生编写的初级汉语综合教材,分入门篇、基础篇、提高篇、冲刺篇,各包括主教材、练习册、习字本和教师手册。该系列自2008年初版以来一直被北京语言大学速成学院作为教材,同时远销海外,被全球十余个国家的孔子学院作为专业课程教材长期使用。近年来,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编写了与“汉语十日通”综合教材配套的零起点预科基础汉语专项技能教材——《汉语十日通•读写》《汉语十日通•听说》,仍分四阶,共8册,既可与综合教材配套使用,又可相对独立地展开读、写、听、说技能教学,形成“一体两翼”的完备教学体系,满足短期培训和预科学生应用、应试两方面的需求。 《汉语十日通•听说》是北京语言大学预科教育学院针对预科生的特殊学习需求编写的一套零起点基础汉语听说课程教材。教学设计基于“三位一体”模式原则,即基于同一套教材同时开设综合课、读写课与听说课,进行教学任务切分,利于更好地解决要素教学和技能教学的关系。听说教材与综合教材分工有序、相辅相成,经教学实践检验,是预科基础汉语教学体系构建的理想模式和有效资源。听说教材共4册,与综合教材逐课对应,每册10课。通过大量、多样化的操练,夯实词汇、语法基础知识,围绕重点词汇、句型、话题和交际场景,进行听说技能训练,从而达到听说技能与综合语言知识技能同步提高的教学效果。
-
鄂尔浑文回鹘碑铭研究米热古丽.黑力力本书在先贤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考察者提供的录文,运用文献语言学研究方法,通过考察其语言特征和时代背景,对《希纳乌苏碑》《塔里亚特碑》《铁兹碑》等鄂尔浑文回鹘碑铭进行较为科学的转写和再译,并对其内容进行了翔实的语文学注释,探讨碑文所涉及的回鹘汗国历史地理、思想文化以及政治社会变迁。
-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大理白语赵燕珍.
-
《甬言稽诂》校注及研究周志锋《甬言稽诂》是近代鄞县人应钟(1907—1969)撰写的一部考证宁波方言的著作,稿本,藏于宁波天一阁博物院。该书用文言文写成,用清秀小楷誊录,酷似一部古代线装书。全书40万余字,正文共10卷,另有附录《变音》和《补遗》。按义分类,共分《释天》《释地》《释亲》《释流品》《释形体》《释疾病》《释动作》等20篇。经考证,应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传统语文学家,《甬言稽诂》是他耗时10年写成的唯一一部著作。此前除了《汉语方言大词典》大量征引其手稿外(共引1400余条),其人其书,学界几无所知。本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甬言稽诂》进行校注,包括对断句错误进行复核订正,对稿本文字进行校勘注释,对部分条目进行分析考辨,整理出版一部完善可靠的本子,便于人们阅读和研究;二是对《甬言稽诂》进行研究,包括考证应钟的生平学行,介绍《甬言稽诂》的成书过程及编写体例,探讨该书的学术价值和存在问题,为方言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资料。借助“校注”和“研究”,作者把近年来学界及自己有关研究宁波方言的新成果融入全书中,因此本书也可以看作宁波方言词语考证方面的最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