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传媒前沿课刘燕南 主编本书是一本以面向未来为主旨的泛传媒类专业图书,内容来自刘燕南教授主持的中国传媒大学全校性博士生前沿课“跨媒体传播与效果研究”,主题覆盖从未来传播、融媒生态、智能算法、机器人社交,到计算传播、因果分析、文本挖掘,再到智能营销、直播电商、数据测量等多个领域。来自新闻传播领域学界与业界的16位资深研究者和一线从业者就智能融媒时代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有理论思考,亦有实践经验分享,有助于传媒院校师生、传媒从业人员及爱好者了解传媒发展动态,把握行业趋势。
-
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进行时《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进行时》编委会 编2022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全国开展了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典型案例、成长项目征集评选工作,共评出2022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先导单位10家、典型案例15个、成长项目15个。为积极推广2022年度广播电视媒体融合典型案例、先导单位和成长项目的做法经验,图书编委会将上述单位、案例和项目的基本情况、创新做法、典型实例、突出成绩、发展前景汇编成册。通过推广先进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促进相关单位创新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形成媒体融合学先进、赶先进、创先进的浓厚氛围,推动全国广播电视媒体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实现更大突破。
-
现场与在场Ⅱ《三联生活周刊》编辑部本书是《三联生活周刊》2022年报道内容的精选集。涉及当下最热的“元宇宙”概念的解读;将女性从话语场中挖掘出来,展现女性偶像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和可能;记录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探索人物背后的故事。可以说是对中国与世界,年度最为精彩而浓缩的记录。《三联生活周刊》坚持新闻长期主义,重返现场的理念,记者在信息喧嚣的时代,感受自己内心安静的强大力量,记录社会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的变化,大众的社会心理和情绪的变化,观察社会的百态,关心人的性情、情感。同时,他们也借用历史学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当下做的每一篇具体稿子的意义,使之成为这个时代具有史料价值的内容。如此,《三联生活周刊》有雄心逐渐构筑一部视角独特的当代史。本书的另外一个亮点在于每篇文章后面的“记者手记”及“主编点评”,解读相关文章的成功之处,体现了《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写作的标准。因而这也是广大传媒从业者和写作爱好者值得借鉴的一部写作秘笈。
-
江苏出版史曹培根清代是中国古代出版业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江苏特殊的区位优势、经济条件、政治影响和文化积淀,确立了当时江苏全国文化中心和出版中心的地位。清代江苏出版业领先全国,体现在官刻、私刻、坊刻三个系统并驾齐驱,各有特色。官刻方面,产生了《全唐诗》《全唐文》等官修善本;私刻方面,出现了毛氏汲古阁、席氏扫叶山房等影响深远的私人出版机构;坊刻方面,南京、苏州、扬州等地书坊云集,盛行不衰。清代江苏刻书总量庞大、种类丰富、制作精良,将传统出版技术推向极致并采用新的出版技术,开始向现代出版业转型。本书对清代江苏出版史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分官府刻书、书院刻书、佛寺道观刻书、私家藏书与刻书、书坊刻书、各类出版物、出版技术、图书经营管理等不同专题,广采官书、方志、碑刻、笔记、年谱、书目等历史文献,兼及前人研究成果和今存古籍实物,呈现了清代江苏出版的成就和水平,揭示了出版与政治、经济、学术的互动关系。
-
重构传播学丁汉青 杨雅 主编本书是“京师传播文丛”之一种。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技术的普及,不仅将整个社会推向智能时代,而且还改写了媒介生态环境。谁传播、传播什么、对谁传播、如何传播、传播效果如何等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均面临着重新思考、重新建构的挑战。其中,“元宇宙与深度媒介化”“健康信息设计与健康素养”“网络数字痕迹与行为”“人机交互与社交线索”“全球化与数字治理”等等待解之“迷”需要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群策群力、共寻答案。因此,本书旨在回答上述重构传播学转型中不同子领域的若干重要问题,探索交叉学科视域下的传播学学科重构,重新发现社会科学研究的灵魂,针对深度媒介化时代的传播学问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跨学科的探讨与论述,结合认知传播学生理心理研究方法与范式、计算传播方法与范式等,以便拓展目前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视野,加强中西传播学学术共同体的交流对话。
-
江苏出版史袁华本书以时间为经线,分三个时期梳理了民国江苏出版史的基本脉络,努力勾勒江苏出版走向现代化历程之大概。基于出版业的经济、文化双重属性,书中以法律法规、企业制度、经营管理、社会文化、学术思潮、出版形式等为纬线,对民国时期江苏出版的变化、发展及其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
-
汉英翻译与中国文化译介传播杨彩霞本书主要内容囊括三大部分:汉英翻译视域下的中国文化、汉英翻译实践中的中国文化元素、汉译英译者行为研究。具体内容涉及中国文字与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精神、语言与文化关系、中国文学艺术传统及中西文化差异。在此基础上,以汉语和中国文化为主题,揉入语言学基础知识,兼及文学及其他相关内容,以西方尤其是英语文字与文化作为参照物,探讨汉英翻译实践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及应对策略。并以译者行为为研究思路,探讨译者主体性在汉英翻译中的作用。
-
江苏出版史缪小咏本书从明代江苏官方出版活动的组织,地方志的发展与完善,坊刻和家刻的繁荣兴盛,印刷术、装订方式等图书技艺的革新,以及中外出版交流活动等方面对明代江苏出版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总结,并对明代江苏的名志与名家、通俗文学的倡导者冯梦龙、民间刻书的杰出代表毛晋和汲古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个案考察,内容翔实、体例完备、分合有度,是一部论述明代江苏出版史的学术专著。
-
重构知识张伦、李永宁《重构知识:在线知识传播的疆域、结构与机制》旨在探究社会化媒体知识分享平台的知识分享行为规律、知识疆域结构特征、知识构建的动力机制以及知识普惠的技术实现。依托于当前人文社会科学“新文科”建设总体要求,本书基于传播学理论视野,利用信息科学计算技术,结合复杂网络分析框架,致力于解决当前传播学现实问题。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探究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知识传播,提高知识传播效率,推进知识普惠,探究信息技术能够惠及广泛社会群体的可能性与可行方案。 本书适合计算社会科学领域、计算传播学领域,以及信息科学领域的学者与青年学生阅读。书中关于数据分析方法的章节,能够为计算传播学和计算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和教学提供文献支撑。
-
论语新说秦学智《论语新说(上)》一书将反映孔子思想和生活的《论语》放在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下,并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实际,对《论语》的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等思想及其思想价值给出新的诠释和评价。本书具体包括对《学而篇》《为政篇第二》《子罕篇第九》等九篇的解读,对各篇每一章的解说包括原文、引言、释解、译文和拓展五个部分,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实际和道德修养问题进行评价和阐释,讲述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对当代道德教育实践和传统文化传播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