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能量高崇.能量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本书将“能量”作为一种新的社会解释框架,进而对“社会能量”进行了分析和研讨,尤其关注信息传播技术(ICTs)对社会能量的影响。全书分为“社会能量的吸收”“社会能量的释放”“社会能量的转化”和“社会能量的管理”四编,将社会能量作为分析视角和框架,从社会能量的吸收、分布、增强、传递、活化、宣泄、消耗、消逝、交换、转化及管理等整个能量生命周期出发,涉及沟通、社会运动、发展、暴力、依赖、交往、新闻、死亡、交换、劳动等社会场域中的能量现象,触及社会传播、非正式群体、网络交往、社会形象、群体文化等主题。尤其是重点探讨了在信息传播技术介入背景下,上述这些领域中社会能量变化的现象。本书适合所有对信息传播技术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感兴趣的读者,尤其适合新闻传播学、媒介环境学、社会学、网络与新媒体、文化研究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读者。
-
社交媒体与健康中国赵高辉 著《社交媒体与“健康中国”》在“健康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构建了社交媒体传播与医疗健康各个利益要素之间的关系框架和互动模式:在“患者”层面,研究社交媒体作用于患者健康行为介入、在线社会支持群体构建、健康素养提升的路径和方式;在“医生医疗行业”层面,探究了社交媒体传播对医生家长制作风及医患权力格局的影响,以及社交媒体传播伦理、医患沟通上应遵循的新理念;在“政府”层面,探讨社交媒体大数据监测以及信息流行病学研究对于公共卫生事件应对的改进和优化。总之,社交媒体的出现极大变革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社会关系,影响着公众对于“健康中国”国家政策的理解、支持程度以及实施效果。
-
智能时代的影视国际传播刘杉 著本书详细阐述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标签等技术在影视作品生产和传播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新技术与影视作品多层面的深度融合,有力提升了影视作品的质量,更为中国影视国际传播提供策略支持,对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
互联网时代的健康传播王卫明 陈佳丽 余玉 编本书致力于梳理健康传播的理论、历史与实务,重点研究医疗机构、大众媒体、家庭、社区、国际组织等场域的健康传播行为,赏析健康报道优秀作品的成功之处,探讨互联网时代健康传播工作的路径与策略。全书兼具学术性和实用性,适合新闻院系师生、媒体人、医疗卫生行业人士和其他健康传播研究者阅读、参考。
-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高晓虹 编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前,社会资本和粉丝文化成为互联网发展中的两个热点问题,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网络综合治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中国给世界提供的解决网络问题的中国方案。本书以“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为主题,全面探讨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国媒体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做出什么样的贡献,如何建立风清气朗的互联网环境,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
传媒蓝皮书颜春龙,申启武,牛存有,赖黎捷本书持续关注中国音频生态发展的最新动态和未来趋势,分享和推介广播频率融媒传播效果评估,解读全国广播频率融媒传播效果EMC融播指数和全国广播市场收听竞争格局基础数据,探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传统广播视频化融合路径,洞察中国网络语音直播、网络音频、有声书读物等在2021年度发展中的新趋向和新态势。本书通过科学、真实的第一手数据和客观、理性的案例分析,全场景呈现中国广播和音频传媒市场的发展和创新成果,为音频产业融合升级提供理性参考和客观依据。
-
中国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理念嬗变与实践探索研究邢祥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政府舆论治理体系的关键力量,我国的新闻发布制度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营造明晰的舆论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书以历史经验为立足点,通过对我国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理念嬗变的梳理和实践探索的研究,聚焦新闻发布制度建设的历史沿革、现实图景、社会职能、完善路径和效果评估五个方面,尝试为新时代我国新闻发布制度的建设提出建议,以期限度地激发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
区域传媒生态结构优化研究董紫薇本书探讨了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城市群传媒生态如何实现优化整合的问题。书中采取传媒生态位测算方法对京津冀和成渝城市群的生态结构进行了测算,分别在用户、内容、渠道和技术四个资源维度上进行测算和分析,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个区域传媒生态结构的理想架构,多维立体和整体联动是未来传媒结构优化的方向,具体来说就是处于相同曾级的传媒公司要避开资源、用户集中竞争的中心生态位,占据边缘生态位,从而得到更多的用户注意力资源。
-
数字人文导论艾琳-加德纳 等《数字人文导论》是一本人文学者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组织材料、分析及发表研究发现的全面介绍与实操指南。《数字人文导论》归纳总结了在学者、图书馆、出版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公众中重塑人文学科各个方面的数字化转向。首先介绍人文学科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历史,讲述人文科学研究者如何研究,研究什么,人文学者及其研究如何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以及反过来,学者们又是如何塑造它的。《数字人文导论》还介绍了数字人文工具及其功能,数字人文学者研究的环境、成果,以及研究的接受状况。对于数字人文项目,《数字人文导论》既注重其理论框架,也注重实操功能,既将其置于人文学科的历史传统中,也注重当前学界的研究语境。
-
传媒类专业课程架构与思政元素高萍学科是知识的分门别类,专业是学科与社会行业需求的结合点。本书聚焦作者所在的传媒类专业,基于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的学理逻辑,以 2018 年教*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政策性依据,针对“新闻学”“广告学”和“编辑出版学”等专业,围绕本科教学的高等基础性和专业性架构课程模块,开掘传媒类专业的思政价值、思政维度、思政理念、思政目标、思政元素、思政意识等与传媒范畴的关联性,进而探寻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