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
-
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诵指导谢伦浩 主编朗诵是把诉诸视觉的书面文字转化为诉诸听觉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它把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文学作品,经过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加工,使之形于声,成为有声语言的艺术品,具有很可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朗诵作为口耳艺术 ,源于流长。长期以来,朗诵一直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在战争年代,朗诵成了斗争的有力武器,许多仁人志士振臂高呼,倾心呐喊,咏诵着发自肺腑的诗文佳作,向民众宣传救国救民的道理,传播强国富民的知识。在新中国建设时期,很多热血青年在一些著名诗篇激励下满怀豪情地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朗诵更是以其巨大的艺术魅力为人们喜闻乐见,它被广泛运用于教学活动、媒体宣传、人际交往中。朗诵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呢?首先,朗诵是修身养性的好方法。其次,朗诵是获取知识的好途径。另外,朗诵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手段。正因为朗诵艺术有如此重要的社会功能,它越来越受到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他们希望尽快提高朗诵水平,尽快掌握朗诵技巧,希望及时拥有一套通俗、实用、全现、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的指导读物。
-
普通话与口语表达高谦平,任崇芬 主编本教材力求体现以下三个特点:一、实用性实用方便是编写这本教材的首在宗旨。教材在内容的选择、知识的讲解和训练的安排方面都力求从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的方便实用着眼。比如在内容选择上,删减了普通话声韵调教学中常有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发音条件”、“舌位”、“……辩证”等等语音学的术语,改为直接从声韵调区分入手安排内容;在知识的讲解上,力求直接简明、通俗易懂。二、实践性普通语与口语都是口耳之学,即经常需要耳朵口头听说训练。训练就是实践,以训练实践来增强和提高技能是口耳之学的突出特点。因此,突出技能的训练实践是本教材的又一个特点。无论是普通话还是口语表达,各单元各部分的训练内容(含思考与练习)在比例上都大于知识讲解的内容。目的是通过足够量的训练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普通话与口语表达能力。三、趣味性长时间的语言可能导致疲劳、乏味,因而本教材在训练材料的选择安排上,力求训练形式丰富多彩、训练内容活泼有趣、并且尽可能做到专业照应、图文并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有冇搞錯曾子凡 编著香港回歸以來,港人北上學習,工作的蔚然成風,普通話在香港因而也大行其道。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如果能夠注意到舊有的語言習慣,對於培養新的語言習慣,效果必更彰顯。用對比方法去整理、歸納普通話和廣州話在語音、詞彙、語法方面的對應關係,對以廣州話為母語的港人來說,是掌握普通話的竅門。著名語言學者曾子凡的新作,《有冇搞錯──廣東人講普通話辨誤》是一部為決心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的讀者而編寫的書。全書分成“語音篇”、“詞彙篇”和“教學篇”三部分。部分收集了不少港人講普通話時,因發音不準而引起誤解的笑話,作者逐一糾正之餘,把為何會讀錯的原因找出來,舉一反三,將道理說清,讓讀者從根本上糾正讀音。越是地道的普通話和越是地道的廣東話,在詞彙上的差別越是大。在第二部分裡,作者把一些粵語特別的詞彙,在普通話裡的用法一一列舉出來,使讀者明白其正確的用法。後一部分連同前面兩部分的後章節都是作者多年豐富的普通話教學經驗的總結。
-
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辽宁省语言文字应用中心 编语言文字是人类交际的工具和信息的载体。普通话作为汉民族的共同语,从上个世纪的50年代起得到了迅速地推广。普通话正在成为以汉语文授课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用语,正在成为以汉语传送的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汉语电影、电视剧、话剧必须使用的规范用语,正在成为我国党政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在工作中必须使用的公务用语,正在成为不同方言区以及国内各民族之间的交际用语。2001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推普的重要组成部分,启动已十年有余,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推普事业正经历着一场变革,对社会语言生活正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学习普通话的社会需求,我们在认真探讨和研究的基础上,汇集了近年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果、经验,依据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的规定要求,组织专家编写了这本《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作为辽宁省普通话测试培训的教材。本书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应试的书,可供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作为普通话爱好者自修和测试员开展研究的资料。
-
译学英华孔慧怡 编“宋淇翻译研究论文纪念奖”由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研究中心主办、宋氏家族捐款设立,旨在奖励华人学术界从事创新的翻译研究,尤其鼓励以手资料从事历史和文化方向的探讨。本书收录共20篇论文,是近年中国译学领域中具代表性的文集。
-
重写翻译史孔慧怡 著本书为作者十五年来根据手材料研究中国翻译史的心血结晶,也是她告别译学界的后一部作品,无论在材料、方法、理解及宏观史学各方面,都与中国翻译学现有的作品明显不同。
-
生态翻译学及其应用研究韩竹林,果笑非 编著本书在概述生态翻译学理论问题的同时,将其与关联理论、功能对等理论和翻译生态学进行了对比研究,并以生态翻译学的应用发展为主线,重点梳理生态翻译学在公示语翻译、广告语翻译、企业宣传翻译、旅游宣传翻译、高校简介翻译、电影片名翻译、诗歌翻译和新闻翻译八个翻译实践领域的指导与应用,从而进一步解读生态翻译学的主张与优势。
-
西方翻译理论精选陈德鸿,陈南峰 编西方的翻译理论,除了“语言”学派和传统的“语文”学派之外,还有近年才兴起的“翻译研究”学派及“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等学派,可谓百花齐放。本书所收二十位译论家的论文二十篇,称得上是六个新旧流派的代表作。强调忠于原文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有:语文学派论者德莱顿(Dryden)和泰特勒(Tytler);诠释学派的斯坦纳(Steiner),施莱尔玛赫(Schleiermacher);和语言学派的奈达(Nida),纽马克(Newmark)等。他们的理论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否定原文至上的观念、强调翻译与文化之间关系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有:解构学派的德里达(Derrida)和德曼(de Man);目的论者弗美尔(Vermeer)和诺德(Nord);还有文化学派的埃文一佐哈尔Even-Zohar)及图里(Toury)等。他们分别代表当代西方译论界内几股不可忽视的热潮。本书每一篇都有导言,编者从流派的角度介绍该位译论家的理论重点,帮助读者在错纵复杂的论述中,寻找出清晰的脉络,加深对翻译理论的理解。本书的读者对象是翻译学者、研究生、大学本科生、翻译人员、编辑、以及爱好语文和外国文学的人士。
-
翻译学导论杰里米·芒迪(Jeremy Munday) 著,李德凤 编译《释译学导论:理论与实践》是翻译学的入门教材,广获欧美高等院校采用。全书综览现当代重要的翻译学说与辩论,阐释之余亦作评议,更辅以逾八种语言的文本为解说。每章专述一项译学议题,各章又互相参照,层次分明,包括:主要观点及术语表、小结、剖析与讨论、研讨要点、个案研究、中文版另附英汉/汉英的[词汇对照表]及[人名对照表]、参考文献及补充读物。本书各章均由中港澳高等院校的翻译学教授及博士译成,确保译文的准确和忠实,朴实清晰,并照顾到华文读者的研习需要,适量保留英语原文,俾便查考。
-
翻译伦理与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李征翻译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与冲突归根结底都属于伦理问题。本书借助伦理学相关概念和研究方法,构建一个新的翻译伦理研究框架,以厘清翻译伦理中的重要概念,提出翻译伦理研究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元翻译伦理(纯理论)和应用翻译伦理(应用性理论)。其中,应用翻译伦理又包含规范翻译伦理和美德翻译伦理。此外,本书还对翻译中的伦理关系与伦理诉求做了深入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典籍英译为例,分析其中的翻译伦理问题,以期为中国典籍走出国门提供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