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
中国百年经典彝族服饰集萃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编著本书集中展现了面向全国遴选出来的最具有彝族代表性的传统服饰60套(件),以“彝族服饰着装实景照片+服饰细节展现+服饰平面AI绘图+服饰文化解读”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力求作到全面、立体地解读彝族服饰文化及内涵。全书共分三卷,上卷主要是展现了云南楚雄地区彝族传统服饰,共计21套;下卷主要是展现了四川凉山、贵州及云南乌蒙山、云南西部、云南红河、云南东南部彝族地区等彝族地区传统服饰,共计39套。本书所展现的服饰有以下几个特色:1.所呈现的彝族服饰多为各彝区服饰中的精品,大部分为私人藏品,属首次公开展示。2.服饰多为民国时期的彝族服装,有的甚至是清未土司及土司夫人的礼服,十分珍贵,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3.这批服饰缝制工艺精湛,很多件(套)服饰都采用多种绣花工艺,如云南楚雄武定县土司夫人礼服,这套服饰就采用了平绣、贴布绣、盘金绣、辫绣、纳纱绣、镶绲等多种工艺,有的工艺现在已很少采用,因此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4.这批服饰所呈现的传统彝族服饰纹样繁多,在一件(套)服饰上集中表现了多种传统纹样,如民国云南楚雄元谋县女服,这套衣服所绣制的纹样就有缠枝花卉纹样、蝶化花纹样、如意头纹样、万字纹样、寿字纹样、五福捧寿纹样、杂宝纹样等,这些纹样绣制精美,喻意丰富,寄托了勤劳勇敢的彝族女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彝区历史、文化的传承。5.所有的这60件(套)服饰都采用了现代高科技技术,电脑绘制了AI图,并在书中全部体现,增加本书的资料性。6.书中文字除了表现服饰的有关特点外,还增加了与彝族服饰有关的知识链接,增加了本书的知识性及趣味性。
-
草原牧俗与道德生活斯仁畜牧业作为 产业,不仅提供特定社会的生存需求,还创造了丰富内涵的草原牧俗特色伦理道德文化。蒙古族畜牧业道德文化是世界诸多同类道德文化中的个案。它本质上属于牧民伦理,是蒙古族牧民调节与自然、牲畜、畜产品以及与他人之间关系之需要而产生的伦理道德规范和观念形态。本书以蒙古族畜牧业为例,提出了“畜牧业伦理”和“牧民道德”的概念,初步讨论其学理意义的同时,试概括了具有整体主义倾向的牧民道德体系。
-
节气之美 食事李敬白暂缺简介...
-
湘西少数民族民歌衬词衬腔研究王斌,王琳琳本书取民歌衬词衬腔的研究视角,以湘西少数民族(土家族、苗族、白族、侗族和瑶族等)民歌为研究对象,在全面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立论,将湘西少数民族民歌置于中国民歌的历史背景中,对其进行音乐学、民族学、社会学、语言学、地理学等学科交叉整合研究,围绕其生成背景、历史发展、体裁题材、衬词衬腔等进行专门研究。通过选择典型的湘西少数民族民歌进行个案阐释,对衬词衬腔与民族方言的关系进行探讨,挖掘湘西少数民族民歌衬词衬腔的文化内涵、功能意义和当代启迪。
-
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贵州省民族研究院,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颜勇,吴嵘,周真刚 编党的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了及时掌握民族地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的情况,贵州省民族研究院和贵州省民族研究学会分别深入三都水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余庆县等地开展社会调查,并终汇编成了《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2020年调查专辑贵州民族地区乡风文明调查)》一书。该书由10篇调查报告组成,主要以民族地区的乡风文明为调查对象,客观介绍了民族地区的乡风文明的具体情况,揭示了乡风文明同教育发展概况、文化保护现状、旅游开发前景、产业发展困境之间的关系,为民族地区乡风文明建设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也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
蒙古族图案蒙汉双语寓意数字化图典于津本书是一部关于蒙古族图案的图典,利用蒙古族图案跟蒙古族文字有着相似表情达意的特点,将近千张蒙古族图案进行分类整理,明确其寓意,并按照蒙古族图典的体例进行开发和编撰,利用小程序检索平台及使用功能将其数字化整理, 终形成可查阅、普及、检索、使用的智能化数字化蒙古族图案图典。
-
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丛书陈明春,张文杰,吴琳,张江龙,石声德本书内容为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四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的第四批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共8类,52个项目,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曲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
-
西夏民族关系研究刘建丽本书为“十三五” 重点图书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西夏学文库”之一。本书稿共分五章,针对两宋时期少数民族关系史展开研究论证,综合利用传世文献,全面介绍西夏各个少数民族,收集整理宋代西北民族关系史资料,全面梳理宋代西北民族关系的资料。本书充分采用了黑水城出土的官私文书、法律文献、文学作品等大量西夏文文献资料,对西夏民族关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悠悠牧歌本书编委会《悠悠牧歌(1—4册)》被列入内蒙古出版集团2020年度蒙汉文重点图书及信息化数字化转型升级重点项目。内容是《内蒙古画报》之“悠悠牧歌”栏目精选作品集,分《衣食住行礼卷》《四季牧歌礼卷》《文娱时空礼卷》《婚俗礼事礼卷》4册出版。《衣食住行礼卷》主要讲述蒙古族衣食住行和社会习俗;《四季牧歌礼卷》主要讲述内蒙古各地区多民族融合形成的地域文化;《文娱时空礼卷》主要讲述牛、马、骆驼、山羊、绵羊五畜及畜牧过程中形成的衍生文化习俗;《婚俗礼事礼卷》主要讲述蒙古族那达慕的男儿三技和其他竞技类项目。
-
遗产的生成与传统的延续王思渝该书以王思渝博士对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直波村的两次调查资料为基础而写成。直波村保留的两座八角碉楼体量宏大、现存状况完好,在整个嘉绒地区均属于少见;同时,罗梧楞寺(旧址)也属于嘉绒地区年代较为久远并且与重大宗教历史人物有关的历史建筑遗存,保留有较为完好的壁画遗迹以及建筑格局;直波村还极有可能代表了一种“半城半庙”以及土司差役所在的军事性城址相复合的形态,可以成为土司时代地方治理在物质空间上的见证;从文化景观或者活态遗产的角度,整个村落也传承着在嘉绒地区具备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传统和整体风貌,村民们在山林崇拜、宗教信仰等问题上仍保有活力,物与非物、自然与人文呈现出和谐互动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