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
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读本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系列读本编写组书中介绍了社区居民迫切需要了解的科普知识,旨在向社区居民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宣传科学发展观,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健康生活等方面的知识,增强社区居民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应对突发事件等的能力
-
湘西苗族民间传统文化丛书石寿贵《湘西苗族民间传统文化丛书》以巴代文化为主线,以苗族巴代原生态的仪式脚本(包括仪式结构、仪式形态、仪式内容、仪式音乐、仪式气氛、仪式因果等)记录为主要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录了苗师科仪、客师科仪、道师绕棺戏科仪以及苗族古歌、巴代历代手抄本扫描等脚本资料,建立起了科仪文字记录、图片静态记录、影像动态记录、历代手抄本文献记录、道具法器实物记录等资料数据库,为抢救、保护、传承、研究这些濒临灭绝的苗族民间传统文化打牢了基础,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必需的条件。
-
古红歌石寿贵苗族古歌是苗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口头叙事诗歌,是苗族民间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是苗族巴代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体裁严格、平仄分明、爱好者众,对研究古代苗族的历史、政治、军事、宗教、文学、艺术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书所介绍的古红歌是苗族古歌的一部分,指苗族人民在婚姻嫁娶、贺喜祈福、节庆祝福等喜事活动及弘扬为人处事正能量中所传唱的歌曲。在苗族人民的传统观念中,一切喜贺庆祝的活动都称之为“红事”。由于篇幅有限,本书仅收集了以婚姻喜庆为主有代表的内容,包括慰宾谢客、开亲结义、宾主赞美、恭贺新春、分姓开亲、讨亲求婚、订婚定婚、插香过礼、酒席互谢、迎宾拦门、祝福等类型的歌曲。
-
长江流域大别山脉地区毛翅目昆虫分类学与区系研究闫云君,邱爽 著本书作者主要于2014—2015年在大别山脉地区进行了一次较为系统的毛翅目昆虫考察,采集、记录该地区的毛翅目昆虫共140种。书中对毛翅目的分类学研究、形态、系统发育和水质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搜集整理了大别山脉地区的相关资料,并结合采集结果对当地毛翅目昆虫的时空分布、季节变化、起源与演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本书中作者采集的所有种均有详细的鉴定特征描述和图片,可供水生昆虫研究者和爱好者鉴定使用。
-
苗师通鉴石寿贵苗族巴代的祭祀仪式由“写、画、雕、扎、剪、吹、打、舞、诵、唱”等形式组成,其主要的内容是诵功和唱功,而诵、唱的内容都是神辞。在具体的某堂科仪中,按其祭祀的场地、时间、原因、神名、诉求、等实际情况,将这些基本模式组合而成整堂仪式的科仪神辞。本书主要收载了“打扫屋(下部)”“祖坛请师”“封牢井”“开牢井放邪师”“巴代回坛”“椎牛起根(上部)”,共6种。在介绍具体的每种通用神辞前,都以“简述”的形式向读者进行简单的解读。本书具有重大的资料文献价值,对抢救苗族民间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苗师通鉴石寿贵苗族巴代的祭祀仪式由“写、画、雕、扎、剪、吹、打、舞、诵、唱”等形式组成,其主要的内容是诵功和唱功,而诵、唱的内容都是神辞。在具体的某堂科仪中,按其祭祀的场地、时间、原因、神名、诉求、等实际情况,将这些基本模式组合而成整堂仪式的科仪神辞。本书主要收载了“悔过”“敬入堂酒”“交剩余的酒”“祝酒词”“神名”,共5种。在介绍具体的每种通用神辞前,都以“简述”的形式向读者进行简单的解读。本书具有重大的资料文献价值,对抢救苗族民间传统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
多维视野的壮族形象建构研究欧宗启 著《多维视野的壮族形象建构研究》围绕着壮族形象建构的问题,分析了历史文献、壮族口述作品、当代壮族历史书写、壮族英雄叙事、壮族山歌活动、文人书面文学、仪式活动、品牌创建活动、全球性交流活动的壮族形象建构功能、建构规律、建构特点,探讨了文化认同在壮族形象建构中的具体作用,总结了壮族形象建构活动的共性规则,为壮族形象的建构实践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多维视野的壮族形象建构研究》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壮族形象建构意识,促进壮族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化壮族形象的建构研究提供了思想、思路、话语和方法等方面的启示。
-
社交礼谌荣彬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风俗贯穿在传统社会日常生活之中,“礼俗相交”正是人们社交活动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式。社交礼作为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随着历史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好客守礼的礼俗观念,鲜活地存在于一代代炎黄子孙的精神血脉中,即便在 ,我们也能在生活中时时体会到它的传统力量。透过这本小书,让我们一同领略传统社会交际的礼仪之道。
-
乡规民约萧放,贾琛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乡有乡约。《乡规民约》是介于家规、国法之间,根植于地方水土与地方社会的成文规范与组织机制。乡规民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在不同的地域空间形成各具特色的治理模式。它的文化理念与实践经验对于我们 加强基层自治、倡导社会德治、推动民主法治、实现乡村善治的现代治理目标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内容包括:乡规民约发展小史;少数民族规约:以侗族的“侗款”为例;乡规民约分类体系及价值辨析。
-
婚礼林加传统婚姻仪礼是中华民族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年的传承与演变,婚礼仪式从《仪礼》中的“六礼”,到朱熹笔下的“家礼婚礼”,到晚清民国的“文明结婚”,再到 复合的、多样的婚礼仪式,婚礼礼仪一直在变化,但也保留了一些古老的形式。本书通过文献梳理、田野调查等方法,将先秦至今的婚礼礼仪利用图文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探寻千年流转的婚礼仪式中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