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总论
-
众包与词汇计量研究王世昌本书的内容由四部分构成:众包方法、语义透明度、词感、语言数据。众包方法部分探讨了众包的定义和类型、运用众包方法实施语言学实验的方法、众包数据与实验室数据的比较等问题。语义透明度部分讨论了语义透明度的定义和测量问题,运用众包方法创建了一个语义透明度数据集,利用这个数据集探讨了语义透明度评估中的词法结构效应等问题。词感部分探讨了词的定义,运用众包方法构建了一个分词数据集,利用此数据集测量了汉语语者的词感一致度,提出了语段词感强度的测量方法,并探讨了语义透明度对词感的影响等问题。
-
论贪婪 论虚伪波吉奥·布拉乔利尼《论贪婪》(De Avaritia)和《论虚伪》(Contra Hypocritas)是波吉奥•布拉乔利尼重要伦理学著作,作者采取对话体的文学形式,大量引用古典著作,对“贪婪”和“虚伪”两大罪恶进行了较为立体的论述:其中,有站在传统伦理道德的立场上抨击这些恶习的话语,也有结合人文主义运动初期欧洲的具体社会情况捍卫这些人类自然属性的言论,文中甚至一度将其定义为“德性”(Virtù)。由于波吉奥出色的文笔、辛辣幽默的文风和新锐的思想,他的作品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也一直没有离开过西方文艺复兴研究者的视野。对伦理哲学的研究,就是对人性的研究,就是对人的研究。因此,《论贪婪》和《论虚伪》充分体现了波吉奥作为早期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内涵。
-
基于中国历史文化情境的本土管理学建构研究马文军著本书基于中国历史文化情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两大时代主题有机耦合,聚焦管理学科,突出儒学文化,规范性地建构了一个由“心本管理”“我本管理”等六个具体层级组成的本土管理学框架体系。本书直面中国本土管理学建构主题,批判了西方管理学的系统性缺陷,回答了“何以必要、何以可行、何以立身、何以成形、方法何在、进展如何”六大问题,提出了“《大学》是元典”“和合是基因”“正心是元本”和“从西方的管理学到本义的管理学”“从管理的小学到管理的大学”诸理念。
-
塘约经验谢治菊,兰定松,王曦 著塘约村曾是“贵州省定二类贫困村”,“村穷、民弱、地撂荒”是过去塘约村的真实写照。2014年6月,一场洪水让本就贫困的村庄雪上加霜。如何绝处求生、快速撕掉“贫困”标签、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成为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一大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塘约村“两委”班子使村民收入、村集体经济翻几番,逐步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共同富裕”的脱贫致富之路,并引起了国家领导的高度关注与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塘约村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之路,终破茧成蝶?本书从制度变迁经验、党建引领经验、经济发展经验、公众参与经验、文化认同经验、利益联结经验、家户组织经验、“三变”改革经验八个方面,对塘约村的发展之路进行了深度分析与系统解剖。
-
中华戏曲志要齐昱、于建刚戏曲逸闻,是戏曲艺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戏曲逸闻主要包含戏曲戏神信仰逸闻和戏曲人物逸闻。本书对戏曲不同剧种的主要戏神的来源、逸闻传说予以考证,对戏曲行业内著名艺术家、剧作家、理论家的逸闻,进行较为完整的考察、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做到了有史可依、有据可循。本书不仅为戏曲研究者提供了较丰富的史料,更为戏曲民俗研究乃至中国戏曲史、中国传统文化等研究拓宽思路。本书可满足学术研究需要又兼顾了大众读者的需求,为中国戏曲研究者、爱好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痴迷者、其他相关领域研究者提供了了解中国戏曲的途径。
-
清末白话报刊与文学革命张向东 著五四文学革命的发生,是清末以来数十年时间中,社会环境和文学自身不断发展演化的结果。清末以来的白话报刊,是推动中国文学现代变革的直接因素之一。清末白话报刊驱动与孕育了五四文学革命。但清末的白话报刊与文学革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前后演进关系,而是在曲折发展中的螺旋上升。清末的白话报刊,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先驱。本书选择以白话报人与作家、读者、语言与文体、文学格局、主题等几个问题为支撑,以具体的问题和文本分析为抓手,去分析清末的白话报与文学革命及其新文学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五四文学革命在清末的萌芽和演进过程。
-
教育视野中的传统民俗文化传承孙宽宁 著传统民俗文化从起源之初,便蕴含着教化育人的内涵与功能,民俗文化传承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天然的逻辑共通性。《教育视野中的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为背景,剖析传统民俗文化式微和消解的基本状况与原因,提出了学校传承民俗文化的使命担当与教育立场,并从学校文化场域定位,到学校课程体系开发,再到教学设计模式选择,系统构建了学校传承优秀民俗文化的具体路径与策略,也探讨了家庭、民俗博物馆、传统村落等作为传统民俗文化的社会教育传承途径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
-
施蛰存译文全集·戏剧卷施蛰存 译施蛰存先生的“北山四窗”影响深远,在每一个领域都为后辈学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其翻译成果也见证了我国现代文学起步之初对于域外文学的引进与借鉴。《施蛰存译文全集》是我国出版界首次全面整理施译成果,将其以完整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译文全集将成为研究施蛰存先生的文学思想、翻译实践的基础文本,也是研究中国现代翻译史、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参考。 《施蛰存译文全集》按照译作体裁进行分类,分为小说卷、诗歌卷、散文卷、戏剧卷、史传卷五种。其中《施蛰存译文全集•戏剧卷》1册,收录单行本《丈夫与情人》以及“外国独幕剧选”、“集外”。 其中,“外国独幕剧选”较为特殊。《外国独幕剧选》是上世纪80年代,在施蛰存先生推动、主编下,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大型外国独幕剧剧本选丛书,一共出版有六册(集)。这套丛书是国内次对“独幕剧”这种艺术形式进行系统介绍,在国内戏剧翻译领域有较大的影响。此六册《外国独幕剧选》共收录有施先生翻译的7篇作品。另外,集外部分收录独幕剧《室内》,以及多幕剧《李利昂》。《室内》的作者为比利时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他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青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尤其难得的是,《李利昂》录自施蛰存先生未发表的手稿,属于重大发现。其作者为好莱坞明星编剧费伦克•莫纳(Ferenc Molnar),这部《李利昂》也多次翻拍成电影。
-
中华戏曲志要曹娟戏曲“以歌舞演故事”,以多种艺术形式满足观众的需求。戏曲舞台美术作为戏曲艺术的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历史、作用与价值。本书在前人史论研究的基础上,整理出一条我国戏曲舞台美术的发展轨迹,从原始歌舞、百戏演出、说唱表演到南戏、杂剧、昆曲、京剧等,力求全面系统地介绍戏曲舞台美术这一独特领域。本书资料详实、脉络清晰、通俗易懂,既能为相关专业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又能为戏曲舞美从业人员提供了学习的途径,亦能为戏曲爱好者、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众提供丰富的戏曲舞美知识。
-
明清灾害叙事、御灾策略及民间信仰刘卫英,王立 著本书以明清野史笔记、小说作品等为基本材料,结合近年国内外荒政史、民间信仰研究的文献与理论,将明清灾害言说、御灾故事置于华夏民族精神史脉络考察。根据水、旱、蝗、瘟疫、风、雹、地震、冰雪等灾害及御灾书写载录,分述了祈雨、驱旱魃、治蛟、驱蝗、辟疫以及蜥蜴播雹想象等诸多民间信仰的展演、仪式功能、传播机制。作者注意搜集明清御灾能臣忘我救灾、赈济保民与民间互助、节粮储水等多系列鲜活的民俗故事与想象,以文补史,阐发明清御灾书写的人文精神。同时,对于匿灾、侵赈、冒赈、索赈、闹赈等弊端,以及受灾民众不正确的消极待赈、借灾牟利等现象,也予以批评剖析。并附清末告灾新闻图画二十余幅。全书具有文学、灾害学、民俗学等跨学科特点,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