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读物
-
孔子 儒学 儒藏纂与研究中心《孔子·儒学·儒藏:儒家思想与经典》为国图名家讲座系列之中国古代哲学讲座的整理汇编。主讲人为北京大学楼宇烈、孙钦善、李中华、安平秋、王博、魏常海,清华大学陈来,中央民族大学牟钟鉴等十位资深教授。 以“儒家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开篇,题宏义精。全书紧扣一点,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每个中国人的切身幸福息息相关。从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儒学的历史发展及其核心价值、儒家经典的现代转化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阐述了“民强则国强,国强则民乐”的核心观点。 《孔子·儒学·儒藏:儒家思想与经典》依托讲座,依讲座十讲分为十篇: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复兴、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儒学中的“普遍价值”、儒学的基本精神、儒学的发展历程、孔子与当代中国、儒家经典的编纂、儒家经典的现代意义、儒家经典的现代诠释、儒家乐感文化的现实应用。 本书既是一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核心思想——儒家思想的概貌剪影,也是前辈名家在读书治学的同时,并结合自身的平生阅历,对人生处世、人文社会、自然环境等方面的哲学思考。不仅适合有志于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青年学生,也适合每个期望美好生活、有意反省人生的普通读者。此书所收各讲稿件均由主讲专家本人撰写审定,文稿质量、学术水准及社会影响力都颇具保障。
-
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与现代性研究肖琼悲剧作为对人类苦难和痛苦的表述,与整个社会的统一幻象保持一种游离分裂状态,拒绝同质化和同构化。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力图从悲剧的角度来阐释现代性,揭示现代社会发展更为复杂的动力性结构。《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与现代性研究/当代美学与批评理论丛书》从“审美的政治转向”理论背景出发,从现代性危机中悲剧观念的转型、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悲剧的批判之维、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与现代主体的重构、马克思主义与悲剧的革命之维四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与现代性的复杂关系、批判立场和理论活力,为我们提供观照未来的新视角。
-
周易王辉《周易》是中国早、重要的典籍之一,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其玄妙深奥的哲学和象数图式,在世界文化史上独树一帜,古今中外不少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术数家为之倾倒。它以独特的结构形式和思想内容,在中华传统文化大观园里筑起了一座神秘的宫殿,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受到人们的普遍推崇。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历程刘景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历程》共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三个部分,是作者刘景泉近40年的“求学”生涯的一个总结。书中主要篇目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论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努力以新作为夺取新时代伟大斗争新胜利》《北洋时期的“好人政府”》《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形成》《中国共产党文化选择八十年述论》《毛泽东与中国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同志关于党史研究的重要论述——在第27届全国中共党史党建学位点会议上的讲话》《土地革命时期党对农民运动的领导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等。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形态与借鉴吴元梁 李涛 徐素华 欧阳英 毕芙蓉 张立波本书对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来源的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形态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生形态”——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俄国和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哲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同时,本书从历史语境、思维特征、翻译视角、研究范式等方面,对当代海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概括。通过上述理论工作,本书试图为构建奠基于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之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形态这一理论任务提供思想基础和借鉴。
-
思维导图秦红斌爱迪生说过,不下决心培养思考习惯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大的乐趣。在这个知识获取途径多样化的时代,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思维的方式、处理问题的视野、受益终身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力的关键。 本著作围绕学生学习力提升,提出了思维导图教与学应用的样式,并通过案例进行系统诠释,对思维导图教与学应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著作立足教学实践,是全面论述思维导图在教与学中应用的创新之作。
-
论语述要暂缺作者《论语》体大思深,虽寥寥数语,皆有大道之隐、人伦之备,而成人事之纲纪,因中国文化之性命深寄其中。既有性命之深寄,继而有志业之坚定,修养之渐进,事业之有功,死生之从容,故性命之所寄乃本书之大旨也。前贤相续以述,犹未能穷其涯岸,尽其富藏。而后人继为创见,则章句、判读、义理之遗阙、错缪,所在未免。本书述解《论语》大义,或可补正。
-
进步观念王成本书通过区分进步观念的两种解释原则,即认知概念的解释原则和伦理理念的解释原则,力图论证我们在理论上批判的是作为认知概念的进步,而实践中坚持的则是作为伦理理念的进步。马克思对进步观念实现了变革性的理解源于他提出了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如果说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是认知概念解释原则的深层根源,实践观点思维方式则是伦理理念解释原则的内在根据。马克思对进步观念的变革性理解,对进步观念进行了辩护,使进步观念作为一种不在场的在场,推动着人自由和解放的实现。
-
喜乐流放者侯士庭当今世俗主义肆虐带来的挑战令许多人深陷迷惘。面对这种混乱困惑,侯士庭回顾自己八十多年作为人生导师的经历,以敏锐、辩证的洞见,探讨了人生历程中必然要面对的张力和挑战,鼓励我们做喜乐的流放者,以永恒的眼光活在当下。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讲义张新平暂缺简介...