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翻页[英] 安格斯·斯(Angus Phillips) 著,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 译著者安格斯·菲利普斯(Angus Phillips),英国著名出版学者,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牛津国际出版中心主任,牛津孔子学院院长。上海出版传媒研究院组织翻译。 本书从全球化以及媒体的融合性等新视角,在观察全球图书行业、调研图书市场和音乐、报纸等其他领域媒体,以及对作者、数字出版商等行业专业人士进行一系列采访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数字时代图书出版行业赖以发展的三个驱动因素——作者、读者和版权等的新变,结合汲取商科、社会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等一系列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以国际化的视野分析了图书出版行业的基本驱动力,研究了数字化和其他社会发展对图书产生的影响。对于出版学术研究以及出版业经营实践,均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上海市版权局著作权合同登记号:图字:09-2021-0315号
-
网络原创视频文化传播研究王志永 著网络视频尤其是网络原创视频的勃兴,大大改变了现代人的生存及思维方式,成为网络视觉文化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于维系社会生活、实现社会整合、文化认同、价值观重塑以及审美范式转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阶段中国文化语境下,网络原创视频在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政策上的合理引导与行业发展的规制已成为当前网络视频文化建设的重要命题。本书从现象的考察转向对本质问题的批判性研究,把网络原创视频作为一种新型文化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坚持解构与建构相统一,立足于其文化传播的社会和文化向度,探讨网络原创视频文化传播的审美、伦理及价值评判问题,指出了在当下网络文化传播中,网络原创视频占据了特殊重要的地位,在思维范式转移、舆论引导、文化价值观塑造、社会赋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并转化成改造社会的物质力量,进而推动了一整套新的文化价值观体系的建构与发展,促进并丰富了网络文化的传播与建设。
-
中国博物馆发展报告钱益汇 编本报告由首都师范大学博物馆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共同组织行业专家撰写完成。2019~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文物与博物馆事业“十三五”规划收官的重要阶段。总报告重点分析了2019~2020年博物馆发展数据,指出当前我国博物馆事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博物馆数量稳定增长、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服务理念和能力显著提升、运营管理方式不断创新、博物馆资源利用方式和效果明显提升、宣传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等;但博物馆发展仍面临类型和布局有待优化、功能有待完善、人才管理机制亟待完善、科研和学科发展水平有待提升、从业人员不足等问题。本报告专题篇从展览、文创、教育、新技术等方面,探讨非国有博物馆、非遗类博物馆、小微博物馆、流动博物馆等特殊类型博物馆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案例篇与国际借鉴篇则聚焦国内外博物馆管理、教育、文保、展览等特色案例,探讨博物馆在管理制度、智慧化、运营、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此外,本报告还包括2019~2020年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大事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博物馆事业发展回顾,并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我国出台的博物馆方面的政策法规,以飨学界和社会。
-
人际交往与沟通孟庆荣 陈万金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通识课规划教材,共分“人际交往与沟通概述”“人际交往与沟通理论”“人际关系与社会关系”“人际交往能力与相关策略”“人际交往的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人际交往礼仪”“大学生异性交往与恋爱策略”七章,每章开头配以“学习目标”,以使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明确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做到心中有数。章末配以“本章小结”“关键术语”“案例分析”“思考与辩论”,让学生在学完本章内容后能对本章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有整体认识,同时可以结合案例分析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社交场景中。
-
翻转的项目式学习(PBL)及教学实践林拱标,袁泽姬 著本书以项目式学习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为主线,阐述了如何在教学中采用主题设计策略、任务选择策略、过程处理策略和评价多元策略来发展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并以信息技术学科和生物学科为例,进行了教学案例分享。希望能加深广大教师对于借助技术,以学定教、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紧跟课程改革的步伐,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
鉴往知来谢新洲 编本书是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谢新洲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媒体发展管理理论与政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组利用“活史料”——用深度访谈法还原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积累了丰富而生动的一手访谈资料。本书以媒体融合为切入点,收录了其中31位访谈对象的访谈资料,包括中央及地方媒体的从业人员,商业平台的从业人员,对媒体融合有着深入观察和研究的学者等,并按照时间线索,以“报网互动、台网互动、网络论坛、数字出版、新闻门户、全媒体、内容聚合平台、县域媒体融合、理论探索”为框架,将访谈资料加以串联,揭示出媒体融合在我国的源起与发展路径,呈现出媒体融合从自发实践到政治话语再到整体浪潮的发展脉络,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当下,鉴往知来,为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效果、推动媒体融合可持续发展提供方向和思路。
-
新闻报道与受众感知马萍 著“敌意媒介效果”聚焦于受众对媒介偏见的感知问题,发现在中立派受众看来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在非中立的受众看来却隐含着偏见,尤其是观点对立的双方主观地认为媒介报道对自己不利,站在与自己有“敌意”的立场上。本书以敌意媒介效果为研究主题,从受众对争议性新闻的感知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结合受众对媒介报道立场、报道影响的感知分析,试图讨论受众的敌意媒介效果,以及在这种感知对受众意见表达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敌意媒介效果的可行性建议。本书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马萍的学术研究成果,得到了郭庆光等老师的指导,内容文笔流畅、条理清晰,适合新闻传播专业研究学者及相关从业者参考。
-
学术出版的知识服务研究聂静 著本书系上海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出版工程资助项目之一,本研究从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角度,尝试构建开放创新的知识服务环境,抓住学术出版的终极价值,努力实现知识流和价值流之间的平衡,增强了学术出版知识服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设计的集学术知识管理、服务、增值为一体的学术出版知识服务平台,突破了以往的平台构建体系,拓展了知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将知识营销延伸至用户的全谱段知识服务,增强用户的沉浸式体验,提升学术出版的核心竞争力。全书通过文献综述、用户分析、模型设计、模型检验、机制与价值研究、路径研究、路径设计等八章内容,系统阐述了学术出版作为一种专业出版,如何跑赢数字转型升级赛。全书内容精准、逻辑严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值得出版。
-
中国新闻学的星火常志刚 著上编题为《甘惜分的晋绥记忆与晋绥研究》, 收录的是甘惜分老师回忆和研究晋绥的文章;中编题为《甘惜分晋绥时期的新 闻作品》,收录的是甘惜分老师晋级时期采访或编写并发表在《晋绥日报》上 的部分新闻作品;下编题为《从晋级一路走向新时代》,收录的是有关甘惜分老师晋绥时期活动的媒体访谈文章以及甘老师研究新闻学与历史学关系的几篇文章。
-
新中国的民营报纸郑宇丹 著内容简介:本书稿首次全面系统深入地梳理和探讨了新中国民营报纸自1949-1957年间的兴衰史实,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展开了不同以往的分析、解读和论证,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表达了经过独立思考后形成的独到见解,取得了令人称道的研究成果。本书稿的鲜明特点是:一、高度重视对第一手资料的查阅搜集。借助档案馆、报纸保存本以及大量相关文献,论据确凿地考证了这一时期民营报纸的整体状况,并依据可靠史料,细致入微地论述了民营报纸所遇到的新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二、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论从史出,努力拓宽研究视野,力求言人之所不能言。将新视野和新方法贯穿于此专题研究中,从国际环境、国内政治、经济因素、社会网络、文化因循等多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民营报纸生存与发展的独特环境,由此提炼出一些有见地的新颖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