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
中国西南民族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张世均本书作者以学术研究为 战略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民族院校为民族地区服务、为少数民族服务的思想,在 民族事务委员会、四川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成都市科技局、西南民族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对基诺族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多次实地的调研,提出了基诺族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对策。在“汶川大地震”以后,作者通过对北川羌族自治县、汶川县等地地震遗址的实地调研,分析了“汶川大地震”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的各种影响,提出了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灾后保护与传承的对策。以学校教育的视角为切入点,指出北川羌族自治县学校教育中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优势,分析了北川羌族自治县学校教育传承羌文化的有效途径,并对北川羌族自治县学校教育传承羌文化的绩效进行了评估。青藏高原地区是我国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具有特色的地区,在“ ”倡议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通过分析青藏高原地区在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的优势、存在的问题,提出青藏高原地区藏文化对外传播与交流的对策。
-
中华经典家风故事全国妇联 编写以上两册图书精选了中华古代先贤和革命先辈关于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经典家书家训和家庭美德故事,让读者学习前人的智慧,吸收家庭教育的精华,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汲取正能量,为孩子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家教、家风的生态环境。
-
中国精神的理论阐释鲁力,徐荧松 著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精神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关键。伴随着中国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作用的日益凸显,关于中国精神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重视,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书系统阐述了中国精神的内涵与特点、中国精神的价值、中国精神的时代表现、中国精神的时代谱系、中国精神的教育和中国精神的发展创新,提出了一系列独立而新颖的见解,以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借鉴参考。
-
宁波民俗文化摭谈马任,周娴华,周达章马任现任宁波市鄞州区城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2012年进入社区教育工作系列,在各级各类杂志发表或获奖论文五十余篇。周达章,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教育和教育科研工作五十余年,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主编《芳草地》《中学生传统美德读本》《明理养德》《话说脸谱》《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指南》等专著二十余部,多部著作先后获国家、省、市等多项奖项。近十余年从事地方文化研究,出版《宁波老事体》等著作。
-
天津天后宫行会图尚洁本书为画册形式,有图89幅,为清代佚名画家所绘,包括庆祝门幡老会、天后宫前敬艺中幡圣会等106道花会及花会众人物4300多人,生动地描绘和记录了这些花会在皇会行会活动中的表演内容与表现形式。《天津天后宫行会图》中还有数万余字的“题记”采用天津方言进行描绘和记录,内容丰富,引经据典,平铺直述;“题记”重点将皇会的原貌进行了立体化、多角度、全方位的介绍,是研究展现皇会盛况的经典之作。图中的“题记”天津方言浓重,在当时的语境下,其所使用的文字不甚规范。为便于阅读,本书对“题记”进行了校注,同时还对图中的每道花会进行了简明扼要的“图说”。
-
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沿边地区农村人口发展问题研究黄丽君党的 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沿边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在 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书立足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云南沿边地区农村人口发展问题,通过实地考察、文献梳理、数据分析,对具有特殊性的云南沿边地区农村人口发展特征、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对策建议。
-
客家与民俗张冬青客家民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也是“坚韧自强、勤劳善良、艰苦创业、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客家人筚路蓝缕,从中原往闽粤赣边界山区迁徙定居,繁衍生息,与当地土著交融并蓄,传承发展了客家民俗。客家民俗是客家人生存智慧的集体结晶,是中华民俗文化不可割裂的组成部分,是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研究和保存的价值。本书凡八章,阐述客家人的衣食住行、生产、商业、人生礼仪、医药卫生、民间信仰等方方面面,其中的民间传说、礼俗场面、人物、民谚俗语,皆广接地气,朴实生动鲜活。书稿可以当成客家文化百科全书的普及读物,也可以作为寻根乡愁读本供读者典藏。
-
楚辞屈原,楼宇烈楚辞译注音今注国学经典全套精装羊皮卷二册
-
颜氏家训译注颜之推,兰彦岭【自营包邮】颜氏家训译注康华兰集解全本 羊皮卷一册
-
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王红漫本书是基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围绕“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的主题探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实践,从新时代健康理念诠释、服务体系设计、医养融合发展、友好社区、服务型医院、社会工作建设、健康老龄化大众传播等多方面、多角度探讨如何在老龄化社会发扬和提升慈孝文化、提升老龄人群的自立能力和老有所爱、老有所为、老有所获的劳动潜能,奉献社会,快乐自己,充分调动老年人在其健康促进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达到健康老龄化的“内外合力”,实现健康老龄化战略的动能转换。本书由北京大学“健康中国理论与实证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卫生经济学会老年健康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红漫博士主持编写,由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作序,陈可冀、俞梦孙、高强、彭珮云等十余位业内大咖组成本书编委会,本书的出版有益于为政府机构和社会各界有关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与决策方面贡献智库作用,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