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总论
-
草原文化与元代文学研究王双梅、查洪德著在中国文学史上,元代文学是特殊的也是复杂的。这种文学上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根源于元代文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元代是草原文化、农耕文化、西域商业文明的多元冲突、融合后形成的多元一体文化,这对元代社会环境、政治秩序、文人精神、审美趣味、文学艺术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个多元一体的新的文化体系中,以蒙古族为代表的草原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本书探讨的是草原文化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以及元代文学对原有文学传统的继承,以此来探讨元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变迁和历史作用。
-
中国民族研究年鉴2017-2018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 著《中国民族研究年鉴.17-18》是反映有关民族问题研究年度展况的工具书。“学展”反映17-18年民族理论、民族济、民族文化、民族学与人类学、民族语言、民族教育、影视人类学、语音学与计算语言学、民族文字文献等学科的研究概况和评价;“特约稿件”反映民族问题研究领域的重大学术项目和学术成果;“学者学人”是对民族学与人类学大行的访谈;“网络开发与发展”介绍了中国民族地区互联网与网络舆的发展况;“学术活动”介绍了国内外民族学与人类学相关会议;此外还有“新书·学术论文索引”“大事记”。《中国民族研究年鉴.17-18》集前沿动态、学术评价、资料介绍、大事记录于一体,是了解掌握中国民族问题研究现状的工具书。
-
人才生态系统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张雯著本书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的人才生态系统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这一话题展开探讨。首先,对人才生态系统、协同创新和企业创新绩效进行多角度文献梳理和概念界定,在生态系统理论、协同创新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人才生态系统—协同创新—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其次,通过设计三个变量不同维度的测量指标,采用多种方式收集数据,运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构建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并重点关注数字人才胜任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机理;最后,基于研究结论,从人才生态系统中的个体、组织、区域层面提出管理启示。
-
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绩效问责制研究司林波,王伟伟,裴索亚著本书基于“治理-绩效-责任”关系的问责逻辑,综合运用扎根理论方法、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系统论证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治理绩效、绩效责任与绩效问责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结合目标管理的思想,进而构建跨行政区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绩效目标责任体系、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最后通过对京津冀、长三角以及汾渭平原等地区绩效问责实践的多案例比较分析,在类型学上归纳绩效问责的基本模式及其实践情境,并提出优化建议。
-
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周伟著本书在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既有理论和现实实践中,将理论研究与实践问题二者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阐述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理论基础,分析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内在逻辑,探究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约束机理,探求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优化路径,以期丰富目前关于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讨论,推动地方政府间跨域公共事务合作治理有序、持续和稳定发展,促进地方政府间跨域合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窗口触发机制研究刘洪民,吕海萍著本书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从技术创新到政策调整的逻辑框架,遵循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特征—创新要素空间流动及其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产业政策动态调整—政策窗口的触发机制之间的内在深层关系,构建了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演进情景分析的技术路径图结构框架,实证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时滞,研究了全球创新链视角的跨国并购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效应;解析了创新要素空间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影响的机理,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了研发要素空间联系及其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多重视角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动态调整的机制;作为本研究的总结和落脚点,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窗口的触发机制进行了剖析,构建了具有新兴产业演进特征的“适时混合型”政策组合链条,旨在为我国能够抓住新兴技术颠覆式创新带来的“机会窗口”,适时把控“政策窗口”开启与关闭的触发机制,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赶超提供借鉴。
-
China's Employment Promotion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Poverty Elimination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是最恒久的扶贫举措。近年来,全国就业系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勇于创新,就业扶贫取得丰硕成果。本书内容主要包括: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就业工作的重要论述;介绍就业扶贫的政策措施和整体进展;介绍中西部省份通过扶贫车间、社区工厂、公益岗位等,促进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介绍东西部省份健全劳务协作机制,不断扩大有组织的劳务输出输入,促进贫困劳动力到发达地区就业;介绍各地积极培育家政、厨师、工匠等特色劳务品牌,提升就业能力,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还介绍了通过勤劳就业、返乡创业实现增收脱贫以及带动周边乡亲脱贫的典型事迹。
-
全球科技社团发展蓝皮书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球科技社团发展蓝皮书》以第三方视角,梳理总结了全球科技社团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等,展示主要国家科技社团的学科分布、管理机制、典型案例等,总结全球科技社团发展规律,科技社团从业人员、政府管理人员、研究学者等提供参考借鉴。
-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苏泽瑞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典型意义毋庸置疑。作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美国社会保障同欧洲福利国家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制度取向:由政府主导的公共社会保障、市场主体提供的具有一定福利色彩的商业保障和非营利机构提供的具有公益色彩的保障均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缺一不可。受强调个人责任的自由主义影响,美国政府在工业化早期的职能缺位直接催生了市场与社会两大风险应对机制。直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罗斯福新政才确立了由政府主导的公共社会保障制度,挽救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危局。此后其社会保障经历数次扩张与收缩,最终形成了政府、市场、社会三足鼎立的局面。基于以上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一书共分九章,分别阐述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制度概述以及分项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最后对美国社会保障制度影响深远的慈善事业的发展和实践,也予以了介绍。本文是在丛书主编郑功成教授的指导下,由苏泽瑞博士历时四年悉心打造,旨在阐明美国社会保障的真实面貌,指出当下国内对美国社会保障的认识误区。
-
大学技术转移价值网络、要素与模式创新李雯著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然而,由于价值导向、技术能力、创新环境等现实因素的制约,创新链和产业链之间常常脱节或断裂。大学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发源地,其技术转移的模式、效率是跨越“死亡之谷”的关键。本书深入大学技术转移过程的内部要素,探索创新主体与产业主体的协同作用方式,为从创新价值到经济价值的转化模式提出了新的理论构思。同时聚焦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关注差异性主体间价值网络的构建与运行。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和调研数据作为重要支撑,检验这些创新主体联结过程中资源整合的效率,进而揭示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协作模式的动态性和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