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
中国农村研究 2022年卷上徐勇本书为华中师范大学主编的中国农村研究辑刊。本卷为2022年上卷。本书分为4个专题,第一个专题地方治理研究论文2篇,乡村振兴共计收录论文6篇,对乡村振兴中乡村治理提出了从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研究论点;农村基层治理研究更是从乡村振兴视角研究农村合作社、农民社区治理研究农村的经济发展问题;海外农村研究收录1篇,对中国发展经验能否有效促进非洲农村进行了探索。这些论文大部分是国家社科基金或者教育BU人文社科基金的阶段性成果。
-
瑞典社会政策视域的性别平等政策研究李思然本书为作者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博士论文,并获得该校优秀论文称号。全书共分七章,从五个方面阐述了瑞典性别平等的政策:首先从宏观方面对瑞典性别平等政策等基本概念演进及涵义进行规范性的研究阐述;阐释其社会基础与理论基础,探究与解决其社会条件与理论资源问题。其次,从历时态方面,通过大量一手资料的挖掘与梳理,系统分析阐释瑞典性别平等政策的制定、出台、改革与演进的过程;分析瑞典性别平等政策体系的建构过程;再次,从共时态方面,分析瑞典性别平等政策的目标价值体系与内容结构及其政策实施的效果;第四,从量化分析的方面,以大量客观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建模方法以求证前述瑞典性别平等政策的有效性,并利用聚类分析与方差分析法对欧洲各国与世界各地区性别平等的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总结瑞典性别平等政策的经验,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从就业政策、家庭政策、妇女参政及社会性别主流化四个方面分析了瑞典性别平等政策提供给我们的经验与启示。
-
中国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能力研究报告李小瑛国家高新区是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本书遵循科学性、多层次、可比性、动态性原则,从创新要素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主体互动和创新产出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9个三级指标的高新区创新指数体系。本书进一步总结了中国高新区的整体发展趋势、结构变化、空间分布,以及代表性区域的发展特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深度演进的背景下,本书对于中国高新区提升创新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
王嗣均地缘人口学术与人生王嗣均本选集收录王嗣均教授50余年科学研究生涯中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一是城市化研究系列论文。二是人口迁移与户籍制度改革研究系列论文。三是人口地理总论类论文:城市化与城市发展,人口地理学,人口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四是国内外报刊对王嗣均教授的评价。学术借鉴的需要。随着国家现代化建设迅速推进,经济和人口的空间格局进一步发生深刻变化,广义人口地理研究领域面临不少新问题和新机遇。
-
三十而立暂缺作者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社会史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是目前国内社会史研究的三所重镇之一。本书是为庆祝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成立30周年汇编而成,内容主要为社会各界、中心已毕业学生、中心在职工作人员的随感及回忆性文章整理而成,内容生动活泼有趣,可读性强。该书的出版将生动呈现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30年来的学术历程,以及中国社会史研究30年来的学术走向,这本书所记载的旧人、旧事及学术取向,值得所有对社会史感兴趣的人驻足观看。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出版价值与意义。
-
灾后重建视阈下的社会重构研究王正攀灾后重建是灾害治理的重要环节。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中央政府组织动员各省市对口支援受灾地域,灾后重建成绩举世称赞。2013年芦山强烈地震后,采取“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的“新路子”,受灾地域灾后重建成效显著。本书以上述两次特重大地震灾害为背景,以其典型受灾地域的社会重构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种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灾后重建视阈下的社会演变机理,力图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本土化的参考样本。
-
中国整合式卫生医护体系发展报告董家鸿中国整合式卫生医护体系建设是实现“健康中国”的有效途径。本报告通过系统梳理整合式医疗发展的全球共识以及文献资料,提出我国整合式卫生医护体系建设的多方考量;通过大量实践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整合式卫生医护体系的理论建设,为我国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促进健康中国建设总目标的实现进行了积极探索,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
现代化进程中的印度教育杨明全 等本书稿围绕现代化进程中印度的教育改革这一主题,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印度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教师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领域的改革及其举措进行了系统梳理;此外还根据印度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选择了几个重要的主题进行剖析,包括科学技术教育、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等,力图全面展示印度政府这些年以来为教育所做出的努力。研究印度教育改革,可以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个参照系,在与印度的对比中我们能更好地透视我国教育改革的成就与问题、机遇和挑战,从而坚定我们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
走进农民日常生活聂家华农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依靠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最深厚的执政基础。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和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也是后扶贫时代实施“扶志”与“扶智”、培育新型农民、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本书沿着“理论建构—实证分析—对策建议”的研究进路,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理论和日常生活理论为观察视角,依据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和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立足农民日常生活领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学理依据、面临的现实挑战和具体路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第一,对本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学理依据进行了系统分析,为考察当代中国农民日常生活的运行图式及其变迁趋势、分析面向农民日常生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的现实境遇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对当代农民日常生活的内容、结构、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农民日常生活变迁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第三,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契合农民日常思维方式、符合日常生活实际、对接农民认知
-
全球意识和跨文化能力的测评与发展崔奇在国际交往不断深入、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大学生的全球意识和文化智能培养是其中的关键一环。高等院校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才培育者,尤其要主动增强国际理解能力,从全球化的角度来认识当下国家和世界发展的前景,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多元文化的共生和包容之道。本书首先考察了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全球化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梳理全球化教育、全球意识、文化智能等相关术语的定义,然后结合高等院校师范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师范生全球意识与文化智能的策略及方法。此外,通过全球意识量表和文化智能量表来测评师范生的文化敏感度,找出影响师范生全球意识与文化智能的相关因素,进而提出改善全球化教育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