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总论
-
300个“第一”(英)伊莱恩·亨德森著;毛世英译本书从跨越时代的角度提供了人类取得成就的历程的简短介绍,范围涉及“历史”、“政府与社会”、“科学与技术”、“工业与商业”、“艺术”等诸多领域。
-
求是斋丛稿钟肇鹏著本书收作者20世纪40~90年代的单篇论文百余篇,分为校雠目录学论丛、哲学史论丛、道教论丛、文史论丛4个部分。
-
开启真理之门的金钥匙王恩荣,张培勤著本书包括:真理、通向真理的桥梁——科学方法论、历史运动规律所揭示的真理、真理是不可战胜的等内容。
-
靳极苍文集靳极苍著本文集收录“听课小结——谈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关于中学语文习作批判问题的建议”、“我和我的老师们”、“中西方人权的差异”等。
-
侯仁之学术文化随笔王毓蔺编本书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学科理论篇、城市规划篇、环境变迁篇、献芹建言篇、教泽流长篇。
-
现代中国陈平原主编本辑收有《论五四作家的文化背景与知识结构》、《左翼文学与“现代派”》、《光绪二十四年的古文》、《现代儒学论》等22篇文章。
-
疏放的中国人郑利华著本书是七彩中国人丛书中的《疏放的中国人》分册。书中以大量的历史故事及生动的文笔,从深处探讨了中国人品格中所含的特有的文化素质,以及它们的历史文化的根源,以此打开了解我们民族性格的一扇窗口。
-
创新时代的理论探索汪涌豪,蒋佩芳主编全书上篇围绕“四个如何”,对当今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了探索;下篇则集中展示了调研所得,凡所论及的课题,皆与21世纪上海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尽管,从观点上说,有的还不够成熟,但大多带有青年人特有的敏锐和勇气,反映了他们的认识和思考,是值得认真一读的。
-
徐梵澄集徐梵澄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文选》是根据李铁映院长的倡议和院务会议的决定,由科研局组织编选的大型学术性丛书。它的出版,旨在积累本院学者的重要学术成果,展示他们具有代表性的学术成就。《文选》的作者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资深专家、学者。他们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贡献。《文选》中所收学术论文,以作者在社科院工作期间的作品为主,同时也兼顾了作者在院外工作期间的代表作;对少数在建国前成名的学者,文章选收的时间范围更宽。 本书就是其中一册。
-
冲突与解构杨雁斌,薛晓源编选国内知名学术杂志《国外社会科学》曾陆续刊登过不少评介西方学术思想和学术流派的文章,受到读者的关注和好评。这些文章涉及面广,从西方思想史到当代文化批判,从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到当代新兴学科和理论前沿,从单一学科到交叉学科,几乎无所不包。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文章也有了一定的系统性。对其稍加梳理,大致可以看出西方学术研究发展的思想脉络。但是由于这些文章分散在各期,系统阅读多有不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从中挑选出一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结集出版。于是我们面前便有了这部《冲突与解构:当代西方学术叙语》。片断:从地缘政治到人道管理:一个必要的旅程/〔美〕理查德·法尔克/杨凤珍译地缘统治形式如雨后春笋迅速涌现。尽管它们现在还不稳定,但其轮廓日趋明朗。就未来前景人们提出了许多地缘管理的设想,但就是否存在地缘管理以及至少在25年内地缘管理的特征等问题人们还不能达成共识。然而,在此过程中地缘政治的轴心从关心权力的平衡、地区稳定、自然防卫、区域影响、联盟形成到关心全球市场竞争、资金流动、资本来源、贸易扩大、协调机制和劳务市场。人道管理就是较合人意的地缘管理,它既是过程也是目标。人道管理强调的是地球上所有的人拥有各种权利。它首先要考虑那些最易于受到伤害与虐待的人,为他们提供比地缘政治统治下更安全的生存环境。以最小限度地依赖武力,逐步消除战争思想与物质因素的方式来解决冲突,建立秩序。人道管理同时强调环境质量,以保证现在和未来人的健康。所以,人道管理与其说是对地缘政治的否定,倒不如说它与社会固有的政治生活秩序毫不相关。有关人道管理的研究,人们感到困惑并且意见不一。传统思想提出了与人道主义相悖的观点:强调冷战前大国对于安全的焦虑。而流行的观点则强调国家与全球经济相互影响,这也就是通常称作的全球化(globaligation)。这些观点通常把历史看作是以财富权力为价值取向,自上而下的专制过程。正如塞缪尔·亨廷顿最近所说的那样:我们正处于各种文化相互冲突的初期,而这种关系将淡化国际关系中的集权统治观点。尽管如此,仍然是上层社会实力集团占据核心地位。在认真考虑国家意义和市场作用的同时,作者在此要表明一种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基本价值标准则是保证世界所有的人,无论他们生活在哪一国度,处于何种环境下,具有何种身份都生活得好。它对于历史的认识是建立在人们抗争。抵御和参与社会管理所产生的意义的基础之上的,基于对社会各层次可持续合作方式的再发现,以使科学技术为人类服务。通过描述人类的困境与渴望,我们将更多地了解人道管理的核心内容。一、挑战领域作为过渡时期的特点,当今社会矛盾重重。所以科技革命是全球融合的驱动力,同时,它借助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权力分散,并促成合作式、参与式机构的建立。这些机构不依赖官僚集团统治,可将其影响扩展到全球范围。牢记这些主流趋势会帮助我们把握当今时代的复杂性与独特性。即使冷战持续几十年,这些趋势也定会向前发展,但冷战结束了,它使这些趋势更为突出。这种趋向使“地球村”这一比喻更富有意义。然而它将是何种地球村?由谁通过何种手段行使权力?民主是否是主流?是何种形式的民主?是联合国还是一些别的后继组织在一段时间里作为地球村主要的政治参与者行使政府职能?是否政府有办法保持中心地位?是否公司和金融组织愈来愈多地管理世界经济?是否赞成人权的跨民族的民主力量在地球村发挥影响,行使权力?战争是否仍是维持既得地位的核心手段,还是谈判和非暴力方式逐渐取代战争,并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所有这些或更多的问题都源于一个主要问题:向何处过渡?总的说来,世界经济的复杂性与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将逐步产生地缘管理(geogovernance),但这样的地缘管理是极为中立的,它有可能是代表有权势的人,也有可能是代表穷人对社会改组的一种手段。但要设想这些将如何发生则更困难,极有可能是两种方案(既代表穷人也代表富人)的结合,但其结合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差异,而且人们对将要出现的形势的估计,以及谁更占优势,意见不一。但是媒体在报道中加人了某种党派偏见的成分,它们以有钱势的人的眼光看待未来,但也有不同的报道。新闻媒体需“保持平衡”以经得住人们的攻击。媒体本身是政治辩论的领域,不可能在何处都仅有一种答案。二、人道管理的冲突概念尽管在世界舞台上和大多数人的生活中,主权国家扮演着主要的政治角色,但它们的权力已减小。由于一场双重的历史运动,它们的职能与合法性降低。这一双重历史运动,即人们无法阻挡的全球一体化和分裂势态(fragmentation),代表着不同的发展趋势。全球一体化意味着全球技术,以及它们在世界经济、市场、资本效率及资本机遇的利用上对全人类产生全面、共同的影响;相反,地域分裂使固有的、政治的不同形态重生,这种分裂趋势强调个性,也就是人类经验的多样性。显而易见,这些看上去似乎是对抗的趋势,事实上在相互作用,而其背景却很复杂,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它们有可能表明在对个体的肯定当中,有重新发现普遍特性的可能,甚至对立的双方并不矛盾的可能性。通常西方对这两种历史挑战的反应带有很强烈的评估色彩。他们更赞同全球一体化,而认为分裂会毁灭光明的未来。文化历史学家大卫·弗罗姆金(DavidFromkin)在表达他的观点时,首先考虑的是两种历史趋势的作用。他指出,“当今世界经济与世界环境要求的是更大的而不是更小的单位(unit);地区和全球凋解机制与世界范围的经贸及资源利用应相适应”。弗罗姆金强烈指责分裂化,并认为分裂化给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他写到:“21世纪,在全世界无论何处,中心问题将是团结与分裂的对抗,即需要建立地区与全球组织的现代世界经济的向心力与宗教主义离心力之间的对抗。”三、地缘管理的前景本文坚决主张人类的团结是至关重要的,但也重视倾听来自不同文明背景的声音,无论它们正确与否。并且要充分认识到他人参与历史运动的必要性,要倾听他人的意见,而不是一味地否定。这一点对西方尤为重要。新兴的信息高速公路主宰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信息的获得、通信手段到流行的娱乐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情趣与目标。它将信息传递到各地但很少听到人们的反应,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是可听到的主要“反响”。对于各种强烈的批评媒体很少报道,直到南方骚动发展成暴力事件以后,媒体才认为对人们痛苦的呐喊应予以报道。例如,发生在墨西哥南部的印第安人的动乱成为1994年1月的主要新闻,尽管在墨西哥与中美洲早已存在着贫困与不满。全球一体化与分裂化在未来10年对世界秩序的影响决定有关人类未来的研究方向。在经济、环境和对现实的认识能力方面,全球化趋势朝着世界大融合的方向如此迅猛发展,以至于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某种形式的地缘管理。有趋势表明,地缘管理要通过西方主要国家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联手合作,由公司管理人员和由金融机构运作的跨国资本来实现。这些国家和市场的力量进而用电信手段联通全球以便做广告、宣传和管理。环境的恶化与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挑战有可能使地缘管理以强制和干预的手段对社会各群体和各国人民施加其影响。如此定位的地域管理,其成就主要由其领导者评估,其评估内容包括贸易的增长以及它在全球顺利实施其方略的能力。对穷人和未来几代人的生活不需负责,领土权将变得不那么重要,在技术革新腹地,穷人将富足起来。这种地缘管理概念出自乌托邦式的想像,但同时,代表真正的历史必然性,它可能是最貌似合理的设想。政治斗争的结果决定地缘管理的形式。它不一定是在装修讲究的会议室由世界商贸巨头设法达成的议定书,而有可能是与情报机构的代表密谋达成的,讨论通常在非正式场合进行:在七国首脑会议期间的走廊谈话中,亦或在一年一度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其他全球市场联席讨论会中进行。但其设想和它的实施是否被人们接受,对此,我们将拭目以待。并且,上述一切的实现还要看别人是如何促使与其相反的可能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