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读物
-
及格家宣言[美] 雷·贝内特 著降低期望。 如果你周围没有一个人觉得你在浪费才华, 那你需要反省一下。 减小火力。 这本幽默但正确的智慧小书将向你证明通向愉快工作,幸福家庭,理想爱情,健康饮食等等的大门是平庸。 拥抱平庸带来的愉悦,采用这些简单的技巧, 用极低的标准要求自己。你是不是感觉已经好了不少? 还好其实还挺好的。
-
当代托派的重定方向吕佳翼暂缺简介...
-
成唯识论世亲菩萨 造论,十大论师 释论,玄奘 糅译,欧阳竟无等 校勘金陵刻经处所刻印的佛教典籍,在业内被称为“金陵本”;欧阳竟无大师领导支那内学院师生,再从大藏中选出各类*重要的典籍,并广为收集不同的版本,进行了精湛的校勘整理,编为《藏要》,特被称为“藏要本”。“唯识学丛书”第五辑将主要影印出版《藏要》中的唯识典籍,个别没有“藏要本”的则用“金陵本”。 《成唯识论》共十卷,解释三十颂,今在新编制的目录中特将三十颂释论的起始页标出。
-
后现代主义哲学论杨生平 著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左右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泛文化思潮,涉及哲学、艺术、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传人我国,在我国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著作把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从其产生背景、思想渊源、理论实质、社会影响以及发展走向等方面对其加以全面分析,以期把握其精神实质并为我国当代文化建设寻找有益资源。《后现代主义哲学论》分上篇、中篇和下篇三个部分。上篇主要对后现代主义的产生背景、理论特征、价值取向以及它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影响等进行了总体论述评价;中篇重点研究了后现代主义主要代表人物利奥塔、德里达、福柯、伽达默尔和鲍德里亚等的核心观点;下篇研究了一些著名思想家对后现代主义的评论,这对整体把握后现代主义无疑是一个必要的补充。
-
湛甘泉思想研究马寄 著湛甘泉与王阳明同为明儒巨擘,然而两人身后遭遇却反差极大。前者宗风普被,后者则门户凋零。随着中国哲学研究的深入,明代思想研究进入深耕阶段,本世纪初,逐渐有学人将研究触角伸向甘泉思想。这些学人的研究无疑推进了甘泉思想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多停留于平铺直叙,缺乏一个核心概念统领甘泉思想。在认真研读甘泉文本的基础上,作者将这一核心概念定位为“生”。在核心概念“生”统领下,力图展现甘泉独特的思想面貌。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追溯湛甘泉“生”思想的渊源。第二章阐述湛甘泉怎样在“生”的视域下架构整个思想体系。第三章阐述湛甘泉的工夫论。湛甘泉工夫论可概括为“随处体认天理”。“体认天理”是工夫的宗旨。在湛甘泉看来,“体认天理”只是在心中种下颗种子。种子能否发芽、茁壮成长,尚待“涵养”。第四章阐述湛甘泉“道统”说。第五章阐述湛甘泉与王阳明思想的异同。
-
伟大的哲学书(美)詹姆斯·加维《伟大的哲学书:20本》遴选西方哲学史各主要时期的经典作品,以原著为纲,从柏拉图到维特根斯坦,选取了最重要的20本哲学著作,勾勒出整个西方哲学的框架。一本书在手,即可了解西方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思想。 《伟大的哲学书:20本》所选取的著作,都出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之手: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经院哲学的代表性人物阿奎那;启蒙运动前后的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共产主义导师马克思;分析哲学代表性人物艾耶尔;女性主义代表人物波伏娃……通过一本本著作,勾勒出文明与思想的演进史。本书不仅介绍了这些哲学家伟大的思想和理论,也揭示了他们思维的困扰,包括他们对不同意见的辩驳和抗争。 本书语言简洁、通俗、易懂,特别适合想要了解哲学但又没有哲学专业背景的读者。
-
孔子与杜威(美)安乐哲书稿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讨论儒家伦理与杜威的伦理学对西方个人主义意识形态的挑战。安乐哲教授从爱默生、詹姆斯、米德等人的思想切入对自我的本质的讨论,并进入对杜威自我观念的探究。第二部门讨论了杜威和孔子在宗教方面的思想。安乐哲教授提及杜威的母亲是位虔诚的基督徒,而杜威则在35岁时停止了去教堂。杜威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宗教和上帝这类概念,他拒绝将对宗教和上帝的定义权交给教会。安乐哲教授指出,尽管中哲中有“天”这样的超验性的概念,但用葛兰言的话说,“中国智慧不需要‘上帝’的理念”。仁和礼都应在在个体在一个群体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来理解,儒家的“宗教”是以人为中心的。在这一点上,杜威和儒家的思想又发生了共振。第三部分的主题是杜威与以唐君毅为代表的现代儒家民主观的比较。
-
耶可比的直接性哲学刘伟冬 著在浪漫主义运动中思想最为深刻的当属德国思想家,例如哈曼、赫尔德、耶可比等。在国内已经有不少关于赫尔德、莱辛以及哈曼的论文、译著出现甚至出版,但是作为浪漫主义重要思想家之一的耶可比在国内学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缺憾。为了克服知性哲学(包括启蒙哲学)的虚无本质,耶可比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直接性哲学。他对知觉(Wahrnehmung)这一单词做了德语词源上的分析:Wahrnehmung由两部分构成,即Wahr和Nehmung,前者意指真实,后者意指接受,由此知觉有“接受真实”的意思。在耶可比那里所谓的知觉具有实在的意义:事物本身向知觉敞开它的实在性;无疑知觉接受了它。耶可比通过知觉将事物自身实在的内容接纳进来,这对雅可比来说产生了一个问题:主体与对象在知觉中相遇时最为原初的关系是如何的呢?在耶可比那里,主体与对象最为本源的关系是在意识中直接相遇,主体通过感官直接把握到外在世界的实在性,在这个过程里是没有时间的变化,没有知性的逻辑过程参与其中的。“我与你”(耶可比亲切地把主体称之为我,把认识对象称之为你)相互敞开,彼此把自己实在的内容展示给对方。这表明耶可比的实在论不是以单纯的主体或者客体为基础,而是以“我与你”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基础。主体与客体的直接性关系就是一切知识客观性的本源,他写到:一切确定性的源泉,你在!我在!我们无法从这一前提继续向前追溯,因此“我与你”的直接性的关系是根本性的。近代哲学的认识论没有走出主体决定客体或者客体决定主体的牢笼,但是雅可比却给出了第三种答案。耶可比的第三种思路可以说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遗憾的是,耶可比的新方案在当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二十世纪他的思想才由奥地利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系统地发展为对话哲学。间接性哲学不仅表现为人的认识的虚无性,同样会导致人的道德的虚无与无自由,为此耶可比试图建立自己的道德学说以便克服间接性哲学导致的问题。耶可比在与门德尔松争论的过程中提出了跳跃这一概念,他指出为了从知性的逻辑链条的无限性的束缚中升腾出来,精神具有做出跳跃的必要性。耶可比哲学虽然因其非系统性而饱受诟病,但是如果从他的哲学洞见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个天才性的哲学家。耶可比的思想必须受到重视,不仅因为他思想本身的价值,而且在于如果缺少了他,我们就很难理解后续哲学家思想的渊源。
-
朱维铮学术讲演录朱维铮 著朱维铮先生(1936-2012),师承陈守实、周予同先生,是20世纪8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曾主持整理、编选和校注多种重要典籍。朱先生治学严谨、功力深湛,在中国经学史、中国思想文化史、中国史学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史等多个领域均有造诣,《朱维铮学术讲演录》即收录了他在这些领域的演讲录,分为“解经典”“析文化”“探思想”“论学术”“衡国学”“通中西”“读近代”“求文明”八篇,展现了朱先生作为一个历史从业者深切的社会关怀。
-
中华大藏经 续编《中华大藏经·续编》编委会,编 著,》编委会,《中华大藏经·续 编《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续编》由任继愈先生倡议并担任主编,是继1997年中华书局出齐《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编纂工程,从《嘉兴藏》、《卍续藏》、《频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经及敦煌文献、房山石经中,挑选《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网罗遗珍,点校流通。《续编》规模宏大,收书约两千余种,八千余卷,分列十部,其中第四为汉传注疏部,分十二辑,收入汉地及古代朝鲜、古代日本与汉地佛教有交涉的著述中有关印度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典籍的注疏及复疏713种。本书为汉传注疏部第四辑,《续编》全书之44至56册,收录华严类解经著作共24种,包括法藏《华严经探玄记》、慧苑《续华严略疏刊定记》、澄观《贞元新译华严经疏》《大方广华严经疏抄会本》等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