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
-
迎城隍王昊,刘珂 著户县北乡迎祭城隍民俗活动2009年被评定为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4年被评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户县北乡参与人数很为众多、村民喜闻乐见的大型民俗活动,是建设乡村文化的核心力量,本著作通过实地考察、客观记录陕西关中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节庆民俗”活动,发掘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机制及体制的重要意义及作用,从文化复兴角度去探索乡村振兴之路。
-
丹砂庇佑张颖,彭兆荣 著本书是我国第一本以人类学理论范式为基础,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乡土景观进行“绘本民族志”书写的探索实践。全书以作者在贵州务川龙潭古寨七年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为线索依据,整合地方历史文献、口述、影像以及仪式风俗等活态资料,通过手绘形式同村民们一起追忆还原地方原风景——丹砂庇佑下的村落生命史与日常生活意趣。就学术价值而言,将“绘本”作为实验民族志语体,一是探讨人类学“诗学”审美的入口与限度,即在人类学表述危机之后,促使其理论面向感官世界分类,为理解人类的创造行为和创造过程打开新门路。二是溯源继承中国文化体性特具的“格物致知”“图文并举”传统,落实实验民族志的本土化表达。就社会价值而言,乡土景观关乎族群历史记忆与身份认同。当中国传统村落陷入“千村一面”危局之时,本书将龙潭人的记忆与现实通缀、符号和象征叠合,也是一部别样的村史,寓乡情于图景,或许在多年之后会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有机会按图索骥,留住乡愁。
-
拉合尔的冬天不会冷谭必友 著这是一本由教授、博士生等众多学者在南亚(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拉合尔市)开展田野调查时所写的各种纪实性与即时性的文章汇集,大多以田野笔记、散文、游记、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等形式写作。《拉合尔的冬天不会冷》真实记录了巴基斯坦的现状、中巴友谊、中巴经济、田野考察等重要信息,文章可读性强,并且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这对于想了解巴基斯坦的社会字、民族学、人类学等研究的学者有重要启示。《拉合尔的冬天不会冷》是一本融知识性与学术性为一体的田野调查个人成果文集。
-
满蒙的探查[日] 鸟居龙藏 著,马福山 译本书是作者于20世纪20年代在满蒙地区进行第八次探查的概要记述。本书以作者研究和探查的时间为顺序,重点对历史从考古学的角度做了记载,其中对渤海古城、辽代、金代有重点记述。在作者考查过程中,探查到许多遗迹遗物,对此也做了较详尽的描述,有助于后人了解满洲及内蒙古东部地区当时的人文、历史、民俗、宗教等。本书可视为集考古文物调查与民俗调查为一体的民俗学图书,书中大量的资料、图片和说明对于研究少数民族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
新疆各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著中国政府白皮书。 国务院新闻办14日发表的《新疆各民族平等权利的保障》白皮书介绍,新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生建设和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各民族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共同开发建设,共享幸福生活,经济权利得到有效保障。白皮书称,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实现了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巨变,农牧业现代化发展强劲,工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融合发展,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白皮书指出,在中央政府和对口援疆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新疆采取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一系列有力举措,新疆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白皮书显示,新疆切实保障劳动权,坚持把促进劳动就业作为**的民生工程,充分尊重劳动者就业意愿,为各族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有序进城就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基本实现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全就业。
-
小镇有道杜华君 著本书是一部民族学专著,作者以宁夏北部一个回汉杂居的集镇:黄渠桥镇为考察对象,在深入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道路发展纳入地方社会变迁和国家发展战略的视野,以 道路 为脉、以 桥 为点,历时性地考察了黄渠桥镇变迁的过程,以期揭示道路与回汉共栖地域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和演化逻辑,同时进一步理解形成西北地区多民族团结互助、族际互惠和经济互补共同体的历史与当下,据此阐释多民族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的文化自觉之 道 。
-
当代美孚方言黎族经济变迁研究张鹏 著《当代美孚方言黎族经济变迁研究——基于海南西方村的田野调查》通过梳理历史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展现了西方村美孚方言黎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变迁。作者尝试通过构建经济生产、经济交换、经济角色、经济生活的四要素框架,使“经济变迁”概念进一步明确化和可操作化。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著为抓好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编写了本书。本书紧密结合当前我国民族工作实际,涵盖了民族工作领域各个方面的工作内容,对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作了多方面、系统化的阐释,为创新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
游牧民生计方式变迁与心理适应研究李静,刘生琰 著随着社会的发展,大部分北方游牧民族都面临着从游牧到或定牧或农耕或城镇的转型,这种转型与变迁改变了其原有的生计方式、生活空间、传统文化及心理结构。我们的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玛曲为主要切入点,同时辅以青海玉树的调研及甘肃肃南裕固族地区的调研,依靠翔实的调查资料,在借鉴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从民族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多角度重点探究了甘南藏区牧民生计方式变迁与心理适应问题。围绕游牧文化变迁所带来的民族心理变化,集中对“民族文化变迁与心理适应”进行深度研究,依据民族心理学原理,提出了文化变迁语境下民族心理适应的外部机制与内部机制,是一项对文化变迁与心理适应所进行的深度研究成果。
-
民族、性别与社会发展研究杨国才 著本书是2019年7月于云南大理召开之“回溯与前瞻:民族、性别与社会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之优秀论文集。全书由“民族文化与社会性别”“教育与社会性别”“经济发展与社会性别”三个部分组成。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有文化,反映着每一民族特有的性别追求;每一民族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承载自己的性别教育;而经济发展又影响性别关系发展。“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历程同促进男女平等发展的历程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具有更丰富的时代内涵。”本书从民族文化入手,运用女性/性别视角和方法,挖掘本土社会发展中少数民族妇女的发展理论传统和实践资源,来丰富与拓展中国男女平等的理论;同时,在挖掘本土男女平等的理论与实践,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性别社会学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等方面作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