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总论
-
婚礼展演与文化旅游刘从水著以婚姻元素为创意内容的婚礼展演,既是文化商品,又是对婚姻本质的生动诠释与形象表达。婚礼展演具有多维表达方式和仪式属性,且指向婚姻内涵。婚礼是理解婚姻的关键要素,认知和解析婚礼展演有助于理解婚姻本质及其社会关系。本书基于云南旅游景点中婚礼展演个案的田野调查,呈现旅游情境下的婚礼文化现象,契合了当下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体现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本书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探究了婚礼文化商品所折射的符号意义与婚姻本质,阐释了婚礼展演的存在基础、建构途径和多重影响。
-
西南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式保护研究王萍著传统村落是维系中华民族根性文化的重要单元。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对维护中华文明多元统一、确保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生态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书论证了对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实施建档式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制度标准建设,中观层面的档案管理体系建构,微观层面的档案管理、利用和数字化技术运用三个维度探索西南民族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式保护的实现方式。本书可为民族地区申报传统村落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为民族传统村落规模保存、规范管理村落档案及传承、传播村落文化提供技术方案,为政府部门开展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工具性支撑,为其他文化保护工程中必然产生的档案管理及开发利用问题拓展新思路和提供方案借鉴。
-
考虑股权合作的闭环供应链价值共创研究张伸著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推动绿色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等重大战略部署,对加强闭环供应链链上、链外合作,进而促进与消费者共创价值和提升环保效应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书将以单向持股、交叉持股为例的链上企业股权合作形式和以股权众筹为例的链上企业、链外主体股权合作形式纳入闭环供应链价值共创体系中,揭示了股权合作提升闭环供应链经济价值、环保效应的有效途径,提出了“供应链 多元主体”的闭环供应链价值共创模式。
-
西北地区早期工业化与民生设计研究谢玮西北早期工业化的萌芽与发展、功能与作用,既反映了外来文化的碰撞与博弈,交流与融会,也折射出近代西北民生设计的演进与变化。本文围绕西北地区民生设计现状与产业背景,即社会时局、舆情民俗、制作特征等近现代中国设计发展成因中关键的基础条件,通过对晚清至新中国初期西北地区民生设计的现象研究,还原民生设计销售方式、产业形态和设计创意,揭示晚清至新中国初期西北地区民生设计的演变规律、文化价值及社会价值。探究该地区民生状态、产业条件对近现代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影响和孵化、促进、提升的具体作用,从设计学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西北地区民生设计发展中对消费主体选择的变迁,并切实关注消费主体的成本考量、行为习惯,生活方式。西北地区民生设计产销业态的社会价值是逐渐接受文明生活方式与先进生产方式,正是与传统设计产销业态在本质上的差异,才造成新旧两种产业在西北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围绕着设计意识、生产方式、销售途径,形成冲突、突破、拓展,继而逐步实现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西北地区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生活与生产业态营造的社会氛围和文化语境,其有别于传统手工业发展的环境,本文正是在此条件下考量西北地区民生设计发展的产业链,阐释与设计行为有关事物的血脉基因,还原西北地区民生生活与设计成长过程。
-
日本美学译谭王向远 著《王向远泽学四书》是王向远教授以译学研究为主题的四部书的丛编,包括翻译理论建构(《翻译文学导论》《译文学:概念与体系》)、译学史研究(《中国译学史新论》)和翻译经验谈(《日本美学译谭》)三类内容,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作者在译学领域的探索,形成了相对完整而又独特的译学体系。《日本美学译谭》是作者首次结集出版的古今译学史专题论集,目的是在翻译史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作为一门学问的“译学”。《日本美学译谭》以中国译学思想的发展演变为线索,以译学概念、范畴、命题的提炼、辨析、阐发与理论论争为基本层面,探赜索隐,沿波讨源,在一些重要的基本问题上提出了新材料与新观点,有助于中国译学史的充实与更新,也为今后的译学理论的建构提供学术史的基础。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丁立磊本书对于基于专题任务驱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理论、模式、实践分别进行了研究。首先探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内涵及理论基础,并对于当前高校思政课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将专题任务驱动与高校思政课结合,阐释专题任务驱动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分析专题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厘清专题任务教学模式的基础;展开专题任务驱动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基本思路,依托多元思政资源对教学模式改革。而后利用实践验证专题任务驱动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线上线下融合、专题案例、“大班教学,小班研讨”、“三维创新”、基于“四可”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案例,实际展示基于专题任务驱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效果。后从保障机制和评价体系构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可以说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
学校社会工作视域下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研究刘海鹰,刘昕大学生弱势群体是高校中的一一个特殊学生群体,他们在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竞争能力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况,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明显弱于其他学生。恶劣的生存状况严重影响弱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存在也说明了当前高等教育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状况,是新时代社会矛盾的一一个缩影,研究大学生弱势群体,帮助他们祛弱变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对大学生弱势群体进行帮扶和救助。研究结果表明,学校社会工作可以有效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问题,学校个案工作、学校小组工作和学校社区工作三种方法各有优势,配合运用,适时补充,能够取得的救助效果。
-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改革与发展成就综述张宝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我国人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鉴于此,为总结回顾十年间人社工作取得的成就,积累经验,凝聚共识,激励人社系统广大干部以昂扬的斗志迈向新征程,策划出版《十八大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成就综述》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本书正文部分从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行风建设和乡村振兴六个角度,力求全面展现十八大以来人社系统取得的突出成绩。为提高效率,稿件拟以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发表的综述及述评为主,并辅以重要活动图片。
-
社会语境中的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研究陈发俊本书是一部专注于科学素养测评与社会语境关系研究的著作。作者立足于科学社会学视角,运用社会语境分析方法,构建了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的社会语境分析模型,阐释了社会语境变迁对公众科学素养测评宗旨、指标体系、问卷及问项等多方面的影响;立足于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的社会语境分析模型,分析了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我国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的相关对策与建议;基于社会语境系统性视角,探讨了不同社会语境中公众科学素养的比较问题,指出公众科学素养水平国际比较或群体间比较的价值局限性;通过综合分析公众科学素养测评的历史数据,指出科学素养养成与公众个性特征之间存在关联性。基于科学社会学视角,运用社会语境分析方法,论述二战后,科学素养概念产生、演变及公众科学素养测评实践活动与世界范围内社会语境变化之间的联系,考察不同社会语境中公众科学素养测评实践,分析我国当代社会语境下公众科学素养测评存在的问题。
-
中国青年发展蓝皮书邓希泉本书是年度出版物,是对中国青年发展状况进行总体描述的著作。要内容包括青年发展总报告、重点青年群体发展报告、青年发展重点领域报告和青年热点焦点现象研究、青年的社会年龄研究五个部分。本书是对我国青年发展状况全面解读的权威性著作。书稿中收录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若干研究员在2018-2019年间的研究成果。全书在青少年发展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本书立足于国家青少年研究针政策,集结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多年研究成果,在此领域具有一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