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总论
-
顾随全集顾随著顾羡季先生本名顾宝随,河北省清河县人。生于一八九七年二月十三日,父金墀公为前清秀才,课子甚严。先生幼承庭训,自童年即诵习唐人绝句以代儿歌,五岁入家塾,金墀公自为塾师,每日为先生及塾中诸儿讲授四书、五经、唐宋八家文、唐宋诗及先秦诸子中之寓言故事。一九零七年先生十一岁始入清河县城之高等小学堂,三年后考入广平府(即永年县)之中学堂,一九一五年先生十八岁时至天津求学,考入北洋大学,两年后赴北京转入北京大学之英文系,改用顾随为名,取字羡季,盖用《论语·微子》篇中“周有八士”中“季随”之义。又自号苦水,则取其发音与英文拼音中顾随二字声音之相近也。一九二零年先生自北大英文系毕业后,即投身于教育工作。其初在河北及山东各地之中学担任英语及国文等课,未几,应聘赴天津,在河北女师学院任教。其后又转赴北京,曾先后在燕京大学及辅仁大学任教,并曾在北京师范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中法大学及中国大学等校兼课。解放后一度担任辅仁大学中文系系主任。一九五三年转赴天津,在河北大学前身之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于一九六零年九月六日在天津病逝,享年仅六十四岁而已。一九六O年顾随先生因病逝世之后,全部著作原准备交付刊印,不料竟于“文革”中全部散失无存。我得知之后的痛心实难名状,于是遂与之京师妹及同门诸学长联络,共同努力于搜集整理之工作。其后于一九八六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顾随文集》;一九九二年又由台湾之桂冠图书公司将之京师妹所整理的我当年听先生讲课时所写的笔记出版为《顾羡季先生诗词讲记》,并出版了先生的杂剧集《苦水作剧》;及至一九九五年又有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顾随:诗文丛论》,并于一九九七年先生百年诞辰出版了此书之增订本。最近又见到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书目谓将于近期在学术萃编中出版先生之《顾随说禅》,如今河北教育出版社又将出版先生之《全集》,其中多有以前我所未见的先生之著作,特别是其中的小说一类,多为以前未见流传之作品。而且除去作品以外,此一全集内还收录有先生之“书信、日记”一卷,此更为外间难得一见之资料,而读者得此《全集》,自然亦更可借此一窥知先生德业文章之全貌。则此《全集》之出版,其为功岂浅显哉。全集共分四卷:第一卷为创作卷,收入其诗、词、曲、小说、散文作品;第二卷为著述卷收入其学术论文、研究文章;第三卷为讲录卷,收入其讲演、讲课的文稿;第四卷为书信日记卷,收入其书信二百多篇,日记两卷。全集收录了顾随现存全部著作。
-
周勋初文集周勋初著《周勋初文集》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文章集成。第一分册内收《九歌新考》、《札记》、《韩非》,这三种书的研究对象都属先秦学术。
-
金岳霖集金岳霖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br>金岳霖(1895-1984)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一代宗师。他早在20世纪20年代所著《逻辑》一书,是我国最早系统介绍数理逻辑的少数教材之一,影响了中国几代逻辑工作者。本书包括哲学、逻辑学、政治学、教育学和附录5个部分。哲学部分的《道、自然与人》是首次在国内发表,是金先生哲学主张的精要阐说。
-
任继愈自选集任继愈著;李书敏主编本书分为哲学篇、儒教篇和佛道篇,包括《从中华民族文化看中国哲学的未来》、《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等30余篇文章。
-
新国学项楚主编;四川大学中文系《新国学》编辑委员会编本刊得到四川大学“二一一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汉语史与中国古典文献学项目资助。本集刊登载了有关中国传统学术的论文,研究对象包括历史、哲学、语言、文学、艺术、宗教、民俗、考古和其他学科。
-
周扬集周扬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br>本书收入周扬不同历史时期代表作28篇,全面反映了周扬一生的学术成就和贡献,从中可以看出周扬作为一名作家和作为一名领导在各种学术问题上鲜明的观点和见解,对研究现代中国文学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研究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政治、社会发展史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价值和参考意义。
-
季羡林集季羡林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br>季羡林(1911:)是我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他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研究领域创获良多,著作等身,成为学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本书限于篇幅,选收的论文只侧重于他的研究重点,如佛典语言研究、中印文化关系研究和梵语文学研究等。
-
刘熙载文集(清)刘熙载著;薛正兴点校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又字熙哉,晚年自号寤崖子,世多以融斋先生称之。江苏兴化人。他是我国十九世纪时期的一位文艺理论家和语言学家。刘熙载出生于一个「世以耕读传家」的清寒知识分子家庭。父松龄,字鹤与,监生,是个闲居乡里的「隐君子」。熙载「生数岁,父于与言时许其趣尚曰:「是子可以人道,殆少欲而能思者也。」(寤崖子传)「十岁丧父,哭踊如礼。」(清史稿儒林传)数年复丧母。「少孤贫,力学笃行,读书睹指识微,约言孱守。」(清代七百名人传)道光十九年(一八三九),熙载二十七岁,乡试中举。道光二十四年(一八四四),熙载三十二岁,中进士,以文章与书法均优,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咸丰三年(一八亘云,皇帝召对称旨,旋奉命人值上书房,为诸王师。「久之,上见其气体充盈,蚤暮无倦容,问所养,对以闭户读书,上嘉焉,书「性静情逸」四大字赐之。二俞樾左春坊左中允刘君墓碑》咸丰六年(一八五六》,年终考绩,二乐察,公名在一等,记名以道府用」(萧穆刘融斋中允别传》,「不乐为吏,请假客山东,授徒自给」(清代七百名人传)。咸丰十年(一八六0),英法联军侵犯北京,「部中有惊,官吏多迁避,熙载独留。和议成,鄂抚胡文忠(林翼)以「贞介绝俗,学冠时人」疏荐」(兴化县志卷十三)。明年,应鄂抚胡林翼之聘,离京赴武昌任江汉书院主讲,嗣因太乎军二次西征,生员逃散而未果,于是,留诗一首,回程返京,中途改辙,进入山西,在汾河一带浪迹漫游。其汾河柳诗云:「节近清明柳未新,汾寒色感羁人。十年浪迹浑闲事,知负淮南几树春。」正当刘熙载初到山西时,清帝咸丰病死。「同治元年(一八六二),诏起旧臣,而君与焉。其明年,两奉寄谕,趣人都。」俞樾左春坊左中允浏君墓碑)同治三年(一八六四》,补国子监司业,其秋,命为广东学政,补左春坊左中允,掌管广东全省各府、州、县学生员考课黜陟之事。督学广东,作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四箴,以教育士人。「现学广陈,一介不苟取,诸生试卷无善否,毕阅之。进诸生而训之,如家人父子。」(萧穆刘融斋中允别传)督学三年任期未满,即请长假归里,从此脱离官场生活。旧胎六年(一八六七)至光绪六年(一八八0),历时十四年,刘熙载晚年一直主讲于上海龙门书院。「与诸生讲习,终日不倦。每五日必一问其所读何书,所学何事,讲去其非而趋于是。丙夜或周视斋舍,察诸生在否。」(俞樾左春坊左中允刘君墓碑)因而,时人誉之为「以正学教弟子,有胡安定风」(清史稿儒林传》。胡瑗,字安定,江苏泰州人,北宋时的大教育家,学生常数百人,曾以陉术敦授苏州、湖州等地,后任国子监直讲,主持太学,视诸生如子弟,教学有法,规章制度悉。初兴太学,即用其法。胡瑗兴复、石介并稻「宋初三先生」开宋代理学之先声。兴熙载主持上海龙门书院的同时,著名学者俞越主持于杭州诂经精舍,两人时相过后,谈谐甚乐,切磋学问,胜名当世。
-
陈垣集陈垣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组织编选<br>陈垣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本书选收了先生的“宗教三书”(《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和“古教四考”(《元也里可温教考》、《开封一赐乐业教考》、《火祆教入中国考》、《摩尼教入中国考》)等开拓中国宗教史新领域的研究成果,并酌收先生在元史、目录学、年代学、校勘学、避讳学方面的优秀论著,如《中西回史日历》、《通鉴胡注表微》等相关内容。
-
政治的魅力宋建林主编人们不仅敬仰政治家轰轰轰烈烈、扭转乾坤的辉煌业迹,而且希望从他们留传后世的精品佳作中,更真切地洞察政治的魅力,探索伟人的足迹。为满足读者的这种需要,本社从世界著名政治家的自传、回忆录、散文、书信、演讲、报告、政论文章中,精心挑选名篇佳作,编辑成《政治的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