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读物
-
经典与实践卓新平 著中国宗教学的继承与发扬与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发展密切相关。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宗教的基本理论所构成,其对宗教的论述触及宗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经典与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宗教学新论》归纳、总结了作者在探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体悟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上的所思所想,涵括经典研读与实践探索这两大方面,以对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基本蕴涵及重要意义加以探索。
-
中西哲学三棱镜邓晓芒 著《中西哲学三棱镜》是在旧作《中西文化视野中真善美的哲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的基础上,经过大幅度的增删而形成的。删除的六篇文章是因为已归类到其他的文集中,为免重复而去掉了;增加的六篇则是后来的新作,有助于展示我对相关主题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观点。经过改造后的《中西哲学三棱镜》,起名《中西哲学三棱镜》,不但形式上更加简洁,内容上也更显丰富了。我对中西哲学比较的观点有很多已经在《中西哲学比较十一讲》和《哲学与生命》等文集中谈到过,但那主要都是一些讲演录性质的文章;而收入书中的则大多是严格的学术研究性质的文章,基本上可以代表我在中西哲学比较方面的学术观点。
-
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与发展研究王丽鸽网络信息时代,人们要积极正视自身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揭开网络空间的神秘面纱,探索人在网络空间下的生存发展规律。《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与发展研究》由六部分构成,分别阐述了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场域变迁、生存理论考察、生存样态呈现、生存问题梳理、生存问题省思和发展图景创设等内容。探究人的生存发展理论,为促进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回应网络空间下人的生存困境,力图获取解决问题的合理路径,积极建构网络信息化时代科学、健康、绿色的生存模式,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不懈努力。
-
信念认识论喻佑斌行动在认识中扮演着一个很特别的角色。《信念认识论/光明社科文库》试图通过厘清信念、认识与行动的关系对认识论问题做一种转换视角的审视。
-
遭遇视差之见戴宇辰《遭遇“视差之见”:齐泽克与文化研究》围绕斯洛文尼亚当代著名哲学家、文化理论家、精神分析家斯拉沃热·齐泽克的著作展开研究,力图从大众文化这一视角出发,建构起齐泽克关于大众文化论述的理论脉络,从而能够澄清齐泽克对当代大众文化的诸种诊断。基于齐泽克众多文化批评的文本,书稿从其哲学理念中提取“视差”这一概念,以此作为齐泽克大众文化研究的重要起点。论著阐释了齐泽克对于大众文化三个层次的“视差之见”,特别选取了齐泽克对于“电影”“文学艺术”“意识形态”“后现代”“赛博空间”和“全球化”等六个方面的理论主题加以探讨。论著最后还总结了齐泽克对于文化研究的理论贡献及其缺陷。
-
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的智慧骆长捷,王雪莹,王怡 等《启蒙运动时期哲学家的智慧》设立了术语解读与语篇精粹部分,分别选取了洛克的宗教政治观、孟德斯鸠的法理精神观、卢梭的人权意识观、狄德罗的唯物哲学观、休谟的人文主义观中拥有代表性的哲学观点,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加以呈现,为读者提供了很原汁原味的哲学论述。
-
现代数学哲学教程 从哥德尔到赫尔曼薄谋本书从哥德尔的数学实在论开始,经过奎因、普特南、帕森斯和麦蒂的发展,但遭到古德曼、奎因、贝纳塞拉夫、普特南、千原等人的抵制,这一段是数学实在论与数学唯名论对抗的历史。奎因和普特南既是数学实在论的代表也是数学唯名论的代表。在数学唯名论的基础上,菲尔德和赫尔曼各自发展出了数学虚构主义和数学结构主义的思想。
-
西学东渐语境下西方科学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易显飞,章雁超19世纪40年代,广义的西方科学哲学,包括进化主义、分析哲学、实验主义哲学、逻辑学等,作为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在中国传播,并成为西学东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科学哲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对当时中国的科学哲学发展、思想革命、社会进步等均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起到了“开民智、树新风”,以及促成近代中国科学观与科学精神成形的作用;同时也使得中国科学哲学大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泛到精、“中西结合”的过程。《西学东渐语境下西方科学哲学在中国的传播研究(1840~1949年)》从西方科学哲学在近代中国(1840—1949年)传播的时代背景及传播动力出发,详细阐述了西方科学哲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的具体内容,并分析了其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广泛影响。
-
无穷尽的对象(德)赫尔曼·施密茨作者于1964-1980年间出版了5卷10册近五千页之巨的《哲学体系》,建构了独特的新现象学理论体系。《哲学体系》建构了独特的新现象学理论体系,依据施密茨自己创设的新现象学的独特视角,几乎涉及了传统和现代哲学讨论的全部重要问题和方面,具有令人惊叹的资料的包罗性和对哲学史的广博知识,是一本从根本上具有**性的著作。本书是《哲学体系》的缩写。
-
需要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李宝刚,陈跃飞《“需要”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于异己性的反思》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现实人的需要这一理论视角,力求探究需要与人的解放与自我实现的关系,并通过借助于需要的异己性的反思这一独特视角来实现这一问题的研究。首先,通过历史上的各个时期人的需要的具体样态与异化的主要样态的概括总结,发现需要与现实的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关联。其次,结合现实人的需要在各个时期的异己性的反思,探究现时代人的需要的不合理以及异化的新样态。最后,根据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中需要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努力探究需要不合理以及异化新样态的克服路径,实现人的解放与自我实现,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良性运转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