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战略传播手册德瑞娜·霍尔兹豪森,安斯格·策法斯 著内容简介:本书从多学科视角观照战略传播研究,为正在形成中的知识体系的持续讨论提供洞见。全书包括五个部分:部分回顾了战略传播的元理论方法;第二部分描述了战略传播的现状,探讨组织变量对战略传播的影响;第三部分聚焦于战略传播者和他们的利益相关者以及受众之间的沟通;第四部分综合研究了实践领域中的差异;第五部分描述了战略传播的发展方向。本书次提供了对战略传播领域研究的综合性回顾,描绘了这个正在出现的研究范式的概貌。 著者简介:[美]德瑞娜·霍尔兹豪森:南非裔美国人,约翰内斯堡大学博士。美国博蒙特·拉马尔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院长。曾任美国俄克拉何马州立大学塔尔萨分校媒体和战略传播学院院长,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大众传播学院研究生主任及公共关系本科专业主任。兼任《国际战略传播期刊》编辑,著有《公共关系用于行动主义:后现代理论与实践方法》。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传播管理、媒体管理。 [德]安斯格·策法斯:德国埃尔兰根-纽伦堡联邦大学工商管理博士、传播学博士。德国莱比锡大学传播与媒体研究所教授、战略传播系主任,挪威商学院传播与管理学教授,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普朗克领导力与公共关系中心普朗克学者。《国际战略传播期刊》主编,国际传播协会(ICA)理事会成员、公共关系分会会长,全球传播监测(GCM)首席研究主持人。研究领域包括战略传播、企业传播、内部传播、数字传播等。 译者简介:陈先红: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故事创意传播研究院(中国外文局—华中科技大学共建)院长,澳门科技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公共关系专业委员会会长,教育部重大攻关课题首席专家,研究领域包括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中国故事国际传播等,出版著作《公共关系生态论》《中国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学的想象》《卓越传播》等20多部。 张凌:华中科技大学博士,湖南农业大学讲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公共传播、新媒体传播和网络社群。出版译著《发展传播学》、专著《政府传播对政府公众关系的影响研究》。 目录 部分 战略传播的概念基础章 战略传播:研究领域的机遇和挑战…………………………………………… 003德瑞娜·霍尔兹豪森和安斯格·策法斯第二章 (重新)理解克劳塞维兹:战略话语和战略传播的影响 …………………… 020霍华德·诺斯哈特和哈根·舒尔茨第三章 传播科学的战略转向:从古希腊到今天传播科学的战略历史和角色……… 038西蒙·M. 拓普第四章 欧洲视角下的战略传播和公共领域…………………………………………… 059盖特·班特勒和霍华德·诺斯哈特第五章 杜威,公共领域和战略传播…………………………………………………… 082查尔斯·C. 赛尔夫第六章 网络世界中的战略传播:整合政府公民传播情境下的网络及传播理论…… 105林赛·杨和威廉·彼得森第七章 情境的失真:战略传播与万物的网络本质…………………………………… 125普里西拉·墨菲第八章 战略传播的社会理论…………………………………………………………… 140欧文·伊伦和皮埃特·范霍文 第二部分 制度和组织维度第九章 以制度化工作作为战略传播…………………………………………………… 159马格纳斯·弗雷德里克松和约瑟夫·帕拉斯第十章 文化对战略传播的影响………………………………………………………… 175金·约翰森和詹姆斯·艾特利特第十一章 战略传播:复调在管理团队会议中的角色………………………………… 192海勒·K. 阿格霍姆和克里斯塔·托马森第十二章 战略在组织中的传播实践…………………………………………………… 211马勒尼·马奇诺里和塞尔希奥·布尔加科夫第十三章 良好治理和战略传播:一种传播资本的方式……………………………… 223帕特里夏·莱利,盖尔·F. 托马斯,丽贝卡·温特劳布,艾丽森·诺伊和斯蒂芬尼·迪克森第十四章 以企业家的视角研究战略传播……………………………………………… 237伊曼纽尔·因维尼奇和斯蒂芬妮娅·罗曼蒂第十五章 传播管理者在战略和战略化中的角色……………………………………… 253弗恩·弗兰森和薇妮·约翰森第十六章 战略传播中的组织目的和行为目标………………………………………… 268克里克·哈拉汗第三部分 实施战略传播第十七章 战略传播的信息传递理论架构……………………………………………… 297凯利·佩奇·韦德第十八章 战略性说服信息技巧的框架理论…………………………………………… 314肯尼斯·E. 金第十九章 战略传播情境下的形象修复理论…………………………………………… 334威廉·班诺特第二十章 带有信息的形象:识别和解码战略视觉传播的符号学方法……………… 345詹尼斯·T. 佩奇第二十一章 战略传播中的关系培养策略……………………………………………… 358奇衍廷第二十二章 参与式文化中的战略传播:从单向、双向传播到通过社交媒体的 参与传播…………………………………………………………………… 368杰斯帕·福克海默和麦兹·海德 第四部分 实践领域第二十三章 审视公共关系制度化在战略传播中的新方法…………………………… 385罗伯特·I. 维克菲尔德,肯尼斯·D. 普勒曼和阿历克斯·卡里第二十四章 广告战略…………………………………………………………………… 403蒂诺·G. K. 梅兹和古度·祖斯提格第二十五章 政治传播的战略情境……………………………………………………… 418斯派罗·科奥西斯和杰斯帕·斯多博克第二十六章 政府中的战略传播………………………………………………………… 433克里斯汀·科左兰卡第二十七章 战略健康传播:基于理论和实证的运动开发…………………………… 447康斯坦斯·罗斯曼第二十八章 公共外交的战略维度……………………………………………………… 464马丁·洛佛霍尔兹,克劳迪娅·奥尔和爱丽丝·斯露吉第二十九章 以恐怖主义作为战略传播………………………………………………… 487莱安娜·罗森博格第三十章 战略意图和危机传播:发展中的新领域…………………………………… 504蒂莫西·昆布斯和雪莉·霍来德第三十一章 数字时代的危机传播和即兴创作………………………………………… 516麦茨·埃里克森第三十二章 风险传播的战略化………………………………………………………… 529朱莉安娜·劳普第三十三章 变革中的战略传播………………………………………………………… 544瑞塔·贾万提-塞斯莱夫,乔安娜·莫山德和米高·维利第三十四章 社交媒体和战略传播:传播研究中理论和实践的审视………………… 557波比·凯·刘易斯和辛西娅·尼克斯 第五部分 战略传播的未来方向第三十五章 全球战略传播:基于协调、控制、标准和本土化的视角……………… 578胡安-卡洛斯·莫勒达和萨拉德普·科哈第三十六章 战略传播:界定领域及其对研究和实践的贡献………………………… 590安斯格·策法斯,德扬·维奇,霍华德·诺斯哈特和凯利·佩奇·韦德
-
恐龙[法] 史黛芬妮·勒迪,史蒂芬·弗拉迪尼 著《恐龙:从它们到我们》是“亲亲历史图书馆”系列推出的一部恐龙主题的科普绘本,讲述了恐龙的演化史以及人类逐步认识恐龙的过程。这册书用贴近儿童的视角、沉浸场景式插图和简洁有趣的语言,以整个地球生命史为背景,讲述了恐龙的诞生、演化、繁盛和灭绝,展示了形态各异的恐龙种群,梳理了恐龙的发现史,带领孩子完成一场惊心动魄的恐龙冒险之旅。恐龙的故事始于2.52亿年到2.01亿年前的三叠纪。从三叠纪到白垩纪,它们的足迹遍及地球各个大陆,种群迅速地多样化:有体形巨大的蜥脚类恐龙,有凶猛强大的霸王龙,有竖着硕大骨板的剑龙,还有长着羽毛的耀龙……直到6600万年前的一天,一颗巨大的陨石坠落,让它们永远地消失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些学者对“奇怪的石头”产生了兴趣,之后,“恐龙”被正式命名。自此以后,每一天都有新的发现!今天,恐龙的形象在书籍、影视中随处可见,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史前动物!
-
空间可沟通性钟怡本书立足于建设可沟通城市的愿景,以可沟通性这一概念作为切入点,分析空间变迁和媒介技术发展对上海人民广场的传播状况的影响和形塑,试图展现在全球化、城市化和媒介技术革命等多重浪潮下的上海人民广场的传播图景,进而挖掘城市空间、传播实践以及媒介技术之间的理论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探索城市空间对建设可沟通城市的意义和作用机制,为推动当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提供思考。
-
国外科学传播动态张会亮,高宏斌本书主要梳理近两年来国外有影响力的科学传播机构与组织的动态情况,包括综述和分析科学传播领域的战略和计划、科学传播奖项、重要会议、科普活动、科学传播研究和国际交流等。本书旨在关注国外科学传播新动态,开拓国际视野,为我国科普事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借鉴,也为对科学传播感兴趣的公众提供一个了解国际情况的视角。
-
政治传播的实践面向何志武 著本书为华中科技大学喻园新闻传播学者论丛中的一本,作者为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何志武。本书围绕政治传播的实践性主题,深入分析了时政新闻结构性缺失的实质及其变革、媒体在听证会中扮演的角色、电视访谈的政治传播价值、网络民意的公共政策“民间智库”价值、大众媒介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机制等当前传媒发展中的热点话题,涉及信息公开、大众媒介与公共政策、电视问政、城市社区治理等,以此管窥中国政治传播的实践特征及规律,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
智慧城市系统设计中的信息资源整合研究孙芊芊 昝廷全作者简介孙芊芊,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后,中国传媒大学与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博士,任教于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研究方向为传媒产业系统分析、中日动漫产业比较研究、网络影视产业与文化传播等。以作者身份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著3部中国网络影视发展报告;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和面上资助项目2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省部级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 昝廷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全国社会经济系统工程委员会副理事长,入选2006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在American Mathematical Review、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ybernetes、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系统工程》、《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动态》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系统经济学的筹创工作,开拓了10个与国际上已有定评的工作具有可比性的研究专题,得到了几十个具有数学形式的新结论。内容简介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个信息系统工程,信息资源整合是其中为关键和突出的问题。首先,本书在深入探讨智慧城市系统经济学本质之后,从系统经济学和传播学等理论视角出发提出了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整合的局整关系模型、因果关系模型、生克关系模型和综合模拟模型。其次,在以上四大模型与智慧城市基本架构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系统树”模型,并从系统经济学视角出发将“系统树”模型的区块子系统、层级子系统、应用子系统及循环子系统与智慧城市的基本模块(包括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进行对应,探讨其信息资源整合问题。后,根据理论成果提出了智慧城市系统设计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对策与建议。本书既为关于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整合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又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为信息资源整合提供解决方案,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目录前言绪 论节 智慧城市的系统定义第二节 智慧城市的系统经济学本质第三节 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信息资源整合问题第四节 研究意义章 智慧城市的发展情况与相关文献综述节 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第二节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情况第三节 信息资源整合相关研究进展第二章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整合的理论分析与数学模型节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整合的机制与类型第二节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整合的局整关系数学模型第三节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整合的因果关系数学模型第四节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整合的生克关系数学模型第五节 智慧城市信息资源整合的综合模拟模型第三章 智慧城市系统设计节 智慧城市的基本架构第二节 智慧城市系统设计概述第三节 智慧城市系统设计基本思想与路径第四节 智慧城市系统的信息整合传播第四章 智慧城市系统设计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分析节 智慧城市层级子系统的信息资源整合分析第二节 智慧城市区块子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分析第三节 智慧城市应用子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分析第四节 智慧城市循环子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分析第五节 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体系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分析第五章 智慧城市系统设计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对策与建议节 智慧城市层级子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对策第二节 智慧城市区块子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对策第三节 智慧城市应用子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对策第四节 智慧城市循环子系统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对策第五节 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体系中的信息资源整合对策第六节 智慧城市系统设计中的信息资源整合能力评估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节 主要内容总结第二节 主要结论第三节 后疫情时代智慧城市建设的展望参考文献附 录附录1智慧城市相关政策文件附录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附录3信息资源目录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高晓虹内容简介:本书围绕“智能媒介与传播”设置了六个栏目版块,分别是“智能媒体前沿”“新冠疫情记忆”“新闻生产研究”“纪录片研究”“传播学研究”“青年视点”。每个栏目下汇集了学者们的学术研究成果。其中,有关新冠疫情传播研究的文章紧贴时事热点,凸显了学者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思考力。 主编简介:高晓虹,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批教学名师,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高晓虹教授致力于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她主讲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牵头负责的教育教学项目《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荣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多年来,高晓虹教授带领团队获得“优秀教学团队”“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此外,她还担任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高校新闻出版类专业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网络传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目录: 智能媒体前沿拟人、非人与后人类:论人工智能媒介物与人类的相遇张磊/人工智能影响新闻生产的哲学探源与关系调适崔林王楠琦/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闻生产透明性研究孙振虎鹿艺佳/智媒新闻传播的教育理念演进与本土创新吴炜华张守信/传播领域引入区块链技术的逻辑解读与哲学反思徐笑菡李岭涛/ 新冠疫情记忆理性与科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传播的基本态度——基于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报道的冷思考赵淑萍李超鹏/疫情下的天津:媒介记忆功能视角下的城市形象建构陈娜张涛/ 新闻生产研究智能媒体时代的新闻策展:基于对传统媒体新闻记者把关实践的观察与访谈赵如涵白顺阶/ 纪录片研究动能转换与多元创新: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新图景何苏六韩飞/ 记忆、历史与影像表达——基于养老社区口述史纪录片创作的田野考察夏丽丽/ 传播学研究重建社区: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沟通性”研究曹培鑫梁轩/寻找理想的听障手语主播:探讨1978年以来中国无障碍电视及其研究之政策、实践与展望王彦曹芮/ 融媒体创新传播:文旅融合产品设计的场景应用及传播路径创新——以花窗书立和古田会址数字微导览融媒体文创产品为例郑志亮曹航宇/ 青年视点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情感传播研究刘雯/多元探索与模式创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的互联网视频行业透析刘文杰杨垒垒周慕超/现阶段主流媒体的智能化内容生产分析付海钲姜萱/多形态共存和市场化探索:网生纪录片发展现状探析李昉张心洁/
-
新媒体重塑高校影响力李嘉毅本书共分为三篇16章,篇基础篇共4章首先介绍了互联网发展历程,从一个网络产品演化的视角看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并将新媒体置于网络生态圈中去理解其所处的位置和塑造影响力的关键,同时介绍了基本的编辑工具。第二篇进阶篇共8章介绍了平台特点并详细说明了高校如何在不同新媒体平台上塑造自身影响力突出自身的学术品味和社会责任,内容涉及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凸显了对新平台新趋势的理解与判断。第三篇未来篇共4章,介绍了问答社区、大数据、智能媒体以及海外传播力的思考和工作案例,提供一些前瞻性的探索。
-
网络舆情分析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程南昌作者简介:程南昌,博士,现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长期从事自然语言处理、网络舆情和语料库相关系统开发设计。多次参与国内、国际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评测,曾获得COAE情感计算电子与汽车两个领域倾向强度比赛全国名,SIGHAN国际评测中文人物属性抽取名。 内容简介:本书研究网络舆情分析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舆情检测、热点话题识别、倾向性分析、数据库的建设与应用。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建设自动化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实现舆情的自动监测与预警。 目录:第1章 绪论1.1选题来源1.2研究意义1.3研究方法1.4主要研究内容1.5相关研究综述 第2章 网络舆情检测2.1相关研究2.2元素共现法的主要思想2.3元素共现法的实现2.4实验结果分析2.5元素共现法在高等教育舆情监测中的应用2.6本章小结 第3章 热点话题发现3.1相关概念及预备知识3.2相关研究3.3基于内容的热点话题识别方法3.4基于形式的热点话题识别方法3.5热点话题识别方法综合分析3.6本章小结 第4章 语篇倾向性分析4.1相关研究4.2工具、资源及自定义符号说明4.3语篇倾向性分析基本思路4.4短文本倾向性分析4.5长文本倾向性分析4.6倾向性分析技术盘点及应用分析4.7本章小结 第5章 舆情数据库建设及应用5.1国家语言文字舆情数据库5.2某高校信息监测系统5.3 985高校信息监测系统5.4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6.1本书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6.2后续研究计划 附注 参考文献 附录一:XML标注文本示例附录二:长文本示例 后记
-
国外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比较研究耿益群内容简介智媒时代,媒介生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快速发展的新媒介技术驱动下,人类如何与各类新媒介共存共生,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媒介素养教育帮助人们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媒介环境,拨开信息迷雾,跳出“信息茧房”,把握未来发展。智能媒体环境对个体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人们以新的视角、新的方法开展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本书全面介绍九个国家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历史、理念、政策和实践等,并进行深入分析和反思,以期对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起到借鉴和警示作用。 作者简介耿益群 博士,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先后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从事比较教育和媒介素养研究。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点课题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在内的多项科研课题,参与教育部哲学社科重大攻关项目、重点课题和省部级课题等20余项的研究;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成果曾获北京市第六届科研成果二等奖;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著作5部,译著3部。 目录Contents绪论/ 章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节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概况/第二节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史/第三节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理念/第四节美国媒介素养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第五节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小结/ 第二章加拿大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节加拿大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概况/第二节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史/第三节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理念/第四节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第五节加拿大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小结/ 第三章英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节英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概况/第二节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史/第三节英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理念/第四节英国媒介素养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第五节英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小结/ 第四章德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节德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概况/第二节德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史/第三节德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理念/第四节德国媒介素养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第五节德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小结/ 第五章法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 /节法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概况/第二节法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史/第三节法国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理念/第四节法国媒介素养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第五节法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小结/ 第六章芬兰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节芬兰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概况/第二节芬兰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史/第三节芬兰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理念/第四节芬兰媒介素养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第五节芬兰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小结/ 第七章澳大利亚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节澳大利亚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概况/第二节澳大利亚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史/第三节澳大利亚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理念/第四节澳大利亚媒介素养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第五节澳大利亚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小结/ 第八章日本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节日本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概况/第二节日本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史/第三节日本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理念/第四节日本媒介素养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第五节日本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践 /小结/ 第九章新加坡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节新加坡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概况/第二节新加坡媒介素养教育发展历史/第三节新加坡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理念/第四节新加坡媒介素养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第五节新加坡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小结/ 第十章媒介素养教育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