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读物
-
宗教艺术与民众信仰罗宏才 等本书系中国集中优势美术考古研究者资源,突出新一代研究群体崛起,围绕*发现大量实物图像资料与文献资料,聚焦特定历史地理区域宗教艺术与民众信仰主题,运用*研究方法,撞击鲜为前人涉及学术层面,择优推出重要研究成果的学术著作。
-
洙泗儒话暂缺作者本书主要以2010—2017年8年间《孔子文化》刊印的30期刊物为择选范围,从中优选130余篇,对8年间的学术理论研究和社会普及宣传的成果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总结。本书特设:方家新论、孔子研究、经学研究、儒学史研究、儒学·现代·当代、圣域风物、域外汉学、名家访谈等多个专栏。
-
中国人生哲学方东美《中国人生哲学》是方东美的代表作,包括“中国人生哲学概要”和“中国人的人生观”两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为作者英文原著《中国人的人生观》(TheChineseViewofLife)的中文译本。在本书中,作者对中国几千年来一脉相承的人生哲学进行了系统阐释,内容涵盖宇宙观、人性论、生命精神、道德观念、艺术理想与政治信仰等多个方面。通过简洁通俗的语言,作者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髓完整有序地呈现给读者,充分展现了中国先哲在思想气魄上的恢宏大气。翻开本书,我们会被方东美先生对于中国文化的饱满热情所感染,会被中国先哲的思想气魄所折服,会领略到中国哲学中蕴含的高妙智慧和广大力量,进而让自己的人生充满能量。 \n
-
道德经明意温海明本书在通行本的基础上,结合新出土文献和*研究成果,从哲学的角度对《道德经》的文本加以调整和取舍,如从陈鼓应、刘笑敢等对文本的比较出发,根据自然之意哲学的内在逻辑来对文本做出合理取舍。可以说,文本的存在形态(从原文到译解)本来就应该是为了哲学思想系统服务的。历史上流传的和已出土的文献当中,哪些文本的表达方式能够*接近老子自然之意的意本论哲学系统,就合理地取用哪种表达方式。所谓文本的内在合理性当服从于老子哲学之意本论体系的一贯性,而所谓文本的权威性,*后要让位于文献内在的哲学义理的一致性,因为哲学思想系统的一致性是理解和表达老子哲学*核心的部分,也就是对道的意本论诠释。在这样的一致性面前,《道德经》的各种版本,不论是通行本,主要的传世版本还是*的出土文献,都是辅助性的材料。本书在尽量保持通行本样态的基础上,选择了能够*合理表达老子哲学意本论核心思想的文本表达方式。
-
齐文化与稷下学论丛暂缺作者稷下学宫创建于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历时约150年。作为“百家争鸣”的主要园地,它是当时整个中国的文化、学术、教育中心,更是当时世界上规模大、开办早的官办大学和我国早的社会科学院。“稷下学”是研究稷下学宫历史、稷下百家学术思想的一门学科,囊括百家、气象万千,内涵丰厚、博大精深。该论文集收集了当今国内外关于稷下学研究的新成果,包括《秩序、制度与贤能:黄老学为什么反智的》《一个内在追寻》《黄老政治哲学几个问题》等26篇论文。
-
闽台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研究卓颐 著保生大帝,本姓吴,名夲,原为北宋时期闽南一带的医生,在后世逐渐成为福建地区重要的民间祠神信仰。保生大帝信仰随着福建移民被带至台湾地区后,已成为台湾地区第二大祠神信仰。闽台两地的保生大帝祭祀仪式中,常会唱诵保生大帝信仰中很重要的经典《大道真经》,来表达对保生大帝的崇敬以及进行祈愿,《闽台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研究》研究的便是这种音乐。《闽台保生大帝祭祀仪式音乐研究》分析对比了《大道真经》的7个主要经文版本——清代杨浚留存的《保生大帝真经》、台北士林慎修堂的《大道真人大道真经》、黄庆堂的《大道真经集编法节》、李炳南的《保生大帝大道真经》、台中元保宫的《万寿无极保生大帝大道真经》、台南仁寿宫的《保生大帝大道真经》、嘉义保福宫的《大道真经》等的异同。又通过田野调查,记录和研究了闽台奉祀保生大帝的主要宫庙在祭祀仪式中唱诵《大道真经》的实际情况,如唱诵的曲调旋律、礼仪动作、法器伴奏等,以及诵经团的组织、传承与流播,祭祀活动的仪轨等相关情况。作者还将相关宫庙的全套唱诵音乐采谱并以五线谱制谱附于书后,为保生大帝祭祀音乐的流传提供了充分翔实的研究成果。
-
萨满之声[美] 简·哈利法克斯 著,叶舒宪 编本书通过世界各地三十六位萨满的自述,生动展现其心灵的超常体验,是一部广泛取材的萨满医师幻象治疗经验自述读本。在帮助现代人重新学习和体验“时空穿越”方面,本书堪称一部入门的经典教材,可以为我国本土萨满学建设添砖加瓦,提供基础的参照资料。对学习神话学相关理论的学人和创意人士,有很实际的启悟作用。
-
二十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解庆宾暂缺简介...
-
量子规范场论的解释李继堂本书是对量子规范场论的整体性解释,针对量子场论的解释问题,从科学哲学中理论与实验(观察)的关系问题出发,系统考察量子规范场论的理论结构、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实验研究、寻找希格斯粒子的数据分析,认为“数据分析”渗透到理论的各个层次和实验的各个环节,可以替代逻辑经验主义连接理论与观察之间的“对应规则”。*篇反思量子场论的解释问题,将其归结为理论和实验的关系问题;第二篇从科学理论结构观的角度分析数学结构和物理结构的关系,澄清了局域规范对称性原理的规范论证;第三篇详细解读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发展过程中不同层面的理论和各种实验的关系问题;第四篇通过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物理发现希格斯粒子的过程,认识到数据分析是连接理论和实验的关键和桥梁。*后总结当代基础科学研究范式的大科学理论、大数据分析、大科学工程的特征。本书对于量子场论的哲学研究、以及考察理论和实验关系问题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对国内基础科学研究和大科学装置研究实践也有参考价值,对科学哲学和物理学的研究人员乃至科技政策决策者都有启示。
-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成祖渔2016年12月3-5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和上海玉佛寺联合举办的“佛教文化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玉佛寺觉群楼召开。上海市民宗委、华东师范大学及哲学系领导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玉佛寺监院本如法师代表觉醒大和尚致辞。玉佛寺监院慧觉法师主持了开幕式。来自中国(包括台湾和香港)、美国、韩国、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38位法师、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并发表论文,就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及其贡献,以及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进行了深入而开放的探讨。佛教是人类历史上早向外传播的世界宗教。早在公元前3世纪,印度阿育王就向世界各地派遣佛教传教士,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成为亚洲特别是南亚和东南亚多国人民的共同信仰。近代以来,佛教在亚洲复兴,并相继传人欧洲、美洲、非洲等地,佛学思想、禅修实践吸引了无数人的兴趣和信仰。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代,佛教的传播建筑了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带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公元1世纪左右,佛教东渐,由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北方的陆上丝绸之路传人中国,中国很快成为大乘佛教的中心。在此后的数百年间,佛教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磨合交流,构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大乘佛教,并进一步向东亚及世界各地传播。在此两千多年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中国佛教不但没有引发任何民族冲突,反而与各地文化相互融通,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文明的发展,成为世界宗教文化传播与和平共处的典范。据不完全记载,公元3-8世纪的五百年间,无数中外僧人曾往来于海上丝绸之路,其中,238名僧人留下了他们的记载。由此可知,佛教与丝绸之路结有不解之缘,佛教传播与沿途各国的商贸交通和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事实上,正如季羡林先生的研究所表明的,佛教与商贸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僧侣与商人之间存在着特殊的亲密关系,常常相伴于弘法和经商路上。近代以降,陆上丝绸之路上的佛教文化式微,但海上丝绸之路沿途各国仍然以佛教信仰为主,或保持着深厚的佛教文化传统。继承中国佛教国际友好往来的传统,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开展佛教外交,加强中国与周边邻邦国佛教交往,促进经贸合作和人民友好往来,所有这些都将是当代中国佛教的使命,也是学术界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