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
爸爸,我要钱花比傲 著一个无法泯灭理想的少年与现实的抗争与妥协。一场跟财富与心灵有关的北美采访游记。一部“80后”涉世的梦想教程。这是一本奇特而真诚的书。2005年3月,新浪网财经频道的一个小编辑平生第一次迈出国门,去采访《富爸爸穷爸爸》一书的作者罗伯特·清崎和莎伦·莱希特。他所接触和了解到的美国的社会环境给他造成了巨大冲击,而罗伯特·清崎和莎伦·莱希特的思想则深刻地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他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思索在周围浮躁的泥沼中如何坚持自己的梦想。在当代中国各种矛盾突出的情况下,要如何面对社会转型给现在的年轻一代造成的困扰与机遇,如何平衡梦想与现实的差距,成了本书要探讨的主题。
-
天才还是疯子余凤高说到那些凭着天赋灵感而能于瞬间完成非凡创造的“天才”,您的脑海里或许马上就会出现一长串的人名,如贺拉斯、但丁、弥尔顿、莎士比亚、歌德、海涅、拜伦、惠特曼、巴尔扎克、雨果、乔治·艾略特、斯威夫特、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狄更斯、波德莱尔等诗人和作家,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凡·高等画家,施特劳斯、贝多芬等音乐家,亚里士多德、笛卡儿、康德、黑格尔、培根、伏尔泰、霍布斯等哲学家,以及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但是您知道吗?这些天才人物中有不少同时还是精神病人!谁是天才,谁是疯子?狄德罗说“没有一个伟大的心灵不带一粒疯狂的种子”,叔本华说“天才和疯狂相互为邻”,乔治·桑则更言“天才和疯狂之间的距离还不到一根头发丝”……
-
厚黑学李宗吾 著首次以“台北图书馆”镇馆精品《厚黑学》完整手稿为底本整理出版。从字里行间真正感悟李宗吾原版《厚黑学》的精髓,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亲自为本书作序,此次出版还收录了林语堂、柏杨、南怀瑾为本书所写的序言。“读过中外古今的书籍,而没有读过李宗吾《厚黑学》者,实人生憾事也!”——林语堂“这本书之好,在于告诉国人,一个盖世奇才,对日非的世局,其内心的悲愤痛苦是如何沉重。”——柏杨“厚黑教主的为人道德,一点儿也不厚黑,甚至是很诚恳、很厚道的。”——南怀瑾“我们李家的四大怪杰——李耳(老子)、李卓吾、李宗吾、李敖。”——李敖我于民国元年,曾写一文曰《厚黑学》,此后陆陆续续写了些文字,十六年汇刻一册,名曰《宗吾臆谈》,中有一文,曰《解决社会问题之我见》。十七年扩大之为一单行本,曰《社会问题之商榷》。近年复有些新感想,乃将历年所作文字,拆散之,连同新感想,用随笔体裁,融合写之,名曰《厚黑丛话》。自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一日起,每日写一二段,在成都《华西日报》发表,以约有二万字为一卷,每两卷印一单行本,现已写满六卷。我本是闲着无事,随意写来消遣,究竟写若干长,写至何时止,我也无一定计划,如心中高兴,就长期写去,如不高兴,随时都可终止。惟文辞过于散漫,阅者未免生厌,而一般人所最喜欢者,是听我讲厚黑学,因将二十三年北平所印《厚黑学》单行本,略有点窜,重行付印,用供众览。许多人劝我把《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重印,我觉得二书有许多地方,应该补充,叫我一一修改,又觉麻烦,因于丛话中,信笔写去,读者只读丛话,即无须再读二书,因二书的说法和应该补充之点,业已融化丛话中了。十六年刊《宗吾臆谈》,李君澄波,周君雁翔,曾作有序。十七年刊《社会问题之商榷》,吴君毓江,郝君德,姚君勤如,杨君仔耘,均作有序。一并刊列卷首,聊作《厚黑丛话提要》,俾读者知道丛话内容之大概,苟无暇晷,即无须再读丛话。《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业已各检二本,寄存四川图书馆,因忆自非家中尚有数本,撮取来一并邮寄南京、北平及其他图书馆存储,借表现在所写《厚黑丛话》与昔年思想仍属一贯也。
-
社会学与生活(美)理查德·谢弗(Richard T Schaefer) 著;刘鹤群、房智慧 译社会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它不但涵盖性别、种族、阶层、年龄等议题,更是许多生活化知识的积累,是结合人类、环境、政策、时代等生活中所有一切的学问。社会学家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使得工作机会从美国转移到中国,女性在公共场所具有什么样的地位,以及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对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等关系到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正如谢佛教授所建议的,要将你看到的材料与你的生活和经历联系起来。本书简洁分明地定义与分析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注重功能理论、冲突理论和互动理论的平衡阐释,强调社会学家检验与质疑人们日常生活行为的独特方法,教导读者如何运用社会学的想像力来探讨自己生活情境中的社会议题。在全球化的视野下使用跨文化的实例说明性别、年龄、种族、族群和阶级等社会区隔及其影响,并提供最近几年来社会学重要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
-
暗算麦家无名英雄浮出水面,与精秘相纠缠的悬疑情节,天才的成长,诡异的想象,莫测的命运,荒诞的现实。他们没有名字,只有代号,他们没有声音,只有行动,他们没有眼泪,只有悲伤,他们没有日常,只有非常,他们偷听天外之音,他们破读无字之书,他们行走在刀尖上。
-
社会学概论王雪梅 主编社会学是社会科学之林中的一门新学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学也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理解,并对我国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社会学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身、理解社会,又是掌握现代社会许多必备本领的基础性学问,政府决策、项目投资、企业、行政管理等等都离不开社会学知识。社会学的独特视角使它更能发现社会生活的本质。目前,它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文科的重要课程,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本书共分11章,分别为“绪论”、“人、社会、文化与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社会制度”、“社会控制”、“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人口”、“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涵盖了社会理论研究的大多数内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面貌。本书是一本供各类人员初学社会学的入门指导书和参考书。
-
先站住再站高章晟曼晟曼,世界银行历史上最年轻的常务副行长,也是华人在国际经济组织中职位最高者。他在世界银行的十年里,每天平均工作15-16小时,跑遍了165个国家,管理着3500亿美元的资产。本书的内容主要回顾了章晟曼在世界银行这个精英云集、世界最大的金融发展机构里,怎样站住、站高的?晟曼世界银行历史上最年轻的常务副行长,也是华人在国际经济组织中职位最高者。他在世界银行的十年里,每天平均工作15-16小时,跑遍了165个国家,管理着3500亿美元的资产。章晟曼在2005年底离开世界银行,出任世界最大的商业银行花旗银行的全球副主席,同时开始着手传记的写作。在知名的国际组织里,中国人还非常少,担任领导职务更是凤毛麟角,而他的际遇正可以给大家做一个借鉴。本书的内容主要回顾了章晟曼在世界银行这个精英云集、世界最大的金融发展机构里,怎样站住、站高的?
-
谈性正浓荆歌“谈性正浓”是作家荆歌于《青春》杂志全力主持的专栏,被评为年度 “读者最喜欢的专栏”。苏童、叶兆言、毕飞宇、李敬泽、车前子、林白、李洱、叶弥、邱华栋、戴来、魏微、朱文、洁尘、麦家、葛红兵、施战军、徐坤、朱文颖、张者、洪治纲、金仁顺、陆离、韩东、刁斗、王小帅、陆川等近百名作家、诗人、导演激情讨论,话题包括网恋、异国爱情、性骚扰、外遇、变性、性描写、性感、私家侦探、选美、换妻、电影分级等数十个,关于爱,关于性,他们丝丝剖析,出语不凡,他们在对话中展示思考的魅力。这是一部敏感话题的对话录,更是一部情感生活的指南书。
-
大龙脉张嵩山、任荣会十九世纪后半叶,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中国兴起开办洋务”热潮,相继出现了机器局、制造局、轮船招商局等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官办企业。然而,生产所需的煤炭却完全依赖进口,就连航运轮船都要烧“上等英国煤”。为摆脱洋人控制,洋务派官僚奕祈、李鸿章决心发展煤炭采掘工业。 不料光绪二年冬,北洋兴建磁州煤矿失利,几十万两银子打了水漂,引起朝廷一片责难。李鸿章派上海著名大实业家唐廷枢秘密北上勘察,发现开平大煤田。然而因清东陵惠陵地宫渗水,保守的醇亲王以开平乡民乱掘小煤窑,泄了皇陵龙脉地气为由,禁止开平办矿。李鸿章请出恭亲王奕新出马打通关节,这才组建起以唐廷枢为总办。官督商办的开平矿务局,采用西式机器采煤。由于担心暴露一桩冤杀案.东陵工部郎中博兴和遵化知州郎瑞千方百计阻挠办矿;当地乡民也为自身利益,屡屡与矿务局发生冲突;英国领事和怡和洋行大班为把持中国煤炭市场,不择手段地设套陷害。素有富国强民之心的唐廷枢矢志不移,步履维艰地建起了中国近代第一座大煤矿——唐山矿。 大型煤矿必然借助铁路运输,然而铁路却是清代大忌,朝中顽固派大臣屡屡上书,向慈禧条陈铁路之弊。李鸿章为避免因路废矿.也拒绝唐廷枢修筑铁路的一再请求。眼看开平煤炭积压成山,运不出去.唐廷枢只好动用上千劳力,历时逾年,修建一条十八里长的铁路,用马拉车厢;再开挖一条八十里运煤河,沟通蓟运河,将煤转由海路运至天津。如此辗转装卸、运输,成本比铁路运输高出二十倍。唐廷枢在不断争取火车运输合法化的同时,派雇用的英国机师秘密制造“龙”号机车。英国机师擅自试行机车后不久,光绪东陵祭陵时遭遇地震。慈禧将其归咎于机车行驶,震动龙脉,惊扰了地下祖宗。唐廷枢被投入遵化大狱,唐山煤产量也随之急剧下降。几个月后朝局骤变,甲申易枢。中法交战,机器、制造各局催要煤炭,慈禧开释唐廷枢。 为了实现铁路运输,唐廷枢说服李鸿章,步步为营地先邀请朝中顽固大臣坐火车参观唐山矿,改变他们的观念;继而在紫禁城里专为慈禧铺设了一条几里长的小铁路,供她坐着小火车游玩三海,从而打开中国火车禁区。不仅唐山十八里铁路获准行驶火车,朝廷还允准再延长八十里铁路。醇亲王视察北洋水师时,李鸿章又以巩固海防为由,说服他同意将铁路再延长到天津,既运输煤炭物资,也兼营客运。从此.中国才有了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铁路。 可是,因接连发生英国领事骗取开平股票和唐廷枢举借洋债,展筑铁路的事,激怒了慈禧,李鸿章被迫放弃唐廷枢,起用慈禧推荐的远房亲戚为矿务局总办。三名英国矿师、机师愤而辞职。为中国煤炭工业和铁路运输沥尽心血、积劳成疾的唐廷枢,在去职途中病故于天津。李鸿章与北洋官僚悉数到场吊唁,各国驻津领事馆一律降半旗,向这位中国近代工业的开拓者致哀。
-
相声门《新京报》 编郭德纲,中国相声界的传奇人物,33岁,个子不高,身材微胖,喜欢眯着眼睛笑,籍贯天津,8岁学艺,1995年来到北京。后创办“德云社”,是中国“把相声带回剧场的第一人”。曾经在大栅栏广德楼说相声,后来搬至天桥乐茶馆说相声,每个周末,场场爆满。2006年1月在解放军剧院举行“ 新年相声大会”,一票难求,返场多达22次,新浪网在线直播,有20多万网民在线收看。在赢得相当多资深相声迷狂热追捧的同时,也遭到了主流相声界的非议。他称自己为“非著名相声演员”,与那些在电视上出头露面的“著名相声演员”有意区分。他有自己的网站,自任版主。在网上搜索“郭德纲”的名字,可以找到2G的相声音频,全是郭德纲的 “钢丝”在现场录制然后又传到网上的。听郭德纲的相声,已经成为很多人每天的功课。有人称他是“相声界的草根英雄”,但是,他更愿意接受一位知己好友给他的称谓:“雅痞”。相声是什么?中国人好像都知道。“都知道”的意思是说,反正就这样,没有什么超乎想像力的东西会发生在相声这门“艺术”身上。就好像你早上来到一个国营早餐铺子里,那就意味着你来之前就已经接受了必须吃火烧、油条、豆浆的现实,这铺子里只卖这个,要想得到广东早茶极富创造力的五花八门的惊喜,这里没有。有人说了,相声不是已经“新”了吗?我们也在创新啊。郭德纲说得好,“好比厨师炒菜,你可以发明新的菜,但最起码你得知道什么叫炒勺,哪个叫漏勺,你拿着痰桶炒菜说是革新,那他娘的谁敢吃啊”。所以,本书遍访相声界各阶层人士,把相声的生存状态和相声门里的法则做了一个真实的梳理。通过这次梳理,有心人也许能看到我们真实的相声和真实的“郭德纲们”。而我们的“郭德纲们”,究竟怎样才能够不再总是“戗着茬儿”地生存?相声,能不能成为我们生活艺术的常态,而不是变态?这些问题,只能留待“郭德纲们”去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