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
民族学如何进步王延中,祁进玉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宁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主办,由宁夏大学政法学院、阿拉伯学院承办。中国学界一直提倡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特别是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以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本土特色,建设社会科学的各学科,尽管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但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人类学学派尚未形成。中国的人类学民族学仍然是以西方学界的理论方法为主要依托的学科。作为一个具有80多年历史的老学会,中国学派的建立任重道远,是中国民族学会的历史使命。
-
中国纳西族研究文献题录暂缺作者中国的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维西、香格里拉(原中甸)、宁蒗县、永胜县,四川省盐边县、木里县,以及西藏自治区芒康县盐井镇等。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社会经济生产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农耕文明已取代半耕半牧的生产状态),政治上分散的部落渐趋统一,东巴文化体系逐渐宏大完善,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纳西族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等宗教,还普遍信奉“三朵”神,成为多种信仰的民族。纳西语可划分为西部、东部两大方言区。纳西族有两种传统文字,即东巴文和哥巴文。纳西族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出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神话、传说、诗歌、故事、民歌、大调、笑话、寓言、儿歌、谚语和谜语等。 \n 基于此,本书对有关纳西研究的文献进行系统搜集和整理,旨在弘扬我国多样性民族文化宝库中优秀的纳西族文化,在回顾前人研究贡献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为当下和今后纳西族研究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工具和参考。
-
柯尔克孜族王建新,王铁男《柯尔克孜族/中国少数民族图志(西北卷)》是一部用简洁文字、优美图片串联起来的,向中外读者介绍中国少数民族——柯尔克孜族,普及民族常识,传播民族文化的图书。
-
苗族姊妹歌吴一文,吴德杰,今旦《苗族姊妹歌(苗汉文对照)/贵州民俗文化研究丛书》是苗族古歌类书籍,其内容反映了苗族妇女社会地位变迁,体现了苗族地区母权社会崩溃和父权社会确立的过程。《苗族姊妹歌(苗汉文对照)/贵州民俗文化研究丛书》对流传于贵州苗族地区的《苗族姊妹歌》(3000多行)进行苗、汉文的对照翻译整理,这是首次对苗族口头传统《苗族姊妹歌》的翻译和出版,其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重大。
-
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 第七辑陶琳《大理民族文化研究论丛(第七辑)》主要内容包括民族宗教,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民族社会,后记。
-
苗族谚语格言精选吴一文,吴德杰,今旦暂缺简介...
-
红军将领杨林李光仁2012年7月23日,终于写完了《杨林评传》朝鲜文的*后一页,收笔之余,感到无比的轻松。我很难相信自己居然完成了一个棘手的作业,多亏先辈们回忆长征的脍炙人口的好书和好文章,帮助了我顺利地完成了这项作业。撰写杨林评传是我多年来的心中夙愿。我首次听杨林的名字是1980年就读于延边大学朝文系时,负责78级朝文系朝鲜族文学史课程的李政文老师(后历任中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宣传部部长,州委副书记,吉林省人大副主任)的讲话中得知,当年朝鲜族参加了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其中杨林是*为杰出的代表。从此红军高级将领杨林的名字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延边大学毕业后第二年,1983年5-6月,我坐火车抵达了江西南昌和广州,找到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和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开始收集有关杨林的资料。这时起有一种意念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就是有朝一日要完成一本杨林传记。然而,说来容易做起来何等的难。当时不像现在这样网络普及,信息畅通,要收集相关资料难上加难。我就职于中共吉林省和龙市委党史研究室以及延边历史研究所时,收集到了杨林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东满特委军委书记时的资料,但1932年7月以后杨林去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央军委干部团参谋长参加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等方面的主要活动资料却无从查起。因此,李政文、朴昌旭等大学教授当年执笔的杨林传记文章,除了抢渡金沙江外,杨林随红军长征部分都只能一笔带过。时光荏苒,已过了二十多年。到了2006年,大学同学——延边大学教授金虎雄托我整理杨林、武亭传记。趁此机会整理当时的新资料,写了两位将军的传记文章,刊登在《来华朝鲜——韩国名人事迹述略》中,但杨林传记只有2万字。后通过民族出版社接受了杨林、武亭评传的写作任务,可是那只是我的一种充满豪情壮志的愿望而已。我下决心自掏腰包,沿着当年杨林的足迹去现场踏查。下。杨林的足迹主要遍布于当年的红军长征路上,要经由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甘肃等省和自治区,要过乌江天险和金沙江、大渡河,越过雪山草地。
-
华西边疆评论 第五辑孙勇《华西边疆评论(第五辑)》主要内容包括特稿,边疆学学科建设,边疆史地研究,边疆民族关系研究,边疆经济研究。
-
民族符号学论文集宗争,梁昭 著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族符号学理论框架就已经在西方高等院校的教学与科研上逐渐成型。而中国学界对这一学科比较陌生,存在“日用而不知”的情况,不自觉地使用民族符号学的方法等。民族符号学包含着两个彼此关联的部分:一是民族学的研究者在研究民族问题或现象时有意无意地使用符号学理论对其进行探究;二是将符号学作为一种民族现象研究的总体方法论,视民族现象为“文化系统-语言模拟系统”的一部分,可以视为文化符号学的一个分支。本论文集所选的论文涉及两个部分。希望本论文集的出版能使民族符号学在中国引起重视并蓬勃发展。
-
支格阿鲁洛边木果,曲木伍各,罗边伍各,杰觉伊鸿《支格阿鲁:彝族英雄史诗(彝文)》对四川、云南、贵州地区的多个版本进行整理整合,反映了古代彝族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历算等各个方面,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在人类学、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认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