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
-
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马小红模式是一种成熟、稳定的存在状态,是发展的方式,也是人类文明的综合表现形式。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法文明模式有相同(相通)之处,比如,都经历了神权法时代,都有着身份等级制度,都以公平、正义为追求理念,但延绵时间最久、稳定成熟并独树一帜的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更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以“沿波讨源”、渐进完善的发展方式经过数千年的打磨,不断臻于完善。就制度而言,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刚柔兼顾,软法发达,法律不仅有止恶的禁止作用,更有扬善的导向与鼓励作用。就体系而言,在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中,多种法律形式无不以“礼”为核心,礼法水乳交融、完美契合。就思想理念而言,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将王朝推崇的以儒家为本的主导法思想与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主流法思想相统一,形成尊礼守法的社会共识。中国古代法文明模式是辉煌的中华古代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其中的“黑洞”;其凝结了古人的法律智慧,是我们发展现代法治的动力与平台,而不是包袱与羁绊。
-
社会学基本概念[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英]菲利普·萨顿(Philip W. Sutton) 著, 王修晓 译本书介绍了一系列精心挑选的基本概念,这些概念塑造了社会学,并将继续为社会学铺筑道路。除了简短的定义外,作者对每个概念都进行了扩展讨论,将其置于历史和理论背景下,探讨了其在使用中的主要含义,介绍了相关的批评意见,并为读者指示了其在当代研究及理论说明中的演化。本书包括十个主题,通过全球化、现代性、数字革命、消费主义、社会流动、生命历程、身份认同、后殖民主义等基本概念,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社会学的画卷。
-
土地的黄昏张柠这是一本文化研究中国化的实验性著作。本书试图结合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方法,对中国乡村经验及其微观权力形态进行全面的文化分析。 本书全方位涉及农村文化的各个层面。与历史学家和社会问题专家的宏观权力分析视野不同的是,本书从微观权力及经验冲突角度入手,通过对时间、空间、器物、身体动作的符号分析,更为细腻地叙述了宏观权力结构在乡村经验各个层面的转化过程。其中涉及:乡村器物(农具、家具、玩具),身份等级,农民的时间体验和空间经验,微观社会学视野中的身体姿态、表情、声音,乡村社会分工和职业等级各个方面。 通过对乡土社会的“事实呈现”,本书进一步将分析引向农民心理学、农民哲学和乡土精神现象学领域,可以称作一部乡土文化的“小百科”。本书还采用了理论逻辑融会于叙事过程之中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白色天空下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入围温莱特文学奖短名单《华盛顿邮报》年度十大好书《时代》《时尚先生》《出版人周刊》《柯克斯书评》年度好书一个更热、更多洪水和干旱以及更多灾难降临的世界正在逼近。我们处于一个全新的地质时代——人类世。人类不仅是在表象上改变了自然环境,而且是从里到外影响了海洋、森林、河流,以及超过半个地球表面的地形。我们甚至从生物基因上改变植物、动物的种类。人类的力量越来越强,却在更多层面上失去控制。我们将在书中读到最前沿、最疯狂的对抗全球变暖的计划:向平流层发射微小的钻石或其他微粒——“就像是给这个世界洒下小精灵的魔粉”——模拟火山爆发后的情景,利用反射颗粒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温度。太阳能地球工程起效迅速,但也伴随着未知的副作用。研究者们可以确定的是,这将改变天空的模样,新的“天空蓝”将会是白色。这一次,科尔伯特将考察人类如何在有时勇敢、有时愚蠢的情况下,为了控制自然而改变自然,如何在几十年间摧毁那些几百万年才创造出来的事物,又将如何试图通过干预自然来挽回自己造成的破坏。
-
印度大都市治理赵春雨当今城市治理的特点是地方事务管理参与者众多,这就提出一些有待调查的问题:到底谁在规划和管理城市事务,是个人还是机构?公共的还是私营的?又是怎么规划和管理的?这一进程中有哪些共同利益?在何种条件下可以采取合作行动?城市治理的众多参与者相互作用的关键动机是什么?本书以德里、孟买、加尔各答和海得拉巴的一系列案例研究为基础,围绕上述问题讨论了印度大都市的治理问题,对21世纪初10年印度大都市治理的变化特点进行了基于不同部门的比较性研究。书中分析了自由化和权力下放后发生的变化,侧重于初级教育、医疗保健、贫民区改造、供水和卫生、垃圾管理五个公用事业。
-
命运、限制与渴求[瑞士]安妮拉·杰斐 [瑞士]埃琳娜·菲斯利 著;陈炫颖 译“我生命中的意义是什么?我获得过什么样的学识?是受到了什么的影响?我的工作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当衰老如期而至,我又把精力放在了何处?”在C.G.荣格去世前的五年时间里,他与本书作者安妮拉·杰斐围绕着这些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漫谈。他的许多见解可以在由安妮拉·杰斐汇编和出版的《荣格自传:回忆、梦与思考》(Erinnerungen,Träume,Gedanken von C.G. Jung)一书中找到。但是,在那部旷世佳作中并没有展现他向安妮拉·杰斐分享的所有内容。由安妮拉·杰斐创作的这本《命运、限制与渴求:卡尔·荣格传》汇集了荣格迄今为止未发表的所有陈述。杰斐认为这些陈述相当重要,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荣格的本质、他的著作,还有他晚年时期的思想,它们不应当被遗忘。 此外,书中还补充了作者整理、出版本书的过程与涉及的文献资料,力图为我们提供另一种视角,更全面地了解荣格的思考。这或许是我们最“接近”荣格的一次机会,也或许是我们在智者的引领下更深入了解自我的一次机会。
-
当代美国的罪与罚詹姆斯·福曼 著,马洁 译1994—2000年,詹姆斯·福曼任职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公设辩护人服务处,代理被指控犯罪的成人和青少年。福曼发现,美国社会长久以来针对毒品泛滥、枪支暴力所采取的措施,最终创造出严酷的大规模监禁制度,而其中受害最深的就是以非裔美国人为代表的美国少数族裔。在毒品与暴力泛滥的街区长大的孩子,整日如临深渊。为什么刑事司法体系没能保护他们,反而将他们推落悬崖?挣扎于穷困社区的年轻人,无法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为什么一次被捕记录就将影响他们终身?为什么在大规模监禁时代的美国,每个人承担的风险并不均等?围绕这些问题,福曼讲述了关于非裔美国人及其领导者的故事。种族主义曾经掠夺了他们祖辈的生命和财富,如今依然钳制着他们的生活。《当代美国的罪与罚》以深刻的洞察力检视了美国当代司法的历史渊源,通过缜密详尽的调查研究追溯了美国种族不平等的根源。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民群体的新媒体空间参与与乡村社区认同感研究庄廷江暂缺简介...
-
后真相[美]李·麦金太尔 著,张美华、相欣奕 译究竟何为后真相?是自说自话的观点、多数民众的错觉,还是政治操纵的工具、明目张胆的谎言?这个世界存在真相吗?我们还能相信什么?从否认关于吸烟、疫苗、进化论和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到认知偏差的心理根源,从社交媒体塑造的信息孤岛,到后现代主义的哲学观点,本书追溯了后真相现象的形成根源,揭示出后真相的本质:它是一种信念至上的断言,其危险之处在于,制造者迫使他人接受观点而无视证据,使人们陷入脱离现实的风险。因而,真相重要,一如既往。当有人试图蒙骗众人,我们仍可以决定如何应对,能否及时明察真相,也取决于我们自己。
-
名记者是这样炼成的里工,杜研该书是中国言实出版社策划的“范例100”丛书之一。全书围绕如何做好记者、如何写好新闻报道两个问题展开。内容分为十章,分别对如何制作标题、锤炼导语,以及消息、通讯、特写、评论等各种体裁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等内容进行了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