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总论
-
林汉达前后汉故事新编林汉达本书紧接着《林汉达东周列国故事新编》,是林汉达先生新编中国历史故事代表作之一,从博浪沙秦始皇遇刺,到张角创建太平道,以正史所载为基础,一百四十个故事按时间顺序编排.既独立成篇,又相互联属,基本勾勒了前后汉四百多年的历史概貌。全书取材准确、裁剪精当,是一部理想的两汉历史入门读物。林先生是教育学家,又曾推动文字改革,故写作时字斟句酌,非常讲究,而这些作品确如一些论者所言,既是可靠的历史读物,可作“理想的历史入门书”,又是优秀的语文读物,“对学语文、学作文都大有好处”。
-
朝鲜古代汉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因素研究孙慧欣大连大学孙惠欣教授所著《朝鲜古代汉文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因素研究》一书采用接受美学、比较文学之影响研究、中国文学批评、社会学批评、文化学批评等方法,剖析了朝鲜古代汉文梦幻小说、讽刺小说、军谈小说、爱情家庭小说四类文本中的中国文化因素,其中反映的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熟悉、对中国地理文化的推崇、对中国思想文化的认同,折射出朝鲜古代文学家对中国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和文学传统发自内心的接受和认同;进而论证了东亚文学所具有的一元性和多元性特点
-
技术与时间贝尔纳·斯蒂格勒 著,裴程等 译《技术与时间》是法国当代哲学家贝尔纳·斯蒂格勒所著《技术与时间》系列前三卷之合集,系作者在德里达指导下,积十多年的研究和教学成果而成的鸿篇巨著,开创了当代技术和时间哲学的一个新方向,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代表作品之一。本书从人类固有的“缺陷存在”和“代具性”这两个品质出发,对技术与时间在人类本性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行重新讨论,从而建立技术与时间二者和人的本性之间新的关系;并从现代技术发展的角度,对人类之本提出了新的见解;对人类原有的特定记忆、种族记忆及个体记忆逐渐为新生的机器记忆所取代的社会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也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的广义上的“存在”所造成的影响。
-
传记社会学鲍磊著20世纪80年代前后,传记转向成为社会科学中众多转向的一种。它发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芝加哥学派引领的传记研究,反对奉实证主义为圭臬的社会科学研究,关注个人经历、历史与文化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一转向消解或者说超越了社会学中传统的二元论,进而促使社会学家反思自己的概念架构、研究方法以及书写实践。在晚近的发展中,有些学者甚至提出了传记社会学这一具有分支学科性质的指称。社会学的传记研究不是统一的思想运动,作为“浮现中的实践”,这一处于晚熟状态的转向还存有不少争议。随着“传记时代”的来临,传记社会学势将成为一个开创性的研究领域。本书撷取并阐析了几种重要的理论视角,冀望有志此道者协力推进这一重要领域的开发。
-
新时代红色文化进课堂肖龙海本书系作者“温州精神“进课堂、、”浙商 “精神进课堂、”红船精神”进课堂一浙江人文精神教育 “三部曲”之-。以“红船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是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引领我国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红色文化进课堂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习者牢记“红船精神”内涵(首创精神、奋斗精神与奉献精神),更是要学以致用、勇做新时代“红船精神”忠诚、自觉的弘扬实践者。红色文化进课堂必须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遵循现代学习理论,以学习者为中心,理解为先(非机械记忆),从经济、社会、文化与教育协调发展的大教育观出发,加强学校课程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以及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
-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黔东南民族学校苗汉双语教育研究吴斐本书从双语教育概念的界定及构成要素入手,将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生态学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教育学研究领域,采用田野调查法,选取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番省苗族小学、凯里市挂丁小学为田野研究个案,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课堂观察法搜集资料,其中问卷部分采用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课堂志” 部分则进行了叙事描述,力求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有机结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生态系统的生态结构、生态功能、生态范式进行分析,并由此探索双语教育可持续发展路径和策略,包括生态主体提升,宏观、中观及微观生态环境的优化和重构。在理论上推动教育生态学发展的同时也为全球化语境下民族教育政策调整及民族地区语言政策提供参考。
-
中美组织机构英文网站比较与课程思政应用刘彬本书介绍了一项语料库文体学理论指 导下的比较研究,以中美两国同类组织机构的英文网站文本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语料库文体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国组织机构英文网站的语言特色。本书研究指出,异于常规英文表达的现象并非总是语言谬误,‘“全球英语”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英语这门语言。同时,本书归纳了语料库研究结论和语料库建设成果,为不同学段设计了教学样例,阐明了研究相关结论和语料库建设对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的启示。本书还论述了我国组织机构通过英文网站树立国际化形象和品牌形象,对于实践“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的国际传播意义。
-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赵善庆云南省第二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经费资助。该著立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 座谈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央宣传部、《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等文件的要求,结合大理大学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实际,从理论研究、教学改革、红色传承、 社会实践等四个维度论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全书既有理论思考,又有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既观照宏观层面思政课教学的核心问题,又结合地方实际突出红色传承的教学实践,对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政课教育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 义。
-
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计国君本书以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相关成果基础上,调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大学的数据和做法,针对目前存在的质量瓶颈,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论述。本著作基于新时代大学必须以本为本,紧密围绕内部质量作为建设教育强国为中心,呈现UNESCO-IIEP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所发起的“高等教育内部质量保障(IQA) 优秀原则和创新实践研究典型案例”中八所大学的经验以及国内高校优秀案例,从内部质量保障理论体系、方法体系等视角,构建新时代我国大学内部质量保障的闭环体系,同时结合厦门]大学的典型实践
-
中国古代思辨认识论解析及其生态文明启示钟茂初《庄子》,是一部通过思辨阐述人类认识以及基于深邃视角指引人类思维的哲学著作,《庄子》 所阐述的深刻哲理及其阐述替理的方法,对于现今社会人们的思考与行为,依然有着许多可借鉴的价值。本书在归纳总结读懂《庄子》替理论述方式和语文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对《庄子》主要章节的内容进行了“逻辑合理”和“语文合理”的重新解读,得出了若干新的认识。进而,以《庄子》的思维方法和哲理论述了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即,借鉴《庄子》认识世界、认识事物、认识人类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去认识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物种的关系,进而获得对人类确定合理行为准则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