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
中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机制研究阙明坤在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背景下,建设一批高水平民办高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中国民办高校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但也有少量民办高校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实现了“洼地崛起”。本书构建了中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的评价指标体系、圈层结构模型,形成中国高水平民办高校生成机制模型,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为建设高水平民办高校提供了参考,对于促进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价值。
-
国别区域视域下的百年变局与东亚合作杨鲁慧 张淑兰 邢永凤在百年变局与新冠疫情双重叠加的冲击背景下,大国关系面临着冷战以来最为复杂的局面,国际政治格局充满着不确定性,本书旨在从国别区域视阈下的百年变局与东亚合作角度来认识东亚,试图在政治安全、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等各个领域构建多元复合的战略互信和建设进行积极有效的道路探索。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为“互信与共建:东亚变革新趋向”,中编为“合作与发展:东亚与南亚的区域间互动态势”, 下编为“文明与互鉴:东亚人文交流与相互认知”,内容丰富,聚焦热点问题,具有一定的学学术价值。
-
生活儒学与现象学黄玉顺本书是作者过去20年一系列关于“儒学与现象学”文章的结集,分为五编,各编的文章按照发表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呈现作者思想上的变化。这五编分别为生活儒学与现象学综论、生活儒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生活儒学与舍勒现象学、活儒学与海德格尔现象学和生活儒学与加达默尔诠释学,每一编收录了相应的文章。本书是作者过去20年一系列关于“儒学与现象学”文章的结集,分为五编,各编的文章按照发表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呈现作者思想上的变化。这五编分别为生活儒学与现象学综论、生活儒学与胡塞尔现象学、生活儒学与舍勒现象学、活儒学与海德格尔现象学和生活儒学与加达默尔诠释学,每一编收录了相应的文章。
-
骑手的世界朱迪,崔岩,郑少雄,高文珺本书关注骑手的世界。称其为世界,是因为在骑手所受困于其中的“系统”之外,他/她们还有宽广的生活领域和工作领域,他/她们在这些领域里捍卫生计安全、寄放情感依托、建立社会联结,并建立起自己作为“神圣”劳工的主体性。本书主要基于大规模全国性问卷调查,力图呈现骑手群体的人群画像及其就业、家庭、消费、社会态度等特征。此外,我们精心选拔了50多名善于共情的青年知识分子,去观察、访谈乃至实践骑手的工作和生活过程,获得了极其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本书的理解和分析正是建立在这些鲜活的资料上的。本书还对促进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促进就业减贫和乡村振兴、促进高质量就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提出了政策建议。
-
未来地球(美)肯·希尔特纳 著,姜智芹、王佳存 译我们总在书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往昔。100多年前,梭罗的瓦尔登湖小木屋引领了回归自然的潮流。但是,人类与大自然是否真的和谐相处过?伊甸园式的过去又是否真实存在?这究竟是被建构了数千年的古老假象,还是真的可以扭转地球生态的衰退趋势?本书作者希尔特纳以独特视角解构田园理想的人文蜃景,提出关于未来地球的全新转向。
-
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一体化研究张晓杰 著本书紧紧围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以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一体化发展为研究主线,阐述城市群区域以高质量发展一体化率先探索共同富裕的内生性需求与驱动性逻辑。重点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为案例,分析推动区域共同富裕的探索实践模式,以期为其他区域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参考。
-
体验型社会[英]斯蒂芬·迈尔斯(Steven,Miles)“有缺陷的消费者”真的找到了归属感吗?工作真的能给我们提供消费所不能提供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吗?我们利用体验、消费、品牌打造的“楚门的世界”,距离幻灭还有多久?我们日夜不停地生产,却创造了一个让我们感到沮丧的消费世界。我们“外包了我们的自由”,并“贬低了我们的个性”。这是一个自我的时代,也是一个没有自我的时代。从某个角度看,这是一个自我实现大获成功的时代, 一个人类成为崇拜对象和价值观终极来源的时代。然而,从相反的角度看,我们目睹了自我的毁灭。我们生活在一个忙于寻找归属感的世界中,作为消费社会的公民,我们永远在获得满足的路上,而永远不会真正获得满足。当代资本主义不再只是要求我们购买物品,还要求我们购买体验。作者斯蒂芬·迈尔斯分析了消费、工作、旅游、社交媒体等多个领域,探讨了消费文化如何殖民“体验”,揭示了“体验型社会”的内核在意识形态和心理社会层面存在的冲突。本书是对体验型经济的批判性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日益精巧的日常渗透。
-
反贫困社会工作徐丽敏反贫困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领域。本书首章阐述反贫困与社会工作,在对贫困、反贫困与社会工作的关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明确了反贫困社会工作的本质,以及社会工作介入反贫困实践的空间、途径与实践意义。第二部分评介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对西方社会工作中的一些流派进行了介绍,包括发展性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优势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赋权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生态系统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第三部分为中国反贫困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在回顾中国反贫困行动的实践逻辑与现实路径的基础上,思考“后脱贫时代”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
可行能力建设视角下的反贫困社会工作研究田北海本书从可行能力建设视角出发,以可行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反贫困社会工作的理论依据、现实需求、实践经验及其有效路径研究。在理论研究部分,全面梳理可行能力贫困理论及其对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启示,对“何为可行能力”“贫困家庭的可行能力现状”“可行能力视角下的致贫机理”“可行能力建设的减贫效应”和“可行能力建设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原理与路径”五个核心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在实践经验分析部分,基于实地调研,选取社会工作者参与易地扶贫搬迁人口就业帮扶、社区适应和因病致贫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的典型案例,以可行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对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绩效进行评估,总结以可行能力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反贫困社会工作的实践经验、教训及其启示。本书将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可为各级扶贫工作者、科教服务工作者、高校和科研院所反贫困研究人员、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与研究生提供有效借鉴。
-
名家谈调查研究魏礼群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根据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本书围绕新时代党员干部“怎样做有效的调查研究”这一主题,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调查研究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新时代如何做好调查研究工作”3个专题,辑录了20位专家学者的文章或讲话,就如何继承传统、提高认识,科学制定方案,掌握实情科学决策,以及写好调研报告等,展开全面深入的论述和讲解。本书主题鲜明、内容充实,很多文章都是作者的调研实践感悟,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特别是关于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的具体内在要求和方法路径的阐述,对于广大读者和党员干部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调查研究的部署要求,全面扎实推进调查研究工作,以科学决策解决发展难题,具有重要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