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
《尔雅音图》音注研究论集冯蒸 著“要想把音韵学研究透彻,必须进行专书的研究,即选取一本有研究价值的、前人没有探索过的专书,做系统的穷尽性研究,这样才能够对汉语语音史的建设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尔雅音图》是研究宋初中原地区汉语官话语音的珍贵资料,本书的研究即围绕《尔雅音图》展开。 本书全面收录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蒸倾心二十余年,所发表的25篇专业学术论文,按声母、韵母、声调、音系基础归纳整理,系统展现其研究全貌。
-
瑶学研究 第12辑 庆祝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专辑莫金山本书是在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中国瑶族文化学术研讨会”提交的会议论文中精选的一部有关瑶族文化研究的文集。收录论文和报告内容涉及瑶族历史文化、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旅游开发、民族团结等,其中有关大化瑶族自治县的瑶族研究文章。论文和报告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
-
与海共生[日] 秋道智弥 著,周艳红译 著本书从各个视点描述海洋人的世界。如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等的生态学视点、从饮食文化和公海水产资源等人类学视点、从地域规模到地球规模等等。可以本书针对如何与海共生这一问题,以海人的视角探讨了今天的日本急需面对和解决的诸多问题。本书的构成如下:第一章探讨了大海啸的受灾区如何重建的问题;第二章到第五章,从生态系统、食鱼文化、海洋网络、资源管理四个课题出发,总结了截至目前为止的研究成果和调查报告,并进一步展开了论述;最后的第六章,则在前面所有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海洋的未来论。关于海洋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尤其对于日本大海啸以及核泄露事件的灾后重建问题,需要综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通盘考量。本书可以说是一部兼顾科学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著作。
-
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研究色音 著非物质文化遗产或称无形文化遗产,是相对于物质文化遗产或有形文化遗产而言的。有形文化遗产通常是以文物的形态出现,主要指历史上的物质文化遗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指现存的民族传统文化,是以活的形态出现的,非物质文化更注重技能和知识的传承。本书挑选了基于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有关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论文和调查报告,以期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
-
诗意家园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报告丁宏 著从民族理论与政策的研究与实践、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语言、民族宗教、社会与文化、科技进步与民族发展七个方面对2016年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从多元文化、和谐社会建设角度,各行各业人员均应该对于少数民族事业发展问题有所了解。
-
心连心一家亲杨军,黄艳 著,玉时阶 编《心连心一家亲:广西民族团结知识读本(社区居民版)》主要是根据城镇社区民族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广西各民族团结奋进、共同创建和谐广西的形势而编写的“建设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普通读物。目的是让广大社区群众更好地了解广西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广西各民族团结、和谐、进步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并掌握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了解广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具体实践、基本经验和伟大成就,不断提高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
-
心连心一家亲胡牧君,郝国强 著,玉时阶 编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问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民族政策,弘扬广西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展现广西团结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族群众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建成广西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广西民族出版社原社长朱俊杰编审、覃琼送编审组织策划了《心连心一家亲:广西民族团结知识读本》丛书,分为农民版、社区居民版、青少年版、干部版。
-
中国地学通鉴索文清,张量,徐冠华 等 编《中国地学通鉴(民族卷)》是由全国40多所大学和科研院所300多位地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先后历时5年编纂而成,涵盖了地球科学的主要领域,以经济建设为轴线的指导思想明确,因此,可广泛服务于生产建设各个部门,是制定发展战略、规划、生产布局等方面必不可少的科学参考文献,并有助于提高其科学性、求实性和效益性。全书以其全面的古今发展变化资料记载,为国家的国土资源及能源开发利用、经济社会与文化事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科学研究工作等提供详细、可靠的信息资料并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和强有力的支持。
-
心连心一家亲杜宗景,缑广则 著,玉时阶 编广西地处我们伟大祖国的南疆,是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这里山川秀丽,物产丰富,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不仅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同时铸就了“团结和谐、爱国奉献、开放包容、创新争先”的广西精神。广西的历史是一部与艰苦自然环境长期奋斗的历史。“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恶劣的生产、生存条件,磨炼出广西人民艰苦奋斗、坚忍不拔的意志品格;长期的封建压迫,铸就了广西人民勇于反抗、追求平等的战斗气质;列强欺凌、国土沦丧的危难关头,激发了广西人民不屈不挠、抗争到底的爱国热情。正是源于对故土的深厚感情、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广西人民在这片热土上演绎出了一幕幕惊天地、泣鬼神的人间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