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
创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蔡莉,郭润萍创业生态系统能带来大量的创业机会,促进创业活动的高质量发展,然而目前对创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创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在对外创业生态系统研究全面综述的基础上,对创业生态系统的内涵、构成及评价指标进行界定,并围绕创业生态系统形成的核心构念,即机会集和共生关系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进而提出创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机理框架,并结合案例研究揭示共生关系与机会集开发的互动作用机制以及机会集形成机理。通过计算机仿真方法挖掘创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机理。《创业生态系统形成机理》丰富和拓展了创业机会理论和创业生态系统理论,也为创业主体如何在生态系统中实现快速成长提供指导,同时为各类孵化载体以及政府部门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提供启示。
-
自我提升动机与消费决策靳菲自我提升指的是人们维持积极自我观的需要。作为核心的人类动机,人们对自我提升的追求渗透到了日常选择与决策中。本书从消费者的多样化寻求和亲社会行为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探究。不仅回答了自我提升动机如何塑造消费者自身选择的问题,也揭示了其如何影响消费者与他人关系的问题。不仅对自我提升动机,多样化寻求以及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文献是有益的补充,也对社交媒体时代的营销与非盈利组织营销实践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n
-
古典学评论徐松岩《古典学评论》是由西南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古典文明研究所、中希文明互鉴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2014年秋创办,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每年春季出版一辑。《古典学评论》旨在探讨世界古典文明、文化及相关问题,以期促进古典学术发展,推动文明互鉴和国际学术交流,提升国内古典学研究水平。本刊重点研究西方古典学,兼及中国古典文明和世界诸文明比较研究;提倡严谨扎实的学风,注重创新、探讨、切磋和争鸣。设有多个栏目。
-
美国重要历史文献选读叶英《美国重要历史文献选读(修订版)》遴选篇目共34篇,时间跨度从殖民地时期到21世纪,文献类型包括著名的演说词、政论、宣言、司法判决、文学作品或其他形式的文献等,全书为了凸显美国历史与文化的演变和发展,让读者对其不仅有一个纵向的认识,也有一个横向的了解,该书编排以文献产生的历史时间为顺序,而不是以主题思想为板块。这样,读者更容易观察到在同一历史时期,美国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的关注点和生存状态。
-
现代技术风险的哲学理路与安全价值论欧庭高全书共六章,以现代技术风险冲突为主线,从公共治理的视角,综合运用哲学、系统科学、管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有针对性地分析了现代技术冲突的主要问题;注重学术研究和实际相结合,探讨了有关现代技术风险的防控治理、规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思路和办法;站在理论研究前沿,展望了从现代技术风险社会走向安全社会的内涵和路径,提出了未来构建安全社会的设想。
-
美国社区学院亚瑟·M,科恩,卡丽·B出版30多年来,《美国社区学院》已成为美国高校教职工、管理者、校董、政府官员和学者必备的参考书,他们往往关注社区学院在美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的角色,社区学院提供的服务以及对周边社区产生的影响。现发行第六版,这一版的《美国社区学院》增加了“学生进步与成果:问责制的新时代”这一新的章节;新增了围绕着批判性思维、公民参与和可持续发展来重新构建通识教育这一概念的案例,以及讨论营利性院校的附录。第六版还包含了关于社区学院最近扩展趋势的分析,比如:纵向扩张;跨部门合作;学生和教师的特征;在校学生类型;税收生成和各州的拨款分配模式,包括基于绩效的拨款;远程学习;各州推动转学和衔接大学所做的努力。此外,作者还对目前针对社区学院的一些批评言论做出了回应。第六版《美国社区学院》内容全面,目标读者是所有关注社区学院的发展目标及其在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人。书中对社区学院每一个功能的描述和分析,可以为那些想学习他校成功经验的管理者、参与课程修订的教职工,以及那些寻求改进课堂的教学人员提供参考。《美国社区学院(第六版)》还适用于准备进入社区学院求学的学生,以及那些关注社区学院政策和学生进步与成效的董事会成员和政府官员。该书每一个章节还包含了用于反思和讨论的引导性问题。
-
组织伦理视域下我国大学诚信建设研究黄艳本书从组织伦理的视角研究我国大学诚信建设,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道德责任解析大学诚信的内涵、本质、特征及内容结构;阐释大学诚信的个体价值、组织价值与社会价值;审视我国大学诚信现状,对当前存在的大学组织诚信失范行为进行危害省思和成因剖析;从精神培育、制度安排和环境优化等方面追寻我国大学组织诚信建设的具体路径。
-
徐杰舜文集徐杰舜徐杰舜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学术研究,至今已有50余年,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30余本,研究领域为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他是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汉民族研究中心主任,以及10余家学会秘书长、理事等,有着扎实的学术历程,丰富的人生阅历。更为关键的是:其一,在众多学者研究各个少数民族时,他另辟蹊径,挑起汉民族研究这一熟悉却又陌生的重任,30余年持续不断地“深挖一口井”,出版了《汉民族历史和文化新探》《汉民族发展史》《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汉族风俗史》(1-5卷)、《中国汉族通史》《中国汉族》等。他对汉族的研究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同,同时他的研究也使得在民族划分中人数最多的汉族有了自己系统的研究,为中国“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他汉民族的研究历程就是自我在多学科知识中不断跨越与合作的结晶。其二,当学者们都在呼喊着人类学中国化时,他开始了从纸上到实践的研究历程:开研修班、办学术会、出专刊、带学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知识共同体的实际联系和沟通,并在其中广泛开展了与学者们的学术合作。
-
从课程到课堂张绍军全书主要由5部分组成,即绪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与课堂关系的新认识、中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分析、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到课堂走向之必然、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未来改革之主体及行为分析、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到课堂走向之实践策略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借鉴——一个亲历者的体验。全书分析与探索了从“制度课程”到“文本课程”再到“实践课程”,即从课程到课堂的重要性。
-
理念 行动 建构张传燧本书分别论述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未来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在先进理论年和理论指导下所采取的教改行动及其建构策略。在理念部分,着重论述了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确立的“课堂比课程重要、教师比教材重要、学生比学科重要”的“三个重要”理念;在理论部分,论述了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本土课程教学论”,以及在其理论指导下生长出来的“四生课堂”教学模式理论;在行动部分,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并对中学课堂教学现状、小学语文数学外语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实地建构性探索;在建构部分,着重对“四生课堂”进行了理论建构并介绍了实践探索过程,最后从深化课程改革角度提出了“五会型教师”培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