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知识传播
-
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内容包括: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史、应用新闻·报刊实务、应用新闻、广播电视实务、传播总论、大众传播、人际沟通、组织传播、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政治传播、新媒体传播、媒介环境、传播与社会发展、媒体与传播伦理、媒体与传播法、传播政治经济研究、传媒经济、公共关系、广告等21部分,共3263条。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新闻学与传播学规范名词。
-
科普图书出版统计报告2022张志敏,陈玲,黄倩红本书采用统筹筛选的方法,以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数据库为主要数据来源,对2017~2018年出版的科普图书整体数量、类型等进行统计,力求制定一套相对全面的科普图书年度书目,为反映和把握科普图书年度整体出版情况提供参考。本书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统计分析,包括2017~2018年科普图书的出版概况,包括出版地、出版社、学科分布、作译者分析等;第二部分是附录,主要包括2017~2018年出版的部分科普图书书目、科普图书分类数据表、科普图书TOP榜单等。
-
守望出版张铁钧本书汇集了作者撰写的35篇文章,分为编辑心得、出版刍议、发展思考、图书评论、科普习作、新闻采访六个部分,反映了作者在35年职业生涯中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对于科技编辑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有助于青年编辑不断总结经验、寻找规律、快速成长。
-
数字人文导论艾琳-加德纳 等《数字人文导论》是一本人文学者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进行科学研究、组织材料、分析及发表研究发现的全面介绍与实操指南。《数字人文导论》归纳总结了在学者、图书馆、出版机构、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公众中重塑人文学科各个方面的数字化转向。首先介绍人文学科的相关概念及发展历史,讲述人文科学研究者如何研究,研究什么,人文学者及其研究如何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以及反过来,学者们又是如何塑造它的。《数字人文导论》还介绍了数字人文工具及其功能,数字人文学者研究的环境、成果,以及研究的接受状况。对于数字人文项目,《数字人文导论》既注重其理论框架,也注重实操功能,既将其置于人文学科的历史传统中,也注重当前学界的研究语境。
-
新闻传播学专业论文写作杜涛本书结合新闻传播学科的新发展态势,探讨撰写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以及如何在此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科研能力和掌握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在概论部分,分析了学与术的关系、学术论文的特点、分类与写作步骤。在选题环节,提出完整的选题应当包含四个要素: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研究问题和初步的研究方法设想。其中,研究对象是显在的必选项,后三项则是隐含的必选项。选题方法包括顺应学术发展法、关注社会热点法和基层调研选题法。在文献检索与查阅环节,通过正反面案例来说明检索方法,对常用的学术数据库资源进行了分类比较。在研究方法与设计环节,对新闻传播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历史变迁和选用方法进行了介绍,以案例方式对研究设计中的常见误区进行说明。在论文结构与论文写作部分,分析了论文标题制作方法及其新变化,以及对引言、正文和结论写作的规范性要求及常见误区。最后,对学位论文答辩要领进行了简要分析。
-
全媒体情境下的知识鸿沟问题研究刘晖本书研究了社交媒体时代以教育程度分野的不同阶层之间的知识差距。与主流的“知识鸿沟”研究不同的是,本研究把“知识”界定为主观知识。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法,以认知框架理论为基础,同时借用媒介素养论所界定的认知工具,分析了不同教育程度的社交媒体用户对近两年不同性质的媒体议题形成认知的方式。本研究发现,具有较高教育程度的受访者能够使用更加高级的认知工具,对媒体议题构建更加复杂的认知框架。大多低教育程度受访者仅仅使用较低级的认知工具,且多构建简单的认知框架。本研究还发现,不同教育程度的受访者均采用相关性检索、分段式检索等模式来加工介质化讯息。其中,采用直接对应模式、多种整合等模式处理介质化讯息可以凸显较高与较低教育程度受访者之间的知识差距。本研究还考察了教育程度之外的变量对知识差距形成的影响。本研究认为,人际传播因素对“知沟”的形成受制于媒体传播,效果非常有限。个人的直接经历对受访者理解某些新闻议题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信息控制因素是导致较高教育程度与对新闻感兴趣群体与两组低教育程度群体针对敏感议题产生知 识差距的重要因素。此外,不同教育程度的受访者使用社交媒体的方式也有显著的不同,这也是知识差距的显著体现。根据这些发现,本研究在结尾部分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认为缩小不同教育程度群体之间的知识差距应该从丰富较低教育程度群体的认知框架入手。本研究的学术意义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意义之一是对当前“知沟”研究理论的创新,即把受众的媒介素养有机地融入“知沟”研究,为我国学界对“知沟”的研究提供全新的理论视角;另一个意义是研究方法论的创新。当前,海外主流的“知沟”研究属于量性研究,我国也有少数相关的量性研究。本课题采用质性研究法研究“知沟”问题,为传播学界研究该问题提供一种新的尝试。本研究是实证研究,具有很大的实践价值。研究发现对相关职能部门制定行之有效的知识传播战略,提升低教育程度群体吸收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
经济日报40年40篇作品选郑庆东2023年1月1日,《经济日报》迎来40周岁的生日。自1983年1月1日创刊以来,《经济日报》记录、发现、见证了中国经济的每一点变化、每一次变革。这本《经济日报40年40篇作品选》,是40年来《经济日报》履行中央党报责任的坚实足迹,是经济报人挥墨笔耕、艰苦奋斗的情景再现。书中所录文稿均为《经济日报》公开刊发的稿件,包括40年来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事件报道,以及“全国好新闻”“中国新闻奖”的奖项的获奖作品等。
-
好新闻的诞生肖潘潘本书在大量编采案例和故事基础上总结优秀稿件的写作方法,内容分为五辑:好稿佳构是雕琢出来的、精彩标题是推敲出来的、火眼金睛是磨练出来的、新闻感觉是积累出来的、选题策划是挖掘出来的。本书从理结构、做标题、编稿子等角度讲述党报写稿改稿的典型案例和版面纠错的经验故事,从版面编排、新闻策划、热点追踪等角度讲述新闻背后的故事和业界观察。本书具备一线工作指导性,体现了党报编辑的精益求精,为外界了解、学习党报新闻策划等提供了一个窗口。
-
建强用好 深度融合储学军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面向全国县融中心开展“2021年全国县融中心优秀奖项”征集活动,收到全国1000多个县融中心2000多个奖项申报信息。经专家评审委员会初审、复审,集中评议等多轮选拔,共有92家融媒体中心获得优秀奖,73家融媒体中心获得入围奖。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特将“2021年度县融中心优秀奖项”成果集中出版,供广大媒体同仁参考借鉴,携手推进县融中心传播能力和运营水平迈上新台阶。
-
民国广播文献集成·续一艾红红 庞亮 刘书峰 主编本书稿收录了民国时期的广播文献,采用影印原书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关民国广播研究的参考文献。本书包含曾觉之译、国联世界文化合作院编的《无线电广播的文化教育作用》和彭乐善所著《广播战》两部著作,反映了当时中国广播业界的国际视野与价值关怀。第一部《无线电广播的文化教育作用》为译著,出版于1936年,为世界文化合作学院组织相关专家撰写、著名翻译家曾觉之翻译的图书。全书论述了无线电广播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强调了“无线电广播有一种教育力量所需要的条件”,并对“为无线电听众而广播的‘学问课程’与为一般民众的‘普通教育’的广播”进行了区分,认为广播工作者需依据具体情形设置节目,以提高听众的文化水准。第二部《广播战》出版于1943年,作者为彭乐善。全书对世界无线电广播、“二战”期间交战国的广播业及各国对敌广播、宣传战略和秘密电台等进行了阐述与总结。本书的出版将填补民国时期无线电广播文化教育研究的空白,增加读者对国际广播的认识了解,对国内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