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
反贫困社会工作徐丽敏反贫困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领域。本书首章阐述反贫困与社会工作,在对贫困、反贫困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明确了反贫困社会工作的本质,以及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实践的空间、途径与实践意义。第二部分评介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西方社会工作中的一些流派进行了介绍,包括发展性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优势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赋权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第三部分为中国反贫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在回顾中国反贫困行动的实践逻辑与现实路径的基础上,思考“后脱贫时代”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
可行能力建设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田北海本书从可行能力建设视角出发,以可行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现实需求、实践经验及其有效路径研究。在理论研究部分,全面梳理可行能力贫困理论及其对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启示,对“何为可行能力”“贫困家庭的可行能力现状”“可行能力视角下的致贫机理”“可行能力建设的减贫效应”和“可行能力建设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原理与路径”五个核心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在实践经验分析部分,基于实地调研,选取社会工作者参与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就业帮扶、社区适应和因病致贫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的典型案例,以可行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对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绩效进行评估,总结以可行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教训及其启示。本书将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可为各级扶贫工作者、科教服务工作者、高校和科研院所反贫困研究人员、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提供有效借鉴。
-
名家谈调查研究魏礼群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根据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本书围绕新时代党员干部“怎样做有效的调查研究”这一主题,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新时代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3个专题,辑录了20位专家学者的文章或讲话,就如何继承传统、提高认识,科学制定方案,掌握实情科学决策,以及写好调研报告等,展开全面深入的论述和讲解。本书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很多文章都是作者的调研实践感悟,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关于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的具体内在要求和方法路径的阐述,对于广大读者和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全面扎实推进调查研究工作,以科学决策解决发展难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
无薪主妇[日] 上野千鹤子 著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特殊的劳动,维持着人类社会的正常运转,劳动者却在市场上被视作“无业”,且不被回报、不被评价、不被感谢。这项工作被人们称作家务劳动,从事者大多是家庭中的女性。在本书中,上野千鹤子回到了自己女性主义之路的起点——主妇研究。她讲述了自己开始研究女性学的契机,正是从母亲不幸的婚姻中发现了主妇们无偿进行家务劳动的普遍状况,影响日本学界的“无薪劳动论”则脱胎于此。她从女性的家务劳动价值不被认同、不被回报作为入口,逐步揭露了女性的劳动价值被持续剥削、长期隐形的社会病灶。在此基础上,她将性别问题纳入到更广泛的权力结构中,从追求“弱者也能安心生存”的社会理想出发,系统地梳理了自己从“主妇研究”到“照护研究”的研究历程,阐述了其基于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的无薪劳动理论、劳动市场底层中的女性困境思考、“官·民·协·私”的福利多元社会构想,以及日本老龄化社会下照护的哲学实践。痛快地拆解了现代社会固有的女性压抑结构,提出旗帜鲜明的犀利见解:停止以爱为名的剥削,主妇不是免费的“恋家劳动者”,她们是应该被尊重、被看见、被回报的社会劳动者。
-
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周汉民 主编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于2011年成立,协会旨在总结运用上海世博会公共外交经验和成果,服务国家整体外交和发展大局,为促进上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增进中外人民理解与合作发挥平台和桥梁作用。2023年,上海公共外交协会即将迎来第一个轮回年,回顾这一历程,协会以加大对外交流对话,增进了解、减少误判、摈弃偏见,达到有的放矢、增信释疑为目的,主动创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公共外交实践活动,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许多公共外交的宝贵经验、工作品牌和实践案例。本书以纪实为主,主要反映上海公共外交协会成立12年来,积极创新,带领协会会员探索开展的公共外交实践活动。以纪实散文、记叙文、回忆录、口述历史等为主要体裁,以讲好上海的公共外交故事为重点。书稿追求内容真实、语言详实、文风朴实,兼具知识性、生动性、趣味性、可读性,图文并茂,注重融合上海特色和时代特征,打动读者的心灵,给读者以启示和启迪。
-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 著,张成文 译现代生活中工作和教育的压力,让人们渐渐失去对于自我实现的自主性,厌烦情绪增加,工作和学习自然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马斯洛所提出的以兴趣、爱好为代表的心理动机,对人类自我实现的意义远超所有人的想象,是时候把自主权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人性能到达的境界,取决于你想到达的境界。在这本书里,马斯洛深度探讨了自我实现与超越、男性和女性的认知、教育的目标和意义以及社会与个人的协同作用。他颠覆性地提出了超越性动机,带你进行自我实现的高峰体验。风靡全球,超越了心理学范畴,揭示了人性与自我实现的本质,书中提出的超越性理论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心理学研究者和爱好者,咨询、营销、管理等领域工作者的心理学入门书。
-
动机与人格[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 著,林萱素 译《动机与人格》全面讨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人本主义伦理学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马斯洛关于人性、人的需要、人格发展的动力和规律、社会改革和促进健康人格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的观点和理论。《动机与人格》是马斯洛心理学理论的奠基之作,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之作,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新伦理理论体系的形成。
-
边界的意义刘洪一本书系深圳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比较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研究院承办的“变局下湾区人文的融合与引领——第三届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论坛’”和“边界的意义:跨学科跨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第四届深圳大学‘饶宗颐文化论坛’”的会议论文集。本书收集会议中二十余篇由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发表的高水平演讲论文,围绕“边界的意义与哲学探讨”“经典重塑与新文明探索”“跨学科跨理论与方法创新”“湾区人文与文化引领”四大议题,从哲学、文化学、政治学、社会学、史学、文学、教育学、人文地理与区域研究等角度,开展跨学科、跨文化、面向实际问题的广泛而深入的理论研讨。
-
服务基层治理的传播模式重构董子铭本书为成都市民政局“郫都菁英百人培养计划”委托项目的成果图书,为服务于基层治理的研究性论著。本书分为理论与形势、模式与路径、实践与案例三个篇章,立足于基层治理的现实需求,不局限于地方融媒体和公共文化资源为主体的地方传播体系,将社区乡村的党群工作和社会工作中的传播活动一并纳入统筹考察的视野,探讨基层治理的媒介环境、时代要求、舆论统筹、群众路线,梳理出动态平衡的基层传播活系统模型、满足必要多样性的基层传播路径,同时结合西部地区的社工服务、宣传工作等案例分析,试图通过以传播学的视域,探寻到强化基层在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中经络连接与筋脉疏通的角色作用的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及实践指导价值。
-
中外文化与文论曹顺庆《中外文化与文论(53)》是比较文学领域学术研究论文集,为印度古代文艺理论史专号,内容分为三编,分别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印度古代文艺理论史”(分为四个部分“印度文学与文论”“印度古代艺术理论”“印度文艺理论的影响研究”“印度文艺理论的平行研究”)、文化与文论、来稿选登。该书主要是介绍古代印度文学艺术理论,分析古代印度文学艺术作品;这些内容占据本书大部分篇幅;同时兼顾介绍了不同学者在西方文论、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比较文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