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地理学评论·2021朱伟珏本书汇集了城市社会学、社会地理学等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研究论文”“研究述评”“工作坊”“嘉宾对话”等相关栏目,共计文章12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当代中国和世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类社会现象和问题予以个案研究、比较研究和量化研究。聚焦城市发展与规划,公共空间等跨学科交叉研究;社会学经典理论诠释与反思;田野调查成果。既有理论探索,也有田野调查,内容丰富,且可读性较强。本书是国内涉猎不多的交叉研究成果,适合社会学、社会地理学、城市规划等相关专业的研究者和学习者阅读。
-
文化视域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陈松青本书包括以下五大部分。部分首先提出了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当代价值及实现路径的意义,然后综述了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研究的方法、框架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的梳理,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第三、四部分就价值观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性进行了详细论述。基于此,论文从国外文化、国内文化现状两方面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面临的文化挑战。同时也认识到,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愈加坚定,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不容忽视的文化现实。第五部分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基本文化方略探索。主要是体现文化视野下如何借助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反映了文化的当代重大意义。本文从物质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产业、公益文化、网络文化等方面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作出了深入思考。
-
中国产权改革邓大才 著本书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农村产权与国家治理的关系;二是农村产权与基层政治的关系;三是农村产权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从内容上来看,主要论述了农村产权及其结构变化的政治过程以及农村产权及其结构变化的政治结果。研究发现,产权与政治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产权的变革对政治有着重大影响,塑造着政治过程,影响和决定着政治结果;同样政治影响、改变和决定着产权及其结构。作者提出了产权单元、产权的社会属性、包容协商型产权改革、产权改革的组合逻辑等观点。
-
实践感与建设性吴麟本研究致力于考察媒体参与劳动关系治理的具体境况、价值理念、可能进路和活动空间。具体而言,分为三个维度:,超越单向度的分析框架,体察多元主体不同诉求及其行动逻辑,以全面理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第二,在动态“关系网络”中探讨媒体如何参与劳动关系治理;第三,全面理解当前新闻业态的变化。数字时代新闻业的实践主体是一个关联“新闻行动者网络”,已演变为多种类型媒体共同参与、多元新闻实践形态并存的格局。基于上述认知,本研究努力面向丰富经验现实,以实质问题为中心、汲取多学科的养分,寻求兼具历史纵深、结构眼光与行动者视角的分析路径,综合运用个案研究、内容分析、深度访谈、田野观察等方法,发现:在当前中国语境中,媒体惟有立足于兼具专业性与建设性的实践,方有可能落实“成为负责任的中介”理念、实现“寻求呈现实践逻辑”价值;在具体行动中,建设性需建基于专业性,专业性则应以建设性为旨趣。
-
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2钟永恒 刘佳 孙源 等《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2》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创新平台、高端人才、学术论文、发明专利、国家科技奖励的相关数据,构建基础研究竞争力指数,对我国的基础研究竞争力展开分析。《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2022》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是基础研究竞争力整体评价报告。本部分从基础研究投入和基础研究产出两个方面展开,并对其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及可视化展示。第二部分是中国省域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本部分以各省级行政单元(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各地区的基础研究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与排名;然后分别从优势学科分布及其重点研究方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重点机构、基本科学指标学科及机构分布、发明专利申请优势领域和优势机构、国家科技奖励获奖机构等维度介绍具体情况,揭示各地区的基础研究现状。
-
爱因斯坦论政治大卫·E.罗、罗伯特·舒尔曼《爱因斯坦论政治》编者用鲜活的一手文献,反映了20世纪非常伟大的头脑如何应对他那个时代的政治挑战,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爱因斯坦形象。爱因斯坦并不像人们一贯认为的那样,在政治问题上,是一个天真的、徒劳无功的理想主义者,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既讲原则又灵活机动的实用主义者,他的言论反映出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爱因斯坦论政治》将彻底改变我们对爱因斯坦的政治激进主义与个人动机的固有看法。
-
学史力行开新局 深学笃行育新人陈刚, 王震远, 高蕾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北京建筑大学作为一所拥有红色基因的百年老校,学校党委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认真落实中央、北京市委和市委教育工委工作统一部署,在全校掀起了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热潮, 努力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干千事创业的强大动力,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展现新面貌。本书收录了北京建筑大学各二级单位党组织和“学党史、优教风、严学风、强作风”专项行动各个专项工作组成果总结、创新案例以及重要媒体报道,以期进-步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形成长效机制。
-
继承与创新徐国民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改进中加强”,提升课堂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总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文化素质课的教学经验,围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的核心问题,在“继承与创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深入开展教学创新研究。本书收录了一批思想性强、实践性强、推广性强的教学研究论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研究人员具有参考价值。
-
中国图书馆学的传承与变革龚蛟腾,易凌,朱潇娜,王凤姣 著本书以竞合理论为研究视角,解析近代时期传统校雠学说与西式图书馆学的竞争与融合关系,探讨中国图书馆学的传承与变革。通过分析社会、文化、学术、图书馆等四方面的转型,梳理了中国图书馆学传承与变革的时代背景。通过剖析传统校雠学说与西式图书馆学的研究内容,揭示了近代时期二者在术语体系、应用理念、理论研究、教育思想、知识架构等方面的竞合关系与竞合结果。后,指明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必须坚守传承、融合、创新、超越的基本原则,在把握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
新时代浙籍全国劳模口述史研究周俊超浙江省哲社规划课题成果。本书稿书写和研究的是新时代浙籍全国劳模口述史。新时代劳模拥有当前最先进的技艺和思想,书写和研究新时代劳模能及时发挥其时代价值与模范效应。全国劳模,为劳模中荣誉最高者,相对更具代表性。选取浙籍劳模为对象,旨在发扬优秀的浙江文化与精神,推广先进的浙江经验与技术。劳模口述史,则是通过口头访谈的方式,书写、宣传与研究劳模人物、事迹与精神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文本。书稿具体书写和研究对象以产生于新时代的2015、2020两届164位浙籍“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获得者为主体,从中选取15人左右,围绕人生史、精神史、行业史三条主线做口述史采访,并收录口述史文本。同时结合164位劳模现有公开资料,尤其是口述访谈资料,做群体研究,通过劳模视角了解和研究浙江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