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总论
-
城市群绿色发展布局及其协调发展策略研究张欢, 成金华, 呙孙林探究湖北以城市群为主体承载形态的绿色发展布局的体制形成过程及其架构,分别从优化低碳控碳、生态修复与保护、污染防治、资源高效利用、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五个方面挖掘湖北绿色发展的主要成效及其城市群承载形态,在分别对这五个方面对标“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在湖北着力构建“- 主引领、 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布局,加快形成“强核、壮圈、带群、兴县”多点支撑、多极发力格局下,提出湖北优化绿色发展布局,推动绿色协调发展的思路、策略和综合政策。研究成果对于全国及湖北省以城市群为空间承载主体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和推动绿色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刘伟在内容上,本书共十一章,分别是小学课程与教学、小学教师与学生、小学教学主客体、小学教学利益、小学教学目标、小学教学原则、小学教学时空、小学教学方法、小学教学惩戒、小学教学艺术和小学教学反思;在结构上,本书并未沿袭课程与教学论教学用书和学术著作的传统结构,重在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热点和主要矛盾,讨论一些小学课程与教学的基础问题和重点问题;在学术性上,本书在小学师生关系的边界、小学教学利益和小学教学时空等内容上进行了创新性地探索;在读者对象上,本书主要作为高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用书,也可作为小学教师的教学参考用书。
-
马克思主义利益和谐观的中国实践黄昆仑本书源自作者的博士毕业论文,为“十三五”双重建设项目成果,也是其多年理论研究工作的系统梳理。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利益和谐观的中国实践为主题,分“利益和谐的概念分析”“利益和谐的意 义分析”“利益和谐的历史分析” “利益和谐的领域分析” “利益和谐的关系分析”“利益和谐的路径分析” “利益和谐的发展分析” 七章进行阐述,从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角度出发,挖掘其中国化实践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和文化逻辑,有利于读者加深对促进社会和谐及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解。
-
审美文化生态适应性研究银兴贵民居建筑和人类的生活紧密相连,是劳动人民生活智慧的体现,民居传承着历史信息,反映了人类不同时期生产力水平、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本书主要研究黔西北各民族在其民居建筑上的审美文化特征,探讨并提出生境、民居与人的生命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试图建构立体式的民居环境,并使之对于当今的民居建设中具有些许的启示和借鉴,让栖居于新时代生态民居的人们真正的感受到-份属于自己的归属感。同时,本书从民居适宜性生态建筑技术层面上研究农村民居建筑生态化的发展问题,探讨符合黔西北地区山地环境的农村民居适宜性生态建筑模式,确定了该地区山地农村民居在环境、资源和经济承载力范围内发 展的技术路线,对丰富和完善黔西部地区农村民居研究理论和实践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
数据赋能的智慧应急理论与实践李桂华 等著智慧应急是新技术条件下风险社会治理的新一轮进化。虽然当前智慧应急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数据赋能下已然展现出巨大潜能。那么,数据如何赋能智慧应急?如何催生智慧应急信息产品?如何支撑智慧应急决策?为回答这些问题,本书对我国典型城市应急管理实践展开调研,梳理数据赋能智慧应急的重要进展、具体实现路径以及所需解决的问题,厘清数据赋能智慧应急的相关思维、方法和体系,以期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寻找进一步推进我国数据赋能智慧应急的策略方向。
-
贝西·黑德文学艺术思想研究卢敏本书为国内贝西·黑德研究专著,是国内贝西·黑德研究奠基之作。南非博茨瓦纳作家贝西·黑德(Bessie Head,1937—1986)是现代非洲第一代作家,在20世纪70年代获得国际声誉。她不仅是小说家,也是文学艺术思想家。她的文学成长经历反映了非洲文学在20世纪的发展脉络,不同阶段独特的政治氛围、宗教思想、社会心理、文化价值观和审美取向对她的创作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贝西·黑德的小说叙事艺术展现出多元性、现代性、融合性、开放性以及包容性等众多文学艺术特质。她在作品和书信中流露出一种深刻的中国情结,这与同期非洲作家阿契贝、索因卡、恩古吉和戈迪默等人明显不同,促成这种情结的是她作为“有色人”的边缘化社会境遇,而共产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非洲大陆上的传播,中国革命胜利以及毛泽东思想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则进一步加深了贝西·黑德的中国情结和中国想象。
-
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研究田世锭, 屠晶晶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要论域,立足于对相关经典文本的解读来把握和评论相关思想者的思想;以理论问题研究与人物思想研究、一般研究 与个别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力求在反思和评论有关代表性思想者的学术观点基础上,厘清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理论问题、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一般研究;从社会发展论、社会自然关系论、社会主体论、社会规范论和社会研究方法论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进行了较为系统、具有-定创新性的思考 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若干表述解析梅建军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 中的XX个表述进行“解析”。每个“解析”均由[原文]和[解析]构成。[原文] 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021年版) 的原话。[解析] 是作者对原文的解释和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对有些表述中出现的概念进行了解释,如解释了“产业空心化”等;对有些表述中涉及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如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等;对有些表述中并非学界共识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如综述了学界有关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观点。第四,对有些表述中值得商榷观点进行了探析,如探析了商品的两个因素与两种属性的关系等。
-
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研究况达自由时间问题是关涉人的生存方式和社会价值的重大议题,不仅在马克思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长期以来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难点。马克思发现,自18世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社会生产力的空前发展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但人类的自由时间非但没有增加,相反,现代人的劳动时间反而比古代人更长了,自由时间匮乏成为现代人面临的严峻生存考验。围绕I业社会的自由时间悖论,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全面批判了资本逻辑对自由时间的宰制,科学剖析了劳动人民自由时间匮乏的历史形态、内在机理及解决进路,深刻彰示了人类解放的时间向度。从文本研究的视阈看,《资本论》 及其手稿是马克思系统论述自由时间问题的核心著作,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在这几部文本中呈现高度理论化和科学化的表达。大力开掘《资本论》及其手稿的自由时间思想,有利于全面把握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马克思自由时间思想的理论价值,积极回应具有战略高度和现实紧迫感的当代课题,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本文论述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
新常态下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李赞本书是作者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项成果。作者借鉴经济发展领域的新常态概念,把“新常态”引入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研究,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根本性转变的时代背景,结合我国竞技体育发展模式的转变,提出了“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发展新常态”的概念,归纳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培养的表现特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作为引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提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原则、培养模式和培养机制完善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